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11-29 07:07胡忠文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工科青年教师创新能力

胡忠文

(苏州市职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摇篮,在科技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科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的主力军,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水平的高低。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提升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1 提升高职院校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意义

1.1 有利于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作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链上的核心要素,工科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着高职院校总体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创新型”校园建设,完善高质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高职院校提升总体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打下一针“强心剂”。

1.2 有利于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决定了其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教育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1]。提升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增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助力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实现技术和产品迭代更新。不仅能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更能促进经济结构变革,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1.3 有利于工科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和成长

从教师自身能力结构上来看,科技创新能力属于发展性能力,主要表现为独立设计、加工和创新实践的能力[2]。由于高职教师具有“教学者”和“科研者”的双重身份,因此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高职工科青年教师专业化的要素体现,在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教师将已有理论和产品开发、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应用等有机组合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工科青年教师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教学、反哺人才培养,努力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和成长。

2 高职院校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现存问题分析

本文以江苏某四所高职院校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随机选取了相对比例的工科青年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动力与困境、校企合作创新实践、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学校科研条件等方面。通过访谈,分析得出现阶段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主要有以下两点。

2.1 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欠佳

高职院校对工科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轻视科技创新、重视教学研究的现象非常普遍。校内科技创新氛围不浓,老教师榜样引导作用缺乏。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多数时间花在适应和改进理论教学工作上,无暇考虑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工科青年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支持力度不够,科研经费投入少,所提供的硬件设施、实验设备等也远远滞后于相应研究领域当前的发展水平。在绩效评价、职称评审和人事考核等各方面,高职院校现有的创新激励政策和措施也并不贴合教师实际,实施效果甚微。

2.2 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动力缺乏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差别较大,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征理解有偏差,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质量认可度不高,导致青年教师缺乏职业自信,主观上不愿意开展有效的科技创新研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刚从高校毕业不久,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没有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因此,轻视创新实践,实际动手能力较弱,企业实践经验缺乏。在产品开发、工艺改进等方面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的机会较少,日常科研工作中产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多为学术性或项目性成果,发明专利较少且无法转化为有效生产力,难以对接产业更新的需求,无法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导致青年教师对科技创新成果价值失去正确判断,缺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

3 提升高职院校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可行路径研究

3.1 构建科学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

科学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工科青年教师顺利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首先要建立符合工科领域科学研究特点的科技奖励和评价机制,为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和奖励。对具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要加大奖励力度,并将其作为职称晋升和科研考核评价制度中的重要参考指标。要激励工科青年教师进行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对于专利成果转化过程中所需的启动资金和优惠政策要制定细则,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要完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根据市场和企业技术发展需要,积极打造校内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成果转化载体,形成符合院校管理实际的载体运行机制。加强研发场地、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快设施更新换代频率,为工科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做好基础设施保障工作。最后,高职院校要弱化行政力量的影响,在校园内营造科研自由、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的学术氛围,引领教师精神世界的发展,帮助教师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过程中点燃创新热情,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科研荣誉感和归属感。

3.2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

工科青年教师由于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不长,缺乏实践经验,因而独自开展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高职院校应着手于创新团队建设,聘请技能大师、领军人才为团队带头人,培养经验丰富、思维活跃的中青年教师为项目负责人,统筹组建拥有跨学科、跨领域知识背景的老中青梯度化科技创新团队[3]。

在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要按照专业特长,量才使用,进一步开展分工协作和通力合作。利用学科交叉和强势学科引领作用,团队个体所获取的优势资源能够被整合利用,不仅能避免单打独斗导致的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更能避免因重复劳动而浪费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利用团队凝聚力打造协同科技创新共同体,攻克技术和应用难关,能够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其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同时,院校可以为科技创新团队提供外出科技交流机会,鼓励团队走出校门,拓宽团队成员的研究视野,通过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进行前瞻性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3.3 加强校地校企创新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开展实用技术和成果推广研究工作是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层次间的显著区别。高职院校应切实立足地方,加强与本地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找到“双赢”的着力点。一方面,要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工科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并做好教师与企业间的对接流动工作。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以技术应用型研究为主导的横向项目研究。通过从产品研发和生产一线捕捉项目难题,挖掘出某项技术的改良知识和应用途径,帮助企业寻求技术革新上的突破。针对部分初创型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努力为初创型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在校内外的技术推广与创新中,不断增强区域经济服务能力和教师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利用竞赛驱动创新效应,积极同企业合办各类型比赛来促进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如科技创新大赛、技能大赛等。可以将比赛成绩作为评奖评优、职称评定中科技创新能力这一项的参考指标。教师可单独参赛,也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方式[4],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3.4 教师主动转变科技创新观念

高职院校工科青年教师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承担者,自身具有逻辑性强、思维活跃、知识结构更新快、自我学习能力强的优势。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经历摸索入门、渐入佳境到熟练再创新的过程,因此要主动转变科技创新观念,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储备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牢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升级转型提供有力支撑。要认识到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科技创新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还要消除对创新的畏惧感,敢于自我创新,不断学习科技创新理论知识,形成适合学情的创新教学方法。最后,教师要有效利用自身科研工作中产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为其毕业后从事一线技术工作,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在企业实践方面,教师要改变“等、靠、要”的观念,将专业特色、自身专长与市场技术人才需求相结合,主动寻求与企业进行合作技术攻关的机会,时刻与市场技术前沿动态保持一致。要积极把握院校提供的生产一线实践机会,努力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强与企业互通信息与资源,在双向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灵感。通过与企业技术骨干、大师合作完成横向课题,对现有产品和工艺进行改良和加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4 结语

高职院校工科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充分发挥其在创新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院校、企业和教师三方的共同努力。因此,要从构建科学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加强校地校企创新合作、教师主动转变科技创新观念这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工科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教师全面成长,使其更好地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责。

猜你喜欢
工科青年教师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青年教师“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