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绿地建设与思考

2020-11-29 08:09
绿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挡墙绿地海绵

张 卫

(徐州市园林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处,江苏 徐州 221000)

1 五山公园广山片区概况分析

五山公园广山片区位于徐州市云龙区,西临三环东路、南近城东大道,交通便利,为原徐州市第二水泥厂搬迁废弃地块。现状仅存广山山头,高35 m,其余因采石作业,广山山脉骨架受到严重破坏,广山东南侧为断壁悬崖,角度90°;西北侧尚存部分原有山体未采挖,山头周边均为采石场废弃地,并被城市垃圾堆填,局部深度达17 m深,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较差。鉴于以上问题,该项目拟建成一个贯彻海绵城市理念,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系统的自然生态的山体修复公园[1]。为此,笔者在此探讨了海绵设施在广山片区生态修复工程中的运用。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绿地内的运用

2.1 植草沟

在绿地与硬质铺装衔接处均做成植草沟[2],该沟宽1.8~3.0 m,断面形式为倒抛物下线形;底部宽度为0.3~1.2 m;深度15~30 cm。沟形流畅、自然,顺着硬质铺装边缘在绿地内进出有致,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又增加其景观性、趣味性。该植草沟主要功用一是防止雨水冲刷,携带泥土污染路面、广场;二是收集传输雨水,并在地表浅沟中种植地被植物,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入渗、截留、净化雨水径流。

2.2 生物滞留带

2.2.1 植物滞留带

一定宽度、坡度的植被滞留带,可以通过过滤、截留、吸收等方式将地表径流和渗流中的沉积物、营养盐、有机质等物质去除,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降低,是海绵绿地截流、净化雨水的第一道屏障[2]。

滨岸带植被因各自生态特点在发挥功能时有所区别,乔木林由于其地下生物量、根系较为发达,在改善土壤条件方面作用突出,但由于乔木林的枝下高远高于受淹水位,对污染物的拦截效果不及灌木和草本;灌木的枝条成伞型散射状,可在水位消落过程中有效栏截漂浮物;草本植物匍匍生长于地表,可有效增加地面粗糙度,对径流、径流污染物截留效果较明显,且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易管理。

将海绵绿地的植被缓冲带分为三区,三区宽度按1∶3∶1配置。一区种植本土乔木,具有固土护坡和保护水生生境的功能;二区种植人工林和灌木,保证植物多样性,为各类小型动物提供生活场所;三区种植草本植物,主要截留和过滤各类水体污染物。

2.2.2 石笼挡墙

鉴于五山公园广山片区部分区域山体落差较大,运用植物滞留带无法缓解强降雨对水土的冲刷,同时还必须满足泄水的通畅。为此在建设中,五山公园广山片区应用了具有抗冲刷能力强、自透水性、整体性强、施工简单、造价低廉,同时又是生物易于栖息的多孔隙结构的石笼挡墙。

五山公园广山片区下部为垃圾堆场,地上构筑物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而石笼挡墙结构整体性好,能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致破坏,对变形或弯曲,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当偶然发生地面沉降或地基变形以及地基发生固有的沉降时,在石笼内部形成一种交错拉紧和挤压状态,能适应外部变形不致断裂、倒塌。同时,五山公园广山片区落差大,山体汇水面积大,在持续降雨条件下会聚存较多的雨水,若泄水通道不畅而存在较大的压力会造成挡墙破坏。恰恰石笼挡墙本身具有一定的孔隙率(20%~30%),雨水可以自由渗出,可以免去其他类型挡墙排水孔易被堵塞的麻烦,在不设置泄水孔或泄水孔遭泥沙堵塞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墙体破坏,可消除或减少作用在挡墙上随水深变化的压力,有利于垃圾堆填山坡的稳定与安全。

在广山片区石笼挡墙建设中,充分利用广山山体消险清理下来的浮石进行充填石笼挡墙,对现场废弃石料进行了充分利用,并且在自然条件下部分泥土进入石笼孔隙也可自然恢复植被,生态可恢复性效果较好,拦挡工程与周围植被及景观随即融为一体。

2.3 生态旱溪

为满足广山大面积的汇水、排水的要求,结合山体地形和登山栈道,沿山谷线的方向设置汇水旱溪,实践海绵城市的生态化布局。在旱溪底部模拟自然山谷溪底被冲刷的卵石样式,散点铺设大小不一的卵石,并配置适生植物[3]。当降雨时,从绿地、滞留带、植草沟的雨水汇入生态旱溪,经旱溪变成涓涓细流,减缓水流速度,拦截悬浮物,吸收、渗透、净化水质。并在旱溪流经局部地段结合雨水花园,对雨水进行蓄积、利用。不下雨时,旱溪就像干枯的河床一样,易与周边场地景观结合。旱溪与植草沟类似,适用于汇水面积较大、排水量较大的区域,

2.4 湿塘小微湿地

为了更好地收集、蓄存、利用雨水,五山公园广山片区建造了一个湿塘小微湿地,该小微湿地选址位于公园西北部与旱溪联通,在旱溪的端头扩大湿地轮廓,使水面收放自如,考虑对水质净化的问题,结合水生植物和观赏草,设置生态岛,之间的过渡地带蜿蜒曲折,设置景石、造型树,营造动物栖息地,最终形成集雨水收集、雨水利用、生态栖息、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小微湿地[4]。鉴于小微湿地体量小、水体流动性差,为保证水质。首先在湿地基质上,按照“海绵城市”理念铺设砂土卵石层,过滤净化水质;其次,在湿地内栽植了水葱、千屈菜、黄菖蒲、芦苇等挺水生植物[3],营造湿地生境,起到进一步净化水质,提升湿地景观的效果。

3 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绿地建设中运用的思考

从广山片区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中,为增强海绵设施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笔者从具体实施中反思如下。

3.1 因地制宜、分区设计

广山片区绿地内建设有植草沟、生物滞留带、旱溪、雨水花园、小微湿地等雨水传输、蓄积等设施,设计未考虑广山山体以及山体公园落差、坡度大的特殊性,造成广山山头区域植草沟设计尺度偏小,雨水量大、流速过快,雨水漫出植草沟,水土冲刷严重;其他区域也存在旱溪设计尺度较大等问题。设计者应根据设计目标,通过徐州地区降雨量及各区域绿地地表汇水和竖向关系,计算得出雨水设施数量、规模和组合模式。

3.2 规划引领、统筹兼顾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各部门海绵设施的建设应符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5]。公园绿地海绵体的建设也应结合城市总规与专项规划,使之与周边雨水系统的协调衔接,确保公园内“海绵体”建设与实施确实有效[5]。五山公园广山片区海绵设施的建设尚未与周边城市雨水系统衔接,整个公园所有雨水最终汇集至小微湿地进行蓄存,未设计调蓄溢流口与城市雨水管网衔接,只能自行消化,若遇夏天连续几天的暴雨,将造成湿塘满溢。这样对小微湿地的植物也是一种考验。

3.3 一塘两用、生态蓄存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蓄”即把雨水留下来,目前各城市蓄水多采用地下蓄水为主,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这种蓄水方式是对原貌进行大开挖,再利用钢筋混凝土和塑料模块人为建造一个地下蓄水腔体,笔者认为该蓄水方式没有考虑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也与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提出的: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以及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1]有所背离。五山公园广山片区的“蓄”,是在山脚地势平缓位置规划汇水区,以满足雨水收集,形成生态洼地,通过植草沟、旱溪等将全园雨水汇聚至此,结合现状,构建了一个湿塘小微湿地,成为生态海绵系统的重要部分,并兼做蓄水池,做到了保护、利用、生态优先的原则。

4 总结

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要点[1]。目前,在探讨和建设海绵城市中,往往忽略了“自然”的长效能力,边缘化了公园绿地自然海绵体的作用,使得已经建设的“海绵城市”系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猜你喜欢
挡墙绿地海绵
浅谈重力式挡墙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浅析下穿通道挡墙模板设计与施工技术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加固高速病害挡墙的应用研究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售楼处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海绵是植物吗?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