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母亲河,让三江之源的大美青海和岱青海蓝的齐鲁大地根脉相连。2010年,中央作出由山东对口支援青海海北州的重大战略,拉开了山东援青的历史大幕。
2019年7月,山东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带着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嘱托,接过对口支援海北州的接力棒,开启了新一轮的援青征程。一年来,援青干部人才把海北州当作故乡,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状态,迅速融入这片诞生“两弹一星”精神的神奇土地,在金银滩草原上奋力续写山东对口支援的责任担当。
决战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山东对口支援海北州的重要政治任务。2018年,海北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但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医疗资源不足,导致返贫复贫的压力较大。山东援青干部人才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聚焦特色产业,开始了深入探索与实践。
海北州门源县地处高原,常年平均气温1.3℃,冷水泉资源丰富。据统计,地下水资源近3亿m³,发展冷水鱼养殖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立足这一优势,2017年山东投入资金2300万元,在门源开始建设冷水鱼苗繁育基地,2019年又整合13个村的村集体发展扶持资金650万元,建成了自动化水循环育苗、养殖车间,室外循环水养殖池。为了解决管理、技术等方面问题,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多次到云南,引进具有成熟经验的运营管理团队,成立佳联渔业科技公司负责运营;多次到上海,促成门源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为基地鱼苗繁育提供技术保障。2019年9月,积极联系争取支持,推动基地顺利通过专家评估验收,成为青海省第二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019年11月23日,基地首批育苗正式签约向全国发售。今年4月,又针对虹鳟鱼苗市场容量趋于饱和这一新情况,以引进繁育优质三文鱼大西洋鲑为切入点,协助基地探索开展大西洋鲑在门源淡水孵化、在山东威海海水养殖的“陆海接续养殖”新模式。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层层困难后,5000尾实验孵化鱼苗正式在门源孵化实验,在国内形成了一条大西洋鲑孵化—养殖—销售的完整内循环产业链,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截至2020年9月底,基地累计销售鱼苗83万尾,带动13个入股村集体实现分红19.5万元。这仅是一个开始。
此外,山东援青干部人才积极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共招引项目23个,其中引进的山东昱宏生物科技在海北州成立公司,利用青海盐湖特色资源生产饲料添加剂,成为海北州第一家进出口企业,将于10月底投产运行;壹度缘公司在祁连投资500多万元开展沙棘果精深加工,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山东惠普生物科技计划投资9000万元,在海北州开展3万亩中药材深加工,目前100亩示范基地已开始试种,仅此一项吸纳当地就业300余人,带动3000户农民致富……这些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已在海北州大地上生根发芽,也必将为海北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山东援青干部人才坚持把教育医疗帮扶作为对口支援海北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帮扶形式,探索出了独具山东特色的帮扶模式。
海北地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光照和紫外线强烈,造成当地群众白内障、青光眼、高原角膜病等眼科疾病高发;全州仅有1家公立医院设专门眼科,只有2名专职医生可以开展简单的诊治,许多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过早致盲,丧失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山东援青干部人才经过半年的深入调研和实践探索,在山东省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与海北州门源县卫健局、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共同组建鲁青眼科医院。2020年7月26日,医院正式成立,成为青海省第一家外省独立法人公立专科医院。医院共设立9个专业,选派山东眼科专家轮流坐诊,可以开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眼眶肿瘤等高难度复杂手术,已累计接诊患者2000余人,开展手术271人次。鲁青眼科医院的组建,不仅为海北、青海乃至我国大西北高原地区的患者带来福音,也为海北州医疗机构实现自我发展探索了一条路子。
教育援青是山东对口支援的又一重点领域。第四批干部人才入青以来,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在多方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实施“远程智慧援教”工程,通过点对点线上对接实现两地同步备课、同步听课、同步研课、同步评课,培养当地优质教师队伍,厚植海北教育发展优势。2019年8月挤出资金65万元,在门源三中开展“远程智慧援教”试点。在试点基础上,今年又投入200万元,将范围扩大到门源17所中小学,6月完成安装,并投入运行,使门源学生不出校就能享受山东优质教育,山东教师不到高原也能参与援青支教工作,较好解决了教育组团帮扶在时间、空间、人员、频次方面的局限性问题,实现了“前方”“后方”支教力量的全方位融合。
在积极推进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的同时,持续推动对口支援向纵深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海北州与山东援青四市中小学结对帮扶全覆盖,山东10所高职院校与海北2所中职院校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结对帮扶全覆盖,把22名先心病患者送到山东省接受免费手术,助力海北州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实现先心病应治尽治的市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最快速度帮助协调购买了口罩生产设备、第一时间协调民航包机接送海北州学生返回山东学校复学、第一个开通远程发热门诊,为海北州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倾情倾力,作出积极贡献。
青海各市州以其位置独特、地貌多元、多民族聚居、多文化融合,造就了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多样性、生态性兼容的丰富旅游资源,发展文旅产业优势巨大。但是,由于景点分布散、适游时间短、交通路途长等客观情况,巨大的优势旅游资源犹如璀璨珍珠散落于荒野,难以发挥整体效应。
针对这一情况,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提出打造“援青文旅联盟”的设想,借助中央和援青六省市援青干部人才的力量,把全省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推动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推介、一体化运营。2019年11月26日,“援青文旅联盟”正式成立,将援青六省市对青海六州的“一对一”双向帮扶关系,升级为援青六省市与青海八市州的“六加八”多方联盟关系,也将“门票经济”变为“产业平台”,形成了区域联动、协同合作、多方共赢的新局面,帮助当地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联盟成立以来,已联合各方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2条,利用抖音等网络媒体在援青六省市开展集中宣传和营销活动,推动六省市后方互为旅游客源地,联盟成员互为旅游目的地,共同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共同“引客入青”,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协调后方文旅部门和旅游协会给予支持,利用旅游空档期,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对全州50家文旅企业和170多名导游员开展培训,为旅游市场复苏做足准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青岛房建文化旅游公司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投资1.2亿元开发祁连县小拉洞峡旅游景区。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开工,建成后预测景区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收益3000万,带动地方经济收益1000万。2020年“十一黄金周”,山东对口支援的海北州共接待游客21.95万人次,同比增长7.19%;实现旅游总收入9937.84万元,同比增长87.95%。
打铁必须自身硬。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党委提出“建设一流队伍、创建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明确“围绕援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援建”的工作思路,制定“明思路、建机制、搭平台、抓落实”的工作路径,着力推动党建与援建融合发展。今年以来,举办“同心筑梦·点亮未来”教育论坛4次,开展“鲁青有约·守护健康”系列巡诊活动46次,通过主题党日共帮助当地解决17个具体问题,提出90多条意见建议,努力实现“支部建设更坚强、援青干部能奉献、当地群众得实惠”。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对口援建把鲁青两省紧紧连在一起,山东援青广大干部人才接续奋斗,在雪域高原不断书写山东援青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