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行业事故特点及对策研究

2020-11-28 07:37曲志清闫华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

曲志清 闫华

摘 要:本文对我国金属冶炼行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特点及其发生的根源,对冶金工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冶炼行业安全管理应强化安全技术管理,提高装备安全技术水平,解决安全技术标准更新滞后的问题。

关键词:金属冶炼;安全生产事故;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F0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2-0236-02

0 概述

冶金行业生产过程存在工艺流程长、设备仪器复杂、作业持续时间长、作业环境恶劣等特点。“十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冶金行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行业总体装备水平提升明显,但安全生产技术发展滞后、投入不足,在金属冶炼过程中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1]。

因此,对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对于提升我国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降低冶金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1.1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产量一直伴随经济高速增长,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为9.963亿t,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3.3%。

我国冶金行业整体发展迅速,尤其国有大型企业技术能力、设备自动化程度、安全生产水平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大量中小企业及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管理水平较低等情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安全技术水平之间的不平衡及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给行业发展带来隐患。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冶金安全专业委员会36家会员单位报送的2013年至2016年企业安全生产数据见表1。

由表1可知,我国冶金行业伤亡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千人重伤率、千人死亡率、千人负伤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不可否认,整个行业中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管理隐患,部分企业存在生产设备陈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1.2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特点

根据相关统计,冶金企业发生伤亡人数较多的类别依次是: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灼烫、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等[2]。

冶金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金属冶炼作业场所存在大量高温热源、熔融金属、废气、特种设备,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熔融金属遇水爆炸、高温灼伤,吊运过程坠落、倾翻,有毒有害气体急性中毒等事故;(2)煤气、强酸、强碱等运输及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泄漏或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3)生产环境多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对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设备管理不当,容易导致安全事故;(4)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在恶劣环境之下,工作人员生理及心理压力较大,如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5)生产工艺流程过长,工段和工段之间衔接紧密,上一个生产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增加后续生产工段的危险性。

1.3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根源

(1)安全生产技术投入不足,企业安全生产投资在整体投资中占比较低,一些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不高,部分企业依然采取传统的现场作业方式,其安全生产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化安全管理的需求,距离实现设备安全本质化还路途遥远。

(2)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传统冶金工业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各种弊端,已经跟不上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机械自动化工业生产是我国冶金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000年以后国内冶金工业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能源利用率不高、自动化水平发展不均衡、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完善等问题。

在一些中小型冶金企业之中,冶金生产仍然使用人工控制炼钢终点的方式,经验主义在生产中的占比较高,这不仅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容易在生产中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在实现了冶金自动化生产的企业中,也存在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管控一体化水平较低等情况[6],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生产过程的精确性和连续性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引起安全事故隐患。

(3)安全生产标准不够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一直存在更新不及时、更新周期长的问题,例如我国冶金行业使用的安全生产标准及行业标准大多数为2015年以前制定及发布。

2004—200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别组织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清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修订了一批标龄较长的标准,但目前仍有总数超过60项的标准的标龄均超过了5年的时限,而国外标准的标龄一般在3年~5年[3]。

其次,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在内容上存在着难以落实、标准用词笼统、要求不明确、企业实施较困难等问题,无法真正发挥出安全生产标准在安全管理上的作用。

(4)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冶金行业生产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环节多,各生产环节及工序都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规程,但是很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过于笼统,制度执行过于表面化,没有真正将制度落实到位[5]。

这种形式主义导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流于表面,重台账而轻现场的管理方式,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与企业冶金作业的安全隱患不匹配,现场落实不到位必然导致生产过程的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将大打折扣。

2 冶金工业安全问题的对策措施

2.1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安全资金是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效果的重要因素,投入更多的资金能有效防止设备技术上的落后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现代安全理念发展的趋势是努力寻求本质安全。日本的研究数据显示,人的失误率大约是机器的100倍,一定程度上,装备技术水平与安全水平成正比,先进技术装备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而且可以减少人机接触的机会,有效降低事故率[4]。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本质安全的基础,对于危险行业及危险作业场所,应尽可能采用自动化设备、视频监控、远程控制等手段,使操作人员远离危险场所,把“人防”措施转化为“机防”措施。

2.2 强化冶金行业信息化建设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过程控制的全面化,要实现过程控制的全面化,就必须实现对冶金生产全过程的监控,这对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发展生产管理系统,冶金工业自动化除了机械自动化还包括管理自动化,深入地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模拟技术,加强对生产管理过程的分析研究,得到科学精准的分析结论,进而优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和流程。(2)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仿真模拟技术、网络数据收集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人机交流,形成冶金过程模拟系统,模拟冶金生产全过程,利用模拟系统可提高事故预防推理能力,通过事故案例推理类比来实现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动管理的细致化。(3)利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强化故障诊断能力,冶金企业需要正确地选择故障诊断和预报技术,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提高故障诊断和预报的能力,从而保证能够对生产机械设备及时、高效地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4)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和预警技术,保证自身故障诊断和预警能力的与时俱进,基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动态的生产事故预警系统。

2.3 强化安全技术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理念滞后,仍然主要采用安全检查、事后处罚等手段,安全管理部门长期成为事务性管理部门,安全技术水平欠缺,安全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达不到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企业很少主动开展安全技术研发等工作。

冶金企业应提升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国有大型企业牵头开展高炉、转炉、铁水罐、鱼雷罐等高温熔融金属设备的连锁、监控、预测预警等安全技术、安全设备的研究。

2.4 完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

应重视安全技术标准更新滞后的问题,加强关键和缺失标准的研制,加大先进技术成果标准化。关注国内外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提高标准更新速度,把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成果转化成安全生产标准。

严格标准的制定及评审过程,提高安全技术标准质量,避免出现用词笼统、要求不明确的情况,利于企业落实标准要求;加强超龄标准的清理及修订工作,对标龄过长、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标准应及时修订或作废。

3结语

要实现其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效果的有效提升,必须重视安全技术的发展,快速促进安全管理从传统模式向安全技术管理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设备自动化水平以降低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提升安全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强调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实现技术装备的本质化安全。

参考文献

[1] 宋江儒,翟兴忠,崔学增,等.钢铁企业重大危险源风险的安全管理[C].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2011.

[2] 侯茜,刘峰,沈星.金属冶炼工艺重大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43(11):63-65.

[3] 苏宏杰,肖寒.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99-103.

[4] 姜學涛.冶金企业未来安全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及其现实问题[J].安全,2014(9):1-4.

[5] 李辉,阳银权,张发涛.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冶金管理,2019(2):101-102.

[6] 何宁.冶金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与应用,2020(7):42-43.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
暑期游泳培训班现状及对策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