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涛,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课程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室主任,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天津教研》编辑部主任。参与主持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环境下天津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研究”并结题,主持研究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化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已立项。组织人员编写天津地方教材九年级《生涯规划》,主持编写天津市教委《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健康教育知识读本》,作为主编编写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摘 要]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作为第八次课程改革新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国传统教育中学生发展的短板,同时也是实施的难点。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它没有课程标准、教材、专门的教师队伍和专业的评价手段,课程的内容又是学校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生发展、可利用的社区资源等因素自行开发的,因此具有跨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生;问题及对策
从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到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学校的开展已历经了十七年,从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号角的吹响到2019年《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走进了一个新时代。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作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新任务、新使命,也越来越成为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形态。
一、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由来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享资料,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落实,教育部又配套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別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了四种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每一种活动形式都涉及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也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及相关学分。
二、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发展现状
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把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提供了课程开足开齐的政策保障。各普通高中学校能够确定1名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管领导、1名专任教师,做到了专项有专人负责。各地纷纷组织各级骨干教师研究性学习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组织开展针对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公开课比赛;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的征集评审活动;组织开展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评审活动,组织观摩学生开题活动、成果展示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及学生的生活,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和探究领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津市第九中学作为天津市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卓有成效的典型代表,早在1999年就以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程后,该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常态化、规范化、系列化,先后出版了《科学探究课程的实验与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性学习学生读本》。2017年9月,天津市作为全国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全面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该校结合“以研导行,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为载体,以具有研究性学习内涵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主渠道的“普育 多元 探究”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文化。该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二是作为校本课程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呈现;三是开展研学旅行。该校的研学旅行与学科拓展课程相结合,与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在集体旅行体验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之路。该校自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来,已经积累了数百个课题案例,涉及学校生活、社会实践、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天津市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为了规范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半年的研究,起草并颁布了《浙江省普通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省教研室还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较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15所实验学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实验学校探索出了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运行机制。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兴趣浓厚,能够从真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并转化成研究的课题,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能力逐步增强,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的能力也日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向自主、合作、探究方向转变。
上海市在推进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方面,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有一次完整的课题研究经历。高考改革以来,历届学生连续三年做到了100%有课题,研究内容涉及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同时,为保证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真实性,上海市开发了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自适应平台和第三方认证平台,为学生全程提供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和第三方专家远程视频答辩认证服务。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和学校在促进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方面开展了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三、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工作亮点,同时又是一个工作难点。其难在与其他学科课程不同,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没有专业的评价手段,课程的内容又是学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生发展、可利用的社区资源等因素自行开发的,具有跨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而对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则是研究性学习能否持续开展下去的保障。灵活的课时安排也是影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高中生的合格要求是,高中3年进行2个课题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取得6个学分,总共108课时,课时可以安排在课堂内也可以安排在课堂外。因此对于师生而言,如何规范、合理、有效地利用课时来也是个难点。
针对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需要树立三个意识来重点突破。
一是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過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把问题转化成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世界、发现问题的慧眼,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兴趣勇于探究的好奇心。同时,课题的选择及确定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应在师生共同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确立研究的主题,经过学生讨论和头脑风暴,把研究的课题分解成小组研究的子课题。
二是方法意识。在确定了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将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有很多种具体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等。这就要求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课题研究,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是成果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以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来呈现、调查报告来呈现,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论文、成果发布会、信息化平台展示等方式进行成果分享。学生们通过开题、中期研究、结题的课题研究过程,取得了研究性学习的阶段性成果。“与研究目标是否一致,有哪些偏差和距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类问题还生成了新的课题,从而引发了下一阶段的研究。如果缺乏成果意识,研究过程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够达成研究的目标。此外,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还可以规范约束学生的研究态度、研究过程、合作精神,成果可以按照研究的阶段进行细化细分,使学生在每一阶段的研究都有评价的标准,都有达成的目标。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