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福 龙岩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龙岩 364000
2019 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很多养猪户通过猪舍改建或利用闲置空地进行简易搭盖饲养家禽。 由于仓促上阵,加上规划布局不合理,以及养殖技术、经验不足,导致养殖场疫病频发,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其中,大肠杆菌病就是危害家禽养殖业的主要常见疫病之一。 现将笔者诊治的一起蛋鸭大肠杆菌病报道如下。
2020 年3 月10 日, 漳平市溪南镇某蛋鸭饲养户向龙岩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求诊, 其饲养的2 万多羽山麻鸭(约145 日龄)陆续发病。 市动物疫控中心接诊后, 立即派2 位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该鸭场调研。 据主诉, 该场蛋鸭已按免疫程序分别免疫2 次鸭瘟、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H9)及黄病毒病疫苗。 发病鸭群表现为产蛋异常, 产蛋率由90%降至60%,蛋壳质量较差,呈沙壳蛋、软壳蛋;患鸭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离群呆立,部分蛋鸭咳嗽。发病后使用泰乐菌素、新霉素拌料治疗,在诊疗时又相继发生鸭只死亡,发病后共死亡135 羽。该鸭场四面环山,鸭舍为竹棚简易搭盖,运动场粪污泥泞、污水沉积,鸭场水源小,水池面积小且浅,水质较差。
发病鸭主要表现为闭眼缩颈、精神萎靡、嗜睡,渴欲曾加、食欲下降、离群呆立,排黄绿色或黑色泥样稀便,且肛门周围有粪污、恶臭;个别鸭出现严重呼吸障碍,表现为咳嗽。 发病后期表现为羽毛蓬乱、消瘦,腹部膨大、下垂,触摸有波动感,行走时双翅垂地。 感染鸭从发病到死亡约3~5 d,部分患鸭表现为无临床症状而死亡。
剖检病死鸭, 发现其主要病变为腹腔内腹水增多、恶臭且有淡黄色渗出物;肝脏微肿大,质地变脆,呈黄绿色;卵巢出血,部分卵泡破裂、卵黄充满腹腔,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其余脏器无明显肉眼病变。
4.1 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患鸭肝组织制成触片,自然干燥,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多数单个排列、无芽孢。
4.2 细菌分离 无菌取患鸭肝脏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置37 ℃恒温箱内培养24 h,培养基上长出扁平、圆形、隆起、光滑、湿润、中等大小的桃红色菌落。 挑起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
4.3 病毒PCR 检测 对无菌采集的患鸭肝脏、脾脏等组织匀浆后,按常规方法对其进行禽流感病毒、鸭瘟病毒、 鸭圆环病毒、 禽腺病毒等鸭常见病毒(RT)PCR 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4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诊断该病为鸭大肠杆菌病。
5.1 隔离饲养 将患鸭全部挑出,隔离饲养。
5.2 中药治疗 对全群鸭采用中药煎水治疗,中药方剂:黄芩、黄柏各200 g,大黄120 g,黄连、黄芪、黄栀子、龙胆草各100 g。 按常规方法煎2 次(第 1次加水5 kg,第2 次加水2.5 kg),将2 次煎制的药汁过滤去渣,以清水10 倍稀释后供1 000 羽蛋鸭饮用,每天1 剂,连用3 d。
5.3 加强消毒 对病死鸭、垫料及粪便等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鸭舍、周围环境和饲养用具用0.5%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喷雾消毒(1 次/d),直至疫情控制为止。 鸭群状况趋于正常后每周消毒1 次。
5.4 改造鸭舍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简易搭盖鸭舍进行改造:(1)对鸭群进行分群,减少单位饲养量,及时换上清洁垫料。(2)鸭舍至池塘的运动场全部铲平并保持5%斜坡,铺上砖块,运动场至水面的斜坡全部硬化。 (3)运动场上方架上遮阴网,运动场距池塘1 m 处设置污水沟。 (4)扩大水池面积,水深保持
1.5 m 以上,排干池塘污水,加大水源流量,注入新鲜活水。
经采取以上措施, 鸭群3 d 后疫情得到控制,15 d 后鸭群整体状况明显好转,产蛋率恢复至80%以上。
1)养殖户对家禽集约化饲养意识不强,对养鸭场“三区分离”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水禽的习性完善设施设备,消毒制度等生物安全措施没能有效落实,导致疫病时有发生。
2)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疫病。 该鸭场水源量小,运动场和水池都没有硬化或采取措施,环境污染严重,从而诱发大肠杆菌病。
3)中药制剂具有双重功效,此方既能治疗大肠杆菌病,又对蛋鸭生产性能有积极影响。因蛋鸭在产蛋期禁用抗生素, 故此次用中药来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