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思想与当代中国发展

2020-11-28 07:51高凯旋
商情 2020年8期
关键词:墨子和平

【摘要】墨子作为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学派和思想流传至今,具有丰富的意义,尤其是其中的“非攻”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非攻就是不攻打无罪之国,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本文主要通过对墨子“非攻”思想的回顾与分析,来寻找我国和平发展和世界稳定有序的依据和途径。

【关键词】墨子 非攻 和平 中国发展

一、墨家学派及其兼爱非攻思想的内涵

(一)墨子及墨家学派的整体思想

墨子,姓墨名翟,战国前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殁于公元前四世纪前叶,大约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当时周王朝威权落地,政治机能丧失。许多周王所封的诸侯都各自割据,使得延续了四五百年之久的封建制度濒临崩溃,贵族阶级逐渐没落,新的地主阶级、工商业者开始兴起。为了权力地位,各国君臣乃至父子之间,互相残杀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墨子看到这么一个分裂,纷争,动乱的社会,劳心苦思,摩顶放踵,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主要思想,想要拯救当时混乱的社会。墨子一生行事不外乎讲学和游说两方面的活动,他的影响主要得自于其高尚的人格和救世的思想。墨子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个人品德最高尚的少数人物之一,具有丰厚的同情心、自我牺牲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起墨家,不得不能想到儒家的文化,这两者有着共同或相近的思想来源。“墨子在早年曾经学习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淮南子,要略》篇:‘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丧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但是在后来因不满于儒家礼乐的烦扰奢侈才开始自创学派,自立新说。譬如儒家提倡礼乐以及厚葬久丧,做的都是一些表面功夫,不仅劳民伤财,也失去了其慎终追远的真正意义。再如儒家的怀疑鬼神、重视命运等思想抹杀了人类本身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的意识,于是墨子提出了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天志、明鬼等学说来反对儒家。墨子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实干家,他“言行合一”:仰慕夏禹,很能发挥夏禹的刻苦精神;他生活节俭,甘于粗衣恶食,为救世拯民甘于奉献自己。尽管墨子与孔子的理想不尽相同,理念不同,做法各异,但是他们为求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是相同的。西汉《淮南子.修务》篇中说:“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后来东汉班固作一篇赋,名《答宾戏》,赋中应用这两句话来称赞孔子和墨子,把《淮南子》的话倒过来说,于是“孔席墨突”就由此而来,意思是孔墨二人, 恓恓惶惶,奔走天下以济世救民,有时候甚至席子还没有坐暖,烟囱还没有熏黑,便又忙着赶到别处,后人便以这句话赞扬这两位伟大哲人的热心济世和奉献自己的精神。

(二)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内涵

我们今天所要着重探讨的是墨子“非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但是要想理解墨子“非攻”思想的内涵,就离不开其“兼爱”的思想,“兼爱”是墨学的根本观念,其他学说都由此推演而出。所谓“兼爱”,就是互爱的意思。兼爱的要求是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贵贱之别,同等的爱一切人,这和宗法制度下的宗法伦理刚好相反。墨子认为天下的大害,在于人们的纷争,天下的祸乱,都是从“不相爱”产生的。因为,不相爱则想亏人以自利,人人各自想自利,则攻杀篡夺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社会就永远不会安宁。所以,墨子要天下人人视人如己,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利他也是利己。“非攻”可以说是兼爱的延申,也是“兼爱”的实务之一,“兼爱”是“非攻”理论上的依据。“兼爱”的目的在祛除个人心里的偏私,“非攻”则在消弭国际间的战斗。“不兼爱”是天下一切罪恶的根本,而天下最大的“不义”莫过于“攻国”。墨子一再强调:天下人无论怎样高谈仁义,若不肯“非攻”,便是“明小人物而不明大物”,不知“义”与“不义”的区别了。墨子主张“非攻”,是反对攻伐,但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墨子的“非攻”是之反攻伐法掠夺的不义之战,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在先秦诸子中,除法家外,余者大都反对战争。例如孔子、老子、孟子都对战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墨子比较独特之处在于他更偏重于从战争的实际后果来分析其危害。墨子分析,攻伐对于战争双方来说,都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一方面,墨子历数攻伐的危害,其一,对被侵略国家的危害。“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墮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栓,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日:“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乎哉?罪死无赦!”侵略者割掉庄稼,砍伐树木,摧毁城郭,填塞沟池,夺杀牲畜,烧毁祖庙,屠杀人民,搬走贵重物品,消灭其国,被侵略者经过战争的蹂躏以后,其惨状令人目不忍睹。其二,对本国的危害。“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住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下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对于侵略国来说,发动战争,必然妨害农业生产,使百姓死于饥寒流离,使士兵死于战场,从而剥削国家的综合国力。其三,对于本国统治者的危害:“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上下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这就是说统治阶级拥有空旷的土地,缺少耕耘的民众,其争夺城池,损兵折将,取其有余,弃其不足,得不偿失。至于侵略的最后结果。则是自取灭亡。历史上的吴王夫差、智伯都因此而国破身亡:“诸侯报其仇,百姓苦其劳而弗为用,是以国为虚戾,身为刑戮”。另一方面。墨子区分了攻诛之别。“墨子所反对的只是“大攻小”、“强执弱的”侵略战争,因为这种战争属不义的行为。”对于另外两种战争,墨子则是完全赞成的:其一是防守,其二是出诛。防守属于自卫的战争,墨子认为这是小国在强国环绕的环境下得以生存下去的必要手段。为了能够有效地对付大国的侵犯,墨子十分强调积极备战的重要性。《七患》篇中说:“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在这篇文章中墨子还罗列了国家的七种祸患,其中有三种就涉及到守备问题。城郭沟池不足以坚守,与邻国处理不好关系以及自以为强大而不作手备,这都是国家的严重隐患。一旦有什么变故,城亡国倾将是不可避免的命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墨子还专门研究了守城的技巧。《墨子,备城门》以下各篇记述的就是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在这方面努力的结果。其中,对如何编制军队,如何构筑工事,如何装备武器,如何进行战斗等问题均有专门的论述。除此之外,墨子本人还用实际行动来制止侵略战争。止楚攻宋、止鲁攻郑以及止齐攻鲁都是有据可查的史实。第二种得到墨子赞成的战争为“出诛”。“出诛”是出于道义,讨伐暴君以安定社会之类的战争。墨子认为,像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等古代圣王所发动的战争都属于这种“出诛”的范例。按照墨子的意见,“攻”是一种不正义的侵略战争,“诛”则是一种正义的讨伐战争难民,两者性质完全不同,根本不属于一类。正是由于墨子的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寄寓了美好的愿望,也对我们今天的和平发展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从墨子“非攻”思想审视当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中华儿女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也会奋起反抗。在新中国成立后,始终秉承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实践充分表明,我们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与我们建交的国家,不论是大国、强国、富国,害事弱国、穷国、效果,我们都以礼待之,一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展开合作,对许多国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了大量援助,即使在一些国家背信弃义,我国遇到天灾人祸、国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坚持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尊敬。当然,我们爱好和平,反对侵略,但是也不惧怕战争,历史上面对外来国家的侵略,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奋起反抗,自近代以来,我们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20世纪60年代,印度当时的领导人错误地估计国际形势,参加反华大合唱,以为中国“内外交困”,无暇顾及西南边陲,在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下,不断越过边界实际控制线,一再打伤我边民,破坏我生产,蚕食我领土,开枪开炮,疯狂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得不奋起反抗,进行了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了胜利。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越南人终于打败了美国人,统一了南北方。当时的越南领导人民族主义膨胀,做起了地区霸权主义的迷梦。加紧控制老挝,公然出兵柬埔寨,占领一个主权国家。在前苏联的支持下,竟然在我边境地区不断挑衅,越界杀人、抢夺,无恶不作。1979年人民解放军又一次不得不奋起反抗,兴正义之师,进行了自卫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这些历史事实都表明,我们秉承了墨子非攻思想的内涵,支持防御战争,坚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纷争,但是有人将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时,我们也会奋起反抗。

相对于我国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做法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却冠冕堂皇的说一套做一套。暂且不用细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我国的非正义攻打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战争,数十万人伤亡。中东数次战争,至今仍是火药桶;美国对越南的战争,持续了多年,美国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一切的戰争手段,最终交战双方在巴黎谈判,美国人灰溜溜地撤出越南,“体面地”结束了战争:伊朗与伊拉克的“两伊战争”也持续了10年;美国与欧盟对科索沃的战争,狂轰乱炸,肢解前南斯拉夫;美国攻打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以及现在的难民问题都与美英等西方国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战争带给被攻打国家的只有纷争、杀戮、民不聊生,在当今的文明社会,还有~些国家和人民在经历着战争残酷的迫害。这就是墨子“非攻”思想中所反对的不义之战,这是大国自恃强大对小国弱国的攻打。

三、墨子“非攻”思想的现代意义

虽然墨家思想体系是两千多年前先圣哲人思想与实践的智慧总结,但是其“兼爱、非攻”的核心理念与当今世界主流文明体系是相通的,也非常符合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稳定、持续发展的积极诉求,并已经体现在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之中,这也正是它有强大的力量、具有现实意义的原因所在。“‘兼爱、非攻作为墨家思想最核心的成分,与其他人类文明友好相待、和平相处的观念是一致的。”其中蕴含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大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

墨子认为,一切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引起的,如果人们能做到”兼爱“,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就会友好相处,最后达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的理想状态。“和平思想作为人类共有的价值和理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脉络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观不仅仅是局限于反对战争,而是寻求一种平衡稳定的发展状态,以“和平发展”为核心思想坚持和平与发展的统一。,坚持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和平、人类共同发展的统一。当前,我国作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崛起大国,面临着国家关系的调整和重构。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我们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尤其是在与邻国关系上,中国向来奉行“安邻、睦邻、富邻”思想,这都包含着墨子追求和平的思想。

(二)要稳固坚持积极防御的策略

我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但是实现和维护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意味着绝对化的和平主义,相反,意味着人民军队必须肩负起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和周边环境的历史重任。首先坚持和维护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安全后盾。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不是建立在人类大同、战争消亡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遏制战争,把战争因素、战争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基础上的。只有具备了打赢以维护国家统一与和平发展为目的的任何战争的条件,才能具备避免战争的可能。为了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发展道路,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方位作战能力作为坚强的后盾。其次和平发展道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合作性、互惠性,反对武力崛起和侵略扩张,这也就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国防政策的防御性。中国奉行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和平发展的维护也必然坚守社会主义的正义原则,坚守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坚守不称霸、不争霸和积极防御的立场”。“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同时,在涉及到领土和主权等原则问题上,中国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都会予以坚决的反击,这些都是与墨子的非攻思想一脉相承的。

参考文献:

[1]周富美.救世的苦行者——墨子[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10.29.

[2]方勇译注,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168 -189.

[3]方勇译注,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157.

[4]方勇译注.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 .159.

[5]方勇译注.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 .447 -448.

[6]张永义.墨子与中国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7.58.

[7]董志铁.“兼爱”、“非攻”的理想诉求与新中国的外交路线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06):64 -68.

[8]胡春艳.墨家思想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启示[J].职大学报,2013(03):20-24.

[9]张丙辰,张岚,蒋文梅.从墨家和平思想看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思想渊源与现代重构[J].职大学报,2013(05): 10 -14.

[10]赵璐,和平的守护与理想的践行——浅谈墨子战争观对现代战争的启示[J].孙子研究,2018(03):99 -102.

作者简介:高凯旋(1995-),女,汉族,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墨子和平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墨子训徒
墨子训徒
和平分手
墨子教诲青年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