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兴华,陶季芳
(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系,江苏 南通 226010; 2.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 英语教研室,江苏 泰州 2254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越来越需要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并不能培养出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航海类高职教育更为显著。由于海上专业的特殊性,通过在校培训拿到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的学员上船以后往往不能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实船操作,企业还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使其融入企业文化,掌握船舶航运业务[1]。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校期间由企业安排到实船进行实习,提供实船工作经历,使其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同时通过船上的师傅结合实例给学员传授良好的船艺,能大幅度提高学员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尽早融入企业文化。现代学徒制的产生使学员的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 通过尽早地与工作环境接触和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深造, 学员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2014年,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强调: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2]。如今,诸多高职院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航海系结合海船船员培养的特殊性,于2017年开始了与上海中船船员管理公司在航海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班级的教学试点。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指引学生按照工作过程进行知识学习、实践与发现,因此首先应进行“四双”硬体的构建,具体表现如下。
(1)办学双主体,学校和企业都是办学的主体,校企双方签订办学协议,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承担教学、管理、经费投入等责任。
(2)学员双身份,学员与校企双方签订培养协议,同时成为学校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享受学校和企业的相关待遇。
(3)教学双任务,学习驱动下的工作,工作场景中的学习,学习延伸到企业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的学习任务,企业“师带徒”技能学习与岗位实践任务。
(4)育人双导师,学校安排骨干双师型教师担任文化及专业课教师,企业选派业务骨干的船员担任职业导师,共育行业人才[3~5]。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岗位的岗位基本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构建既具有专业特定又具有企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航海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课程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共计706课时,占总学时的25.2%;海船船员专业平台课程模块,共计252课时,占总学时的9%;“课证融通”的专业(技能)课程及企业特色课程模块,含专业职能课和专项实训课,共计1719课时,占总学时的61.4%;素质拓展选修课程模块,共计124课时,占总学时的4.4%。课程模块中企业参与专业职能课程的部分实训教学、海事英语教学、企业文化及安全素质教育及在船实习指导等,总课时达到966,占专业课程平台中所有课程的49%,体现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6,7]。
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都应加强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安排教学能力突出,有在船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理论教学任务,企业也应选派业务能手进行学员在船实训指导,建立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评价标准,形成以企业导师为主导,学院导师为辅助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双方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得到提高。
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教学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考试方式突出多样性、针对性、主动性。结合现代学徒制合作公司的实际需求,重视技能考核,突出现代学徒制办学特色,注重课程结束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以公司作出的评价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参加主管机关(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考试,以官方公布的成绩为准,学生参加海事局组织的考试具体科目为:基本安全(个人求生、防火灭火、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基本急救)以及保安意识、保安职责、高级消防、精通艇筏、精通急救、水手值班、水手英语听力与会话、货物积载与系固、航线设计、航海仪器(GPS/测深仪/计程仪)、雷达与ARPA、BRM、ECDIS等课程。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学生在船航行实习后还应参加公司组织的实践能力考核,项目包括:英语、实习报告、驾驶台当值模块、甲板保养模块、水手值班模块、货物管理及装卸模块、船舶操纵及靠离泊模块、船舶应急模块、通信导航设备管理及应用模块,防止海洋污染模块等。
(1)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调整教学进程,理论教学中增加实务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船参观的机会,加强船舶操纵与避碰、航海英语、船舶定位与导航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学习,夯实基础,融会贯通;结合船上工作实际,细化在船实习训练项目,在较小影响公司船舶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方便开展各项实训内容,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明确学生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了解公司职务晋升渠道,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2)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公用的管理机制。企业要选拔优秀的技术能手担任指导师傅,明确师傅的职责和待遇,指导学生资历作为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院校为担任教学指导的公司员工颁发外聘教师证书,员工参与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增加企业师傅的身份认同。企业为院校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实船指导学生的机会。校企双方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共同制定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3)加大企业参与力度,理论教学阶段增加企业特色课程,企业培训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定期邀请航运公司船东、优秀船长开设各类讲座,加强船舶安全育、海员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在保证学员取得适任证书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
(4)选取船期固定,船舶状况良好的船东公司作为实习派遣合作企业,根据学生人数尽早制定学生上船派遣计划,由专人负责管理学生的上船安排事宜,减少不确定因素,保证学员在船的实习时间。将第3学期值班水手证书考试时间由学期末调整为学期初,为考证没有通过的学生提供补考机会,力求能在上船实习前全部学生均取得相应的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