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荆门 448000)
近几年,各类环保政策、法规陆续颁布,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与政策支持,尤其是“土十条”的颁布,对未来土壤污染问题的解决与控制起了指导作用。各个省份也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了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规划中对相关任务内容、责任单位等进行了阐述。在土壤防治规划工作中,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同时也需要做到因地制宜、任务明确,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治理。另外也需要从突出重点、先试先行、多方联动等方面开展土壤环境安全及污染防治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区别。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荆门市地域东西北三面高,中部、南部较低,整体呈向南敞开型,具备平原湖区、低山坳谷以及丘岗冲沟等地势。整体来说,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区域内河网、湖泊等水体资源丰富。荆门市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非金属矿产居多,同时区域内缺乏金属矿产,但具有丰富的化工原料矿产以及建材原料矿产。目前探明的矿种已经达到50种以上,其中,石膏、煤、地热等资源的储量较高,并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利用。
通过2018年度荆门市环境质量相关数据了解,其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能够达到70.2%,荆门市9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各个指标达标率能够达到88.9%,结合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长江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16]48号)的要求以及2018年监测结果,各个跨界断面的水质达标率为75.0%。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能够达到100%。
目前,荆门市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土壤污染调查报告的编制工作,并且能够获得荆门市竹皮河流域、钟祥市磷矿区等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数据[1]。
根据已有的调查,竹皮河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除个别点位和元素略微超标外,其他点位的所有项目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要求,竹皮河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竹皮河流域镍元素土壤背景值含量高达42mg/L,已经超过pH<6.5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40mg/L,可以认为竹皮河流域土壤中镍元素已经没有环境容量,需要高度警惕并避免镍元素污染;相对于竹皮河流域土壤背景值,有73%区域已经受到污染;竹皮河流域中出现轻微富集现象的有铜、汞、铅、锌、镉等5种元素。
钟祥市磷矿企业主要集中在胡集镇、双河镇和磷矿镇。钟祥市磷矿区土壤环境质量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钟祥三镇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土壤以清洁(安全)和尚清洁(警戒限)为主,但部分点位和区域出现超标,主要污染元素为砷、镉;磷矿区企业周边土壤以尚清洁(警戒限)和轻度污染为主,不存在重度污染;钟祥三镇水系周边土壤以清洁(安全)尚清洁(警戒限)为主,不存在重度污染。
在荆门市重点企业土壤初筛中发现,荆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点位均处于二级标准以下,在个别点位处可发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且污染源的分布呈点源分布,重金属污染在局部地区较明显。需要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2]。
目前荆门市的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尚未建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力量不足,监管体系尚未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主要体现如下: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底数不清楚;法规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基础薄弱;土壤环境管理能力薄弱。
相关部门应该重点摸清全市农用土地环境质量,并结合相关事实及工作方案的具体安排,组织当地地表层、深层土壤的采集和流转工作。并严格按照政府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将耕地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兼顾林地、草地以及园地的管理工作,进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工作,同时需要对使用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研究,明确农用地土壤的污染面积、分布情况以及与农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3]。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用地土壤污染调查信息采集工作,重点关注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6大行业,另外也需要对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公用设施进行调查。详查结果应该同步到污染地块日常管理工作中,并建立起相应的优先管控措施,明确建设用地风险重点管控区域。
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涉重金属行业的污染管控工作,完成相关企业审核以及排污许可证申请发放工作,开展重点行业及企业重金属污染物减排核算工作,针对辖区实际情况制定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排查范围及排查清单。对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进行整治,从查问题、定方案、校清单、督进展、核成效等阶段落实相关工作,对地下水做好定期监测工作,保证渗滤液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对于具有较大风险隐患的区域,应该要求相关单位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治方案。加快绿色矿山建设,保证区域范围内的大中型矿山能够全面达到绿色矿山标准[4]。建设废物回收市场,重点排查大宗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工艺以及管理方法。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鼓励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物农药、有机肥的应用。禁止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以及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化肥。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做好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工作,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在了解当地土壤环境质量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1)补弱点,补土壤污染防治体制机制的弱点。建议各地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责权清晰、监管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生态环境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2)攻难点,紧盯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再盘点、再细化、再分解,结合实际找出重难点问题,列出时间表、拿出作战图、制作任务书,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攻克。
(3)创亮点,继续在开展土壤保护、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等方面积极探索,巩固提升试点示范成果,总结提炼好做法好经验,打造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亮点和生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