2016 - 2019年我院肿瘤中心抗肿瘤靶向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20-11-29 07:16:56刘青坡周丽丽施振国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供应保障中心内科药房北京00853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卫勤计划处北京00853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0年5期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靶向

刘青坡,周丽丽,施振国(.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供应保障中心内科药房,北京 00853;.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卫勤计划处,北京 00853)

近些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增长态势,新增病例占全球的21.8%[1]。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为主,但这些手段通常在治疗同时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损害。近年来,多种新型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其以肿瘤细胞自身分子变化为目标,相较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可达到精准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多数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我院是大型综合医院,于2007年成立肿瘤中心,内设床位486张,集治疗恶性肿瘤之合力,创新开展了肿瘤联诊联治,如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择优选取,并与常规治疗结合,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年均收治住院患者三万人次以上。笔者对我院肿瘤中心2016 - 2019年抗肿瘤靶向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为了解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趋势,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HIS系统提取2016 -2019年肿瘤中心药房抗肿瘤靶向药物使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厂家、使用数量、金额。依据《新编药物学》(17版)确定日均剂量(DDD)[2],未收录的按药品说明书中相关适应证剂量范围的中间值确定,间歇治疗药物取单次剂量除以间歇天数[3],DDD = 一个疗程的总用量(mg)/疗程(d)(成人按70 kg体质量计算,体表面积为1.7 m2[4])。用药频度(DDDs)是该药品以1人1日用量为单位的使用频度,DDDs = 该药品消耗量/该药品DDD值。日均费用(DDC) = 该药品年销售金额/该药品DDDs值。

2 结果

2.1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总用药金额及使用量

我院可供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共计20种,各用量多少不一,其年度用药总金额连年递减,故4年来金额构成比亦是连续下降。靶向药物使用数量(支或片)增涨较大,详见表1。

表1 2016 - 2019年抗肿瘤靶向药物总用药金额、使用量及构成比Tab 1 Consumption sum, usage quantity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antineoplastic targeted drugs during 2016 - 2019

2.2 抗肿瘤靶向药物用药金额及构成比

结果显示,2016 - 2019年贝伐珠单抗的年用药总金额和构成比均位列第一位;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的用药金额排位紧随之后,但在2019年尼妥珠单抗位列第二位;利妥昔单抗、埃克替尼、舒尼替尼用药金额连年呈下降趋势,详见表2。

2.3 抗肿瘤靶向药物DDDs及构成比

抗肿瘤靶向药物DDDs的总值4年中呈连续上升态势,表3结果显示前10位的DDDs总值从2016年的61 210上升到2019年的135 764,增幅达121.80%。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尼妥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4种药物的DDDs构成比合计达82%以上,详见表3。

2.4 抗肿瘤靶向药物DDC

结果显示,抗肿瘤靶向药物DDC值普遍下调,且是连年下调,到2019年DDC平均在800以下。2016年利妥昔单抗的DDC最高3162,到2019年最高是西妥昔单抗的786。2019年新进入的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和奥希替尼的DDC均在居中位置,具体情况详见表4。

表2 2016 - 2019年排名前10位的抗肿瘤靶向药物用药金额及构成比Tab 2 Consumption sum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top 10 antineoplastic targeted drugs during 2016 - 2019

表3 2016 - 2019年排名前10位的抗肿瘤靶向药物的DDDs及构成比Tab 3 DDDs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top 10 antineoplastic targeted drugs during 2016 - 2019

表4 2016 - 2019年DDDs前10位的抗肿瘤靶向药物的DDCTab 4 DDC of the DDDs top 10 antineoplastic targeted drugs during 2016 - 2019

3 讨论

近些年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肿瘤发病率上升但死亡率平稳,这与肿瘤诊疗和研究进步迅速有关,也与新型抗癌药物相继上市相关。迄今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发展已有十余年,已逐步成为一线治疗药物。以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恶性胶质瘤等为例,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和诊疗规范都明确推荐靶向药物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抗肿瘤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众多个临床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多种化疗方案均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5-9],以往报道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毒性与化疗药物无重叠[10],但近来观察到贝伐珠单抗可引起包括出血、高血压、伤口愈合障碍、血栓形成、胃肠道穿孔、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甚至有导致治疗相关性死亡的报道[11],临床应给予重视。贝伐珠单抗作为全球第一个获准上市的抗血管生成的单抗药物,能特异性地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阻断其作用,目前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和肺癌,但在国外还先后获准用于治疗乳腺癌、肾癌、恶性胶质瘤等。我院其4年的DDDs持续在第一位,分析原因可能为:①适应证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增加,涵盖了多个临床常见癌种;②2017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③我院医疗水平和规模长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临床医生更易接受前沿性药物,促进了新型药物使用;④我院就诊的患者大多经济条件较好,愿意尝试新型抗肿瘤药物。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从而进一步诱导对这些细胞的杀伤作用,该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较好,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新型晚期乳腺癌治疗药物[12]。安罗替尼和阿帕替尼的DDDs均呈后起之秀态势。安罗替尼由我国正大天晴药业自主研发,是一种多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有报道[13]其作为首个获批三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和首个在国内获批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和晚期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前景广阔。阿帕替尼亦为我国自主研制,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单药使用可以明显延长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患者的生存期。在治疗晚期肿瘤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4]。厄洛替尼和舒尼替尼降幅明显,厄洛替尼的DDDs下降可能与其适应证较窄或其他新药的使用有关。

近年来靶向药物虽然效果肯定,但大多数价格昂贵,限制了被更多患者使用。2017年以来,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加之各地政府部门多次组织与跨国企业价格谈判,各药品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价格,患者的日均费用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019年与2016年相比DDDs高的药物的DDC值降幅明显。目前多数靶向药物为外国企业研发,但国产制剂也在此领域取得了一席之地,如尼妥珠单抗、安罗替尼和阿帕替尼等。期待国内企业能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占据市场空间。随着靶向药价格不断地降低,在临床上日趋受到更多的关注,预计未来使用率会更高,造福广大肿瘤患者。综上,我院肿瘤中心抗肿瘤靶向药物的使用日趋广泛,符合个体化治疗、高效低毒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贝伐珠单抗靶向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18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19del/T790M/顺式C797S突变肺腺癌1例
培美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对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期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