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

2020-11-28 07:51冯振飞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劳动教育

冯振飞

摘要: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劳树德,锤炼学生优良品格;以劳增智,增长学生知识才干;以劳强体,打造学生强健体魄;以劳育美,培育学生审美情趣。实践证明,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路径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立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提高劳动教育站位,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意见》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奠基。

一、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并进行劳动。劳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劳动,人类就不能生存,人类社会就不能发展。劳动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人类历史活动的永恒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结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是人类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最本质的活动。有劳动就有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终身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教育。因为劳动始终伴随着人类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离不开劳动。所以《意见》明确规定:“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使劳动教育成为中小学永恒的教育。

我在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任教30年、担任校长24年,学校当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足农村,全面育人”“升学的有基础,就业的有技能”作为办学目标,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以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为突破口,抓好“组织管理、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任课教师、实践基地、教学设备和经费、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的七落实,确保了劳动技术教育质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当年《中国教育报》曾在头版发表了《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各个年级都设劳动技术课,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又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一技之长》的文章,肯定了我校在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当时的情况是,全国80%的人口在农村,而农村初中升学率只有30~40%。现在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虽然农村初中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依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继续升学,如果文化基础没学好,劳动习惯没培养,劳动技能没掌握,即使到了城里也干不成什么。所以农村中小学校应切实把加强劳动教育作为永恒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

《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这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一)以劳树德

劳动教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所受到的是具体、实际、鲜明、生动的教育,而且是多方面的教育。在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劳动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对社会(首先是对家庭、对班集体、对学校)应尽的义务,在亲身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服务性劳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看到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贡献,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当自己的劳动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时,更能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喜悦;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磨砺意志品质,从中体会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如何尊重普通劳动者,做到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劳动教育是渗透、贯通学生终身成长的教育。

(二)以劳增智

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紧密相连,实践出真知,勤劳出智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教师让学生把《锄禾》诗歌背得滚瓜烂熟,不如顶着烈日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干一小时农活,体验农民的辛苦,从而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在劳动课上,学生亲眼观察、亲手操作所引起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生动、更形象、更全面、更完整,也就更深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悟道理、明事理。例如我校的一名学生刚入学时对劳动课不感兴趣,不愿上劳动课,经过三年的劳动教育,思想变化很大,他在感言中写到:“过去我对劳动课没兴趣,觉得它没有啥用处,到实验园地劳动时,看到地里有土块、根茬、粪肥,我一见就烦,怕脏怕累,不愿动手操作。去年我参加开展的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长得又多又大;今年种植的大豆像竞赛似的往高窜,结的豆荚又多。我感觉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是多么的有趣,从此我爱上劳动课了。”

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交替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体会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考和思考时干活……通过思维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双手的精确动作在实现同样精确的设想,就使少年变成聪明的思考者,他们是在研究和发现真理,而不是单纯地‘消费现成的知识。” 手巧则心灵,这是长期特有的生活和劳动方式养成的。据生理学家测定,手指尖的触觉灵敏度最高,管理手指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占的区域面积最广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生理活动,从而提高思维活动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但“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进行,以体力劳动为主,防止以文化课的学习和其他活动取代劳动教育。

(三)以劳强体

劳动教育与体育相辅相成。虽然劳动不能代替体育,但劳动锻炼人、磨练意志,强身壮体。实践证明,学生参加安全适度的体力劳动,有助于他们的肌肉、筋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其新陈代谢,特别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交替进行,对学生长时间学习产生的疲劳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是语言中枢,主管语言和抽象思维,右半球是形象思维活动的神经中枢。学生参加安全适度的劳动实践,有利于开发右脑,对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四)以劳育美

劳动教育涵养美育。劳动美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的美,是社会美的最基本的内容,它使人自觉、自由地创造,才能、智慧、品格、意志、情感等本质力量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在劳动之中。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 例如在劳动课《制作丝网花》的手工制作中,学生用铁丝、各种颜色丝袜,根据教学要求做成自己喜爱的丝网花,如荷花、玫瑰、蝴蝶兰、月季等,使作品显示自然美,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学生制作中国结、陶艺、布艺、学做拼盘的过程,就是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的过程;运用自己的作品装点教室和居室,自己动手美化生活时,学生会感受到劳动成果的美;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如清扫教室、宿舍卫生,绿化美化校园,这些劳动实践的过程也是塑造学生“人在劳动中创造自己并理解劳动的美”的过程。劳动培育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认识到劳动最美丽。

三、勞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者必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极其重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为劳动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具有双重属性机制。劳动教育的手段和目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辩证机制,揭示和解释了整个教育的内在联系。所以,劳动教育具有多重教育的承载性、包容性和兼容性。

劳动教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劳动教育不单单能够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使之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爱护公物、尊重科学、敢于创造、遵守纪律、安全生产、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而且它还能融通、渗透和带动德智体美各育发展。也就是说,它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由于我校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先后荣获“辽宁省农村初中示范学校”“辽宁省模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面对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形态,我们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勇于探索,深入实践,从而开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0-3-27(1).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3]卓晴君,徐长发.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N]光明日报,2018-10-9(13).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