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

2020-11-29 13:37
法制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城中村法律意识

杨 姮

南宁市兴望小学,广西 南宁 530002

城中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社会人员的成分比较复杂,是各种犯罪事件的温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频繁出现低龄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城中村的小学应格外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教育是从小学时期开始进行的,完善与增强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法制精神的影响下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一、城中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在不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国教育工作者也不断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小学法制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小学生成长为遵纪守法的法制公民。

但是,城中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城中村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很多社会不良人士,他们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甚至会经常盗窃、欺凌弱小。其次,在城中村生活的小学生缺乏辨认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人士的伤害,甚至会被社会不良人士教唆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城中村高年级小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

二、城中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意识

作为未成年人,高年级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为遵纪守法的意识,自强、自尊、自立的意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是为了让学生在法律法规的制约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自己养成不良行为。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立意识,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有利于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而高年级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是为了学生远离危险和伤害,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培养城中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法制教育意识,提高对法制教育课的重视

提高学校对法制教育课的重视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前提。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要求学校将防止未成年人犯罪作为法制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更应该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可以专门进行法制教育课考试,针对法律意识非常薄弱的学生,要求教师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举办以“遵纪守法,未来更美好”为主题的班会等相关活动,选择播放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电影。学生可以通过电影中犯罪人员的悲惨下场得到告诫,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对法律产生敬畏。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于2007年,纲要明确提到中小学法制教育必须贯彻全面整合的原则,要求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时,应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把法制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此外,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将法制教育贯彻到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法律的机会。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篇课文是《小英雄雨来》,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雨来”的少年,在凶恶的敌人面前,成功保护了李大叔。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询问学生:“你也可以像雨来一样躲过危险吗?”学生摇了摇头,有的说自己不会游泳,也有的说看到枪会很害怕。我便告诉学生,在帮助别人之前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学会保护自己。然后我告诉学生雨来坚持到夜校读书,不放弃接受教育,这是一种自立自强的表现。通过《小英雄雨来》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

(三)学校定期开展法制讲座

开展法制讲座能够非常有效地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讲座,为学生提供法制教育。学校可以从城中村现有的安全问题入手,为高年级小学生讲述城中村近年来发生的犯罪事件,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远离危险场合。学校也可以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组织当地的派出所民警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

例如,我校法制副校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朴某在道德与法治课刘老师上课期间,随意走动讲话,干扰同学上课,刘老师制止时,又与老师反斥、动手。课后刘老师将朴某叫到办公室批评(只有两人在场),学生不予理会,油盐不进,刘老师便给了朴某两记耳光,并威胁不能告诉家长。部分学生在听到这个事件后,认为教师这样教育学生是对的,也有的学生认为这是错的,必须把老师打自己的事情告诉家长,让家长向学校反馈,让老师受到相应的处罚。警官在听到学生的观点后,向学生普及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例,案例中刘老师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15条“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是违法行为,学生有权利使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应有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四)与家长携手进行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要求家庭有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挑起了家庭教育的重担,不仅要辅导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提高小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2018年湖南省沅江市发生了一起少年弑母案,12岁的男孩亲手杀死了他的亲生母亲。调查结果显示,男孩的父母很早到外地打工,男孩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爷爷奶奶的盲目溺爱和父母长期缺席,导致男孩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荒废学业,由于不满母亲的批评和指责,最终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从本案中不难看出男孩弑母的原因有很多,根本原因是缺少父母的法制教育。未成年人尚处于人格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理并不成熟,缺少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社会产生危害。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样,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尊自爱的独立人格,做一个热爱学习,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四、培养城中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在学校的大力引导下,学校为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提供资金支持和师资力量,不仅有助于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法律观念。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既能使得学生遵纪守法,自强自爱,还能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约束自我的同时,也避免受到来自他人的伤害。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法制教育,坚持学习《中和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也能避免在课堂教学中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法律所赋予学生的各项权利。

父母重视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学生从小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具备辨认是非善恶的能力。父母可以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便于学生及时远离不良诱惑。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能够学会在生活中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法制教育,可以增强城中村高年级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在学校和家长的互相配合下,能够让小学生接受专业且全面的法制教育,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教育不仅能帮助高年级小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正确意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概率,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与他人造成的伤害,有意识地远离犯罪。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城中村法律意识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与自我保护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