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飞,苏凤秀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近年来,学院关心和支持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为专业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实行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专业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推动本专业于2014年成功入选广西首批民办高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现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为典例,从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等方面对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分析。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风景园林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较好的审美感觉和独立创造设计思维;服务于广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适应城建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居住区及有关风景园林企事业单位,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基础扎实,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
专业前身园林(景观设计)从2008年开办至2013年共招收6届,约330名学生,学院风景园林从2014年开始至今已招收5届,约260名学生,共培养毕业生约435人。
(1)建立区内壮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园林专业入选自治区民办高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
(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高水平教师多。有专兼职教师30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9人、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1人。
(3)实践平台多,创新创业成效好。有校内实验室3个,签约校企合作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2个、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学生创客空间入驻项目6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8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多项。
2.1.1 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国内外高水平教师来学院开设讲座、特聘教授、申报学院和自治区各种人才计划;制定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开设青年教师培训班,落实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指导教师和培养计划;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2.1.2 制订与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根本、最核心的职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进一步明确高校转型发展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向[3]。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到区内外相关高校的调研学习交流,与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于2014年探索、制订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使用培养方案过程中本专业在2015年、2018年进行了2次较大的修订,2015版培养计划较2014版改变主要体现在采用“3+1”培养模式、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两个专业方向;2018版培养计划较2015版改变主要体现在大幅提高实践学分比例、优化与整合专业课程、降低毕业总学分等内容。修订与完善后的专业培养计划能更好地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专业理论扎实、行业实践能力优良的复合型应用型风景园林高级技术人才。
2.1.3 创建合作双赢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平台
完善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在抓好专业教学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积极鼓励师生申报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实践平台,增建、续建风景园林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增加实验、实习教学场所的数量。
2.1.4 建立健全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
细化深化学院、学部教学管理规章,建立专业教学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依托专业教学督导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实施听课制度,进行专业教研室老师集体听课,开展教师教学同行评教工作;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质量监控、教学研讨与交流、网上评学评教。
通过以上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专业建设成效。
(1)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2)探索、构建出适用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3)创建了风景园林专业合作双赢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签约校企合作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2个,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组建工作室2个。
(4)建立了完整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
2.2.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采用“自培+引进+外聘”策略。自培方面学院开展老教师带新教师活动、定期开办中青年教师学习班、选派骨干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和选派实习实训教师去企业挂职学习;引进方面根据高水平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需求向社会招聘副高职称教师数名、国内园林企业技术总监多名;外聘方面聘请了与我院签约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单位的多名技术总工程师作为院外教师。通过以上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应用型教学团队[4]。
2.2.2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教研室以毕业生就业岗位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岗位、风景园林工程管理岗位和风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岗位)为向导建设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团队,风景园林工程管理教学团队、风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教学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主要举措实施以后,在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两个方面获得了较大进步。
教学成果丰硕:与环境艺术等专业构建的设计工程类专业群被列为自治区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专业群建设试点;制订、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7份;编写课程教材4部;获得“一师一课”建设课程4门;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教改论文14篇;编辑师生教学科研作品集1部、专业教学调查研究报告4份;获得院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科研奖励丰厚:获得各类教学科研项目56项,经费146.8万元;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7篇;获得各类教学科研奖励133项。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构建风景园林专业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1)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实行专业负责人制,有效地保障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根据学院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巡课、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和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严把教学质量关,规范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听课、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等;对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加强教学文件及档案管理。
(2)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对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提出明确要求和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学院、实习单位、学生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实习效果,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实习情况反馈。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答辩以及归档等工作,强化对指导教师及指导过程的监督和答辩制度。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广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一带一路城市建设,受到广西丰景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富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广西三实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南宁申亩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市古今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区内龙头园林企业的欢迎。
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较好,就业情况总体较好。本专业2017~2019年毕业生共150人,就业总体人数148人。2017年就业率97.56%,2018年就业率96.08%,2019年就业率高达100%,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每一届毕业班都有多名学生考上国内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培养质量良好,用人单位总体评价较高。本教研室教师对广西丰景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富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广西三实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南宁申亩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等1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这10家用人单位有9家对学院风景园林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实操能力、工作业绩等各方面都比较满意,有1家表示学院毕业生工作表现基本合格,满意度达到90%。用人单位认为学院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工作中踏实肯干、虚心上进,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了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储备干部,近2年有近30名毕业生受到了所在用人单位的表彰。
2019年5月,艾瑞深中国校友会(Cuaa.Net)发布2019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理工学部风景园林专业荣膺全国5星级专业,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已经连续3年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评为5星级专业,这标志着该专业在学科建设和特色发展方面有了的显著提升。
该专业在近10年的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缺少高水平和教授职称的风景园林专业学术带头人,缺少高层次的研究平台,跨学科跨院系跨地域的高水平团队建设还未组建成功,本专业师资难以完成较高水平和较高难度的科学研究项目。教师外出考查和行业交流的次数相对较少,使得学院难以发现与其他高校高水平风景园林教学团队的差距。
(2)实践教学不充分[5],实践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本专业还缺少风景园林植物实验室和风景园林建筑实验室及一个校内实训平台等,部分实训课程缺乏实训场地和设备。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学生在企业参与实训的环节还未比较少,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和技术难题的次数比较少,校企合作在“质”和“量”上还有待突破。
(3)师生反映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学院建立了完整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但是更多的用途是监督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爱学习、学习好,能真正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4)总体来说该专业科研项目在数量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本专业教师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还未突破二位数,学生专业竞赛获奖还未获得过国家一等奖,教师科研项目还未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奖励等。
(5)人才培养方案还应进一步体现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设置方面把实践学分的比例再提高5%,单独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在原有校内导师的基础上增设校外企业导师,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教研室内部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植物栽培与养护3个教学小团队3个高水平团队,团队负责人均由副高职称以上老师担任,团队内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科研成果等共享。进一步加强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推动风景园林专业入选广西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坚持以服务一带一路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将人才培养目标与风景园林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切实体现学院“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够用、有用、适用”课程设置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本着“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有用,实践教学适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风景园林实验实习实训课程、删除或整合一些用处不大的风景园林理论课程内容,做实做好实践教学。坚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将创新创业创与广西民族文化、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新建校内风景园林植物实验室、风景园林工程实验室和风景园林校内室外实训基地,增设签约校外实习基地5~8个。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派教师去企业锻炼,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高管为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外聘教师,真正做到专业教师与校企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和共同完成风景园林项目技术服务,建立“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合作双赢”的协同育人机制。
由风景园林教研室牵头、相关专业专任教师和校外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根据北部湾城市群风景园林建设需要和本学院现有的西部地区民族乡土景观科研优势和特色,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系部的西部地区民族乡土景观科学研究团队,共同完成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逐渐培养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与优势的风景园林学科。
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创办风景园林类工作室[6],建立风景园林网络公众服务平台,用线上线下的形式提供风景园林设计服务和技术指导。在风景园林项目实践中提高师生专业素养,发挥专业优势,扩大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