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林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1],为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的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提供新路径;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2],对当下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社会需求和国家人才培养政策的转变,原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契合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目标和要求。
陈尚福认为,服装制版是企业的灵魂,服装企业每年对合格版师的需求存在30%左右的缺口。湖南省目前开设服装专业的本、专科院校有17所,每年输送的毕业生在2 000人左右,而真正从事服装制版工作的却不到5%。这表明,现有的服装制版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
高校的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借鉴来自于国内外的相关服装或艺术院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引领着各高校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为我国服装制版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有影响力的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中国台湾的“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日本“学分制”培养模式以及以杭州职院为代表提出的“整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培养模式,另有“双元制”“产教融合”“四位一体”等诸多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千秋,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和服装制版技能的培训,并与职业实践相结合,无论在服装制版课程体系建构,还是在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要解释为何曾经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下显得力不从心,还得从信息化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与信息技术联系愈加紧密,“教育信息化”始见于政府各种文件。各级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关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网络协同、资源主体、案例学习、概念地图、电子学档、多元主体、情景化、WebQuest、项目、问题等教学模式[3]。但目前为止,影响至深的是2011年在美国兴起的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在传统课堂上,知识传授在课堂通过教师传授实现,知识内化在课后通过学生作业、实践等方式完成。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倒置,为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持。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和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引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4]。至此,我国教育开启高速发展之路,原来的人才模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工业4.0的要求,教育创新全方位铺开,涉及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开课形式等。
慎思教育信息化2.0核心要义呈现的特点有3个方面:(1)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与学将成为主流;(2)多元化、个性化教学和终身性学习将变得尤为重要;(3)智能化将对教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照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尚存在5个方面的不足。
教育技术仅停留在多媒体的简单应用上,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过程缺乏全方位、立体的质量监管反馈系统,不利于教学预测。服装制版教学缺乏互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机制不健全,教学效果不理想。
制版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为学生提供终生发展的基础,教学目标是培养手工服装制版等相关人才,主要强调手工单件制版和制作,即单量单裁,但对企业批量生产、生产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等专业训练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到企业工作后磨合期比较长,难以很快融入工作岗位。
学生学习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尚且不够,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导致职业能力难以上升新的高度。因此,每年服装专业毕业生虽多,但合格的应用型和创新型服装制版人员仍然十分匮乏。
对制版人才的考核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评价方式,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作为评价内容,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形式。无论是评价方式,还是评价内容,或是评价形式,感觉已经比较合理了,但这种考核缺乏对信息化的适应,考核评价既要达到公平、公正、合理、全面,又要响应党的“简约节约”,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学生政治思想的渗透,导致部分学生道德缺失、社会责任不强、岗位适应能力较弱等问题。虽有部分教师将德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但基于理论与实际生活存有差距,学生当作耳旁风,不能对学生的内隐道德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制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优化应遵循“角色扮演、积分激励、自主联通”的原则,以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法为指导,以应用型和创新型服装制版人才培养为目标,利用MOOC开放式在线学习平台和先进教育信息监控技术,对现有服装制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探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于MOOC平台与混合式学习的服装制版人才培养创新新模式。
借助网络数据信息进行混合式课程体系构建,注意“常规课堂教学+服装制版MOOC平台”多角度、多环节的密切关联,开设人文、社会和科学等相关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齐头并进,以保证学生能掌握必要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提高课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拓宽学生自主选择权,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能力,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5]。“常规课堂教学+服装制版MOOC平台”优势与构建状态有两点。
(1)常规课堂教学。保留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精华,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展服装制版实战训练,将服装制版技能传授与实际操练相结合。
(2)服装制版MOOC平台。多方联动,翻转课堂内容,延伸教学资源,构建人机结合的网络课堂新模式。解决服装制版课课时不足、上课材料陈旧单一、师生缺乏互动以及学习监控和评估等问题。
“常规课堂教学+服装制版MOOC平台”的混合式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信息化发展需求为动力”,层层递进,建设成复合型、立体化和开放式的课程结构,既满足在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为社会需求者提供良好的自学素材,达到终身教学的目的[6]。
课程设计借助MOOC平台,搭建服装制版课程体系云端一体化环境,构建开放互动式的柔性教学空间。利用该教学空间构建的教育大资源进行基于情境的学习,以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
3.2.1 开放互动式的柔性教学空间
学生摆脱课堂教学时空束缚,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对象进行自主驱动学习,教师提供即时在线答疑。该平台空间为多元化、个性化教学和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强大的后台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教学、教育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2.2 团队协作式教学模式
智能时代,教师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组织课堂,以项目作业、实验仿真、小组互练、在线互动、考证竞赛和社会实践等各种不同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由接受式学习向协作探究式学习转变,重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团队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7-8]。
信息化1.0时代为制版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数字化和网格化基础,而对于信息化2.0时代的制版人才培养提出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设计的要求。大数据下、全方位、立体式质量监控反馈机制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通过大数据的反馈将教学和教育决策由因果关系分析转为以数据分析为主,以强大的后台数据协助决策智能时代下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9-10]。
3.3.1 大数据全样本分析
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而不是进行抽样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不只是对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3.2 全程质量监控与反馈
从宏观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日志进行学习行为挖掘,如在学习过程中的访问内容及频率、学习路径、学习偏好等信息,分析趋势走向,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律。教师由经验主义转向大规模的数据分析,获得科学依据,进而总结教学规律、进行教学预测、反思教学结果、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形成教学的反馈机制。
服装制版是培养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实践课在人才培养中所占比重较大。当然,此“实践课”又有别于专业技能课中的制版实践操作,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企业见习、市场考察、参观展览、学习讲座等。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服装制版实践课可以结合虚拟现实和实体实业来实现。
3.4.1 虚拟现实的服装制版实践模式
依托服装制版MOOC平台,从单一的传统课堂演练逐步发展到以市场为主导的基于MOOC的虚拟实践,实现在线的校园与社会连通互动,为提高学生服装制版的动手能力和业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4.2 实践演练置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核心
创立服装制版创新工作室及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互联网汇集服装制版社会实践信息,承接力所能及的服装制版服务项目,为社会解决服装制版人才问题,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服装制版实践与求职机会。
制版人才培养与服装企业联系非常紧密,专业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的特点,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载体,按照企业的操作规范与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为服装企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创新型版师。
3.5.1 塑造隐性价值观
外显层面的正确价值观相对隐性价值观更容易实现。如何让学生从骨子里形成对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认识,仍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重视塑造学生的隐性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应将隐性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引导,塑造学生的隐性职业道德价值观[11]。
3.5.2 教学形式多样化
课程思政教学采用形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