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添
(1.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新疆木垒 831900;2.平和县农业农村局 福建平和 363700)
1.1 草原总面积、载畜量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共有11 乡镇58 个村7 个社区居, 总人口89 000 人,其中农牧业人口66 879 人。 该县位于天山北麓东段、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与奇台县毗邻,南越天山与鄯善县相连,北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2 171 km2;山势由西向东递减,一般在海拔3 000 m 以下,可分为山区、丘陵、平原和沙漠四个地貌形态,其中山区面积3 390 km2,占总面积的15%;丘陵面积6 538 km2,占总面积的30%;戈壁平原10 897 km2,占总面积的49%;沙漠1 349 km2,占总面积的6%。 木垒县是昌吉州唯一的牧业县,草原总面积130.6 万hm2,载畜量可达170 万羊单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适合发展畜牧业;实际可利用草原面积117.9 万hm2,其中冬草场面积52.1 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44.2%,春季草场面积59.6 万hm2, 占可利用草场面积50.6%,夏草场面积6.2 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5.2%[1]。县域内牧区以四季转场游牧生产方式为主,形成以冬、春秋、夏为主的季节性放牧草场。 木垒县降水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343.5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 020 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9 倍,属于空气干燥区域[2]。
1.2 畜牧业存栏 全县除木垒镇 (属非农牧民人口), 其余10 个乡镇养殖存栏牛2.84 万头、羊50.58 万只、猪1.66 万头、鸡3.43 万羽、骆驼0.92 万峰、马1.40 万匹,其中大石头乡为养殖大乡,存栏牛0.96 万头、羊10.2 万只、骆驼0.4 万峰、马0.34 万匹。
1.3 牲畜受灾数量 牧区乡镇受灾牲畜总计375 992 头(只),其中:牛26 811 头、羊328 613 只、马11 589 匹、骆驼8 884 峰。 由于受持续干旱的影响,全县四季草场均受灾严重,其中以大石头乡、博斯坦乡、雀仁乡草场旱情最为严重,目前部分乡镇牲畜已提前转移到山区夏草场。
1.4 草场受灾比例 2020 年3 月以来,木垒县遭受了90 年一遇的严重春旱, 开春以来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农作物已面临严重减收的窘境,冬春小麦出现枯黄现象; 绝大部分天然草原的产草量不足正常年份的20%, 常规进行放牧和转场受到严重影响;当前旱情缓解的迹象仍然尚未明了, 灾情有可能继续加重。 对草原畜牧业占比较大的木垒县来说已经到了抗旱的关键时刻。 全县共有草场面积130.6 万hm2,严重受灾面积97.1 万hm2(不含农区草场),受旱灾严重影响的草场比例约为75%。
由于木垒县55%的草原属于平原荒漠草场,草品种质量等级较差,草地产量低,表现草原退化日趋严重,草畜矛盾日益尖锐,涵养水源能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受到严重旱灾影响下,降水量少,地表水蒸发量大,造成草原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植被覆盖退化比较严重,地表植被覆盖呈荒漠化趋势严峻,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3]。 当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 牲畜饮水困难 因长时间没有下雨,部分草场泉水出现断流、泉眼干枯现象,连牲畜饮水都无法保障,出现牛羊宰杀胃肠明显沾砂现象。 如博斯坦乡、白杨河乡的山区大部分草场泉水出现断流、 泉眼干枯现象,牲畜饮水出现困难[4]。
2.2 转场受到影响 由于持续干旱影响,四季草场草情不如往年,草资源无法正常生长恢复,牧草枯黄低矮难嚼,牲畜吃草带砂土,牲畜转场不理想。 如博斯坦乡、大石头乡、白杨河乡、雀仁乡、东城镇等的夏草场牧草枝叶枯黄、萎缩,夏季草场无法自然利用放牧,马牛羊驼只能集中圈养。
2.3 加重牧民经济负担 草场上的牧草低矮、稀疏满足不了牲畜正常吃草需要,特别对大畜(主要是牛和骆驼)影响极大,无法在自然草场进行放牧,只能进行圈养,给牧民群众带来经济负担[5]。 为确保畜牧生产正常运行、减少畜牧养殖损失,近段时间木垒县农业农村局联系昌吉饲草料厂家,以每千克1.75 元的价格购进储备精饲料1 000 t,并在呼图壁县订购苜蓿、棉籽壳等饲草料共1 500 t。 一般情况下,每头牛一天需要精饲料6 kg(约合10.5 元)、羊一天需要精饲料3 kg(约合5.25 元),增加牧民生产成本。
2.4 饲料饲草储备压力加大 各牧业乡镇人工草料基地和自然草场受灾严重,加之2020 年农业乡镇因受灾情影响未种植小麦、玉米,饲草料源头受到影响[6],储备和购买渠道减少,价格增长趋势较大,牧民筹备草料难度较大, 凸显畜牧业养殖饲料缺口十分严重,影响冬季圈养。
2.5 农产品加工下脚料不多 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只有10 多家,加工企业做饲料的农副产品数量很少。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新盛面粉加工厂,年加工能力1 000 t 左右,粮食加工副产品下脚料约200 t(20%);“兄弟”面粉加工厂,年加工能力450 t 左右, 粮食加工副产品下脚料约90 t(20%)。而且粮食加工副产品均已被利用,农副产品挖潜下脚料资源量非常有限。
2.6 生鲜畜产品疆外销售难 牲畜产品加工对外销售能力存在局限,主要存在物流链长、物流费用高等问题,疆外销售难度大。
根据目前旱情,全县畜牧业产业牲畜转场、饲料储备、牲畜饮水、牲畜销售等方面存在短板,如何破解牧民旱情困局, 是摆在有关部门和广大牧民面前的重要任务。
3.1 充分做好牲畜转场工作 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旱情十分严峻, 组织由乡村两级干部和工作队队员组成的工作队, 走访入户逐户摸清牲畜总数、预出售牲畜数量、现有饲草料存量,解决牲畜饲料供应和饮水问题,做好牲畜转场服务工作[7];积极做好应对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的引导工作,帮助牧民群众自筹饲草料,减少损失;做到确实从鼓励农牧民牲畜多出栏、秸秆收贮、加大补贴力度、扶持屠宰企业等多环节应对旱情;引导牧民购买牲畜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减少损失,稳定牧民收入。
3.2 积极提高储备饲料能力 各牧区乡镇 (场)要积极引导农牧民切实改变饲养方式,做到长草短喂、短草槽喂,提高饲草利用率;要动员、鼓励规模以上草畜联营合作社加大饲草料储备力度, 确保能及时调运饲草料, 做到就地供应, 最大限度减小灾情损失[8];要积极与周边兄弟县市联系,动员本乡镇(场)牧民采取“以劳换草、以畜换草”的方式储备饲草料;牧民广开渠道收集或外购饲草料, 对于邻县或区外购买农作物秸秆进行储备的, 县政府落实物流费用补助;乡村两级尤其应重视对贫困户的抗旱帮扶,防止返贫。
3.3 扩大加工精饲料产能 重点牧区乡镇建设一个集饲料生产、加工、储备为一体的综合型加工厂,生产精饲料, 利用当地或外地秸秆资源及周边生产食用菌类下脚料加工生产精饲料[9];积极鼓励县内的涉牧企业和合作社投入到抗旱工作中去, 充分发挥企业和合作社组织能力强的特点,进行“一对一”的对应帮扶,解决抗旱工作中农牧民组织松散的问题,对养殖重点企业进行帮扶,解决实际困难,饲草料实现企业运作,方便牧民,提振企业和牧民抗旱信心。
3.4 积极对外销售 加快活牲畜销售步伐,提高出栏率。 一是联系无旱情邻省牧场进行销售; 二是以“美之羡”、“金戈碱滩” 等木垒本土品牌为招牌联系省内外销售大户进行销售,减轻牧民压力,做到保留适龄母畜,应售尽售;对于出售的牲畜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
3.5 努力延长产业链 以畜牧龙头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为引领,促进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养殖效益[10]。 鼓励由新疆思巴哈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 建设牛羊肉加工基地,具有屠宰、分割包装、风干、熟食品加工能力,解决全县牛羊肉产、供、销一体化问题,做好物流服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3.6 建设鲜乳源收购站 要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加快优质乳源基地建设步伐, 贯彻生鲜乳收购许可制度,严格制定鲜乳收购点生产卫生制度;要划定收购区域,实行乳站设立备案制度,生鲜乳交售实行现场检测、现场计价、以质论价,方便牧民交售生鲜乳,使农民养好牛、产好乳,使消费者吃的放心。 各乡镇依据乳牛数量、产乳量、辐射半径、运距等布局,全面推广机械挤乳、 合理确定挤乳厅建设, 促进新型乳牛养殖模式发展[11],提高牛乳质量和效益,增加牧民收入。
3.7 发展牧区旅游业 结合“新疆木垒菜籽沟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天山木垒·养心的家”、“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等旅游品牌[12],开发牧区“乡愁记忆”,打造游客零距离跑马体验、牛驼挤乳厅体验等,让外地游客近距离观赏马驼牛羊,体验牧民生活[13],让疆内外游客“大盘肉加美酒”流连忘返,延长旅游产业链,多环节增加牧民收入,提振牧民养殖信心,促进青储饲料能力增强。
3.8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做好草原确权工作,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长期不变”的原则,制定工作方案,实施勘察、测量,开展草原承包确权到户工作;木垒县政府落实休牧、禁牧补助政策,草原围栏实行休牧、轮牧,保护草原生态[14],促进科学循环利用草原[15];落实牧民定居1 288 户,只有牧民定居,牲畜进行圈养,才能保护草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