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概论》课堂的探索研究

2020-11-29 09:30斯满红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概论社会学思政

斯满红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界开始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德毅、宗爱东最先提出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认为课程思政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2]邱伟光从教师、教材、资源挖掘、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探索了课程思政的生成途径。[3]何红娟在分析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指出,思政教育理念转换、大思政模式构建、教育共同体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四个方面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策略。邱仁富则探讨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容及其推进对策。[4]同时,许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理论总结和提升。本文基于《社会学概论》的课程教学谈谈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有效途径及其方法。

一、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 课程思政是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需要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时指出,要“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有理想、爱国爱民、有担当、做奋斗者、有本领、一身正气。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培养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门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专业课程等的协同育人,即,所有课程在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外,也要承担价值引领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很多课程忽视了自身的育德功能,片面地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和思政教师的职责,它们不仅没有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还浪费了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而课程思政强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5]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不仅可以改变思政教师孤兵作战的现象,使思政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更重要的是,课程思政有利于加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

(二) 课程思政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思政课程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因为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或者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重复,或者教学方式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德行的培育,或者因为其生硬说教,太明显地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于一体的思政课程往往不能引起青年学生的知识共鸣和情感共鸣,相反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课堂教学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

课程思政的表现形式却完全不同,它往往通过隐性的方式把社会主流价值观、做人做事的道理等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者的有机统一。具体地说,课程思政要求任课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各种文化特质,包括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等,并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生动而有效的教学载体,同时采用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有助于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从而在更深、更广层次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思政形式也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自觉地接受和认同社会主流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 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概论》 课程的可行性

其一,《社会学概论》作为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常开设于第一学期,而这正是青年学生刚刚脱离权威父母和教师的管控、开始走向独立新生活的关键阶段,第一次面对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青年学生会出现迷茫、无助的感觉,因此这时候急需价值的引领。而《社会学概论》是一门旨在研究社会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课程,其具体内容包括文化、社会化、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和流动、社区、城市化、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等,每一部分内容都和青年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用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来解释生活世界中最日常的现象,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社会学与生活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并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

其二,从社会学的起源来看,社会学之所以产生于19 世纪30 年代的法国社会,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近代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客观要求,用吉登斯的话来说就是:“社会学的诞生不过是西方知识界对因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导致的旧制度的崩溃所产生的秩序问题的一种反应而已。”[5]因此,从学理的角度分析社会学理论的创立及其发展,这对于青年学生更理性地看待西方各国、更辩证地认识当前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 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概论》 课堂的探索

(一) 教学目标设计上, 自觉贯彻课程思政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明确《社会学概论》要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并进一步细化为每章节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素养目标上,《社会学概论》课程的素养目标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一个概念,在米尔斯看来,这“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这种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6]学生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区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议题”,更好地理解个人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虽然社会结构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力量,每个个体只能在既定社会结构的限制下采取社会行动,但个体仍然是自己行动的道德主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积极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学者林国明曾说,社会学是最好的公民教育,此言甚是。

二是具有关注现实社会的意识。社会学研究具有现实性,虽然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都可以进行社会学研究,但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首先是当下的现实社会,对我国来说,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就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现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抽象的社会学知识融入于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之中,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譬如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群体因为性别或因为教育背景等其他因素而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处境,同时培养学生实践的行动能力,并使大家相信,通过努力,我们的生活世界可以变得更加美好。

三是培养现代人格。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曾在20 世纪60 年代主持过一项六国跨文化的实证调查,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现代人格是指人们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诸方面所表现出共同而普遍的现代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乐于接受新事物、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头脑开放、守时惜时、相信科学、尊重知识、努力进取、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重视计划等。[7]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特质。

(二) 教学内容设计上, 重视课程思政融会

由于社会学概论课程内容非常庞大复杂,教师要在48 课时内完成所有章节内容的讲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在保证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同时结合社会生活实践进行解读。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学理论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反映,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某种社会问题的解释和回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在不同阶段存在哪些现实问题,这些理论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哪些解决方案,中国目前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些理论对中国解决这些问题有何意义,等等。通过将现实问题与理论阐释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目前中国面临的很多挑战都是阶段性的,西方国家也曾经遭遇这些问题。相信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这不仅有助于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促进社会不断走向完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教学方法应用上, 注重发挥课程思政优势

1. 课堂讨论中开展思政教育

课堂讨论法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的教学方法。因为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充分互动,所以这种方法往往可以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设置适当的问题还可以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

如讲完社会角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后,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一位优秀的大学生是怎样的?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大家认为,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其基本特质必须包括爱国爱民、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有本领、有正气。课后有不少学生反映,这样的讨论直击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让他们反思自己是否足够努力。还有部分学生甚至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了四年长期学习计划和第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课堂游戏中开展思政教育

课堂游戏是指教师将游戏引入课堂,采用游戏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其特点是有趣、好玩,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在讲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时,教师组织20 位学生开展了社会阶层分析体验活动,过程如下:第一步,学生在教师事先准备的100 张5 种颜色的纸条中自由选取5 张,待完成后,教师规定各种颜色纸条的财富值,譬如5 分、10 分、20 分、30 分、40 分,两张相同颜色的可以再加5 分,三张相同颜色的可以加10分,以此类推,这样,每个学生就拥有了不同的财富值,教师可以据此将20 位学生划分为三大层次,A 层财富值最高,B 层次之,C 层最低。第二步,允许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纸条,譬如通过请看电影的手段获得纸条以实现财富值最大化。5 分钟后,教师统计财富值并重新分层。第三步,给每个组两个红包,每个红包财富值为20,每组在全体组员同意的情况下决定红包归属(禁止撕开平分)。第四步,允许学生以任何手段增加财富值,5 分钟后,教师统计财富值并重新分层。第五步,A 层学生制定财富值规则,教师统计财富值并重新分层。游戏结束,教师提出问题:“游戏中的现象和现实社会是否有相似之处?”“由B 层到A 层的人有什么特点?”“由A层的人制定规则合理吗?”“如果由B 层或者C层制定规则,结果会有何不同?”“贫穷是谁的错”,等等,并结合专业谈谈“我们可以做什么”,参与游戏的学生和担任观察员的学生一起讨论并分享所见所思所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社会分层形成的过程,更好地体会不同阶层的心理和诉求,也由此引起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更多关注,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追求公平正义的情怀。

总之,任课教师要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把思政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从而达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注: 该游戏为香港城市大学甘炳光教授所分享, 稍有改动, 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猜你喜欢
概论社会学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意外遇见社会学
意外遇见社会学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