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无锡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千年运河穿城而过,历史文脉依河而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锡城中的崇安、南长、北塘三个老城区一度污染严重。95%以上河道都是劣Ⅴ类水,22条河道严重黑臭。水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老城区发展也随之陷入困境。2016年2月,三个老城区合并成立了梁溪区。梁溪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始终把河道整治作为打赢碧水保卫战、建设美丽梁溪的重要抓手,通过综合治理、完善水系、修复生态、优化环境等一系列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梁溪特色的治水兴城之路。2019年,在全省城區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中,梁溪区大幅跃升15位,位列全省第11名。社会公众高质量发展评价满意度也位列无锡市区第1名,并成功获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痛定思痛,统筹推进城区河道治理
针对城区河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梁溪区委、区政府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治水方案和分年度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区成立了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区水环境治理办公室(简称“治水办”),并制定通过了《梁溪区河道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梁溪区排水达标区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和《梁溪区“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由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目标,做到定责任、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街道,确保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2019年,梁溪区启动实施了片区流域河道治理,开展了20项重大行动,预计2020年底将全面完成这些整治任务。
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多年以来,无锡老城区河岸的控源截污和河道养护管理一直不到位,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居民怨声载道,而且产业、人才大量外流,中心城区呈现出产业空心化、发展边缘化趋势。全区152条严重污染河道控源截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区之前,几轮河道整治均未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源治理问题,特别是黑臭水体整治后经常反复。老城区河道整治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也是梁溪区必须打赢的硬仗,必须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梁溪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提出坚决彻底整治河道的目标任务。全区上下一致认为,水环境污染治理不仅是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也是保护梁溪自然禀赋、发展资源和文化根脉的需要,更是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美丽新梁溪的需要。
分析问题,把准病根。为对症下药,梁溪区专门聘请专业机构对全区河道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总结出全区河道污染面临的四大问题症结。一是“断头浜”多。无锡人习惯把一头不连通的河道称为“浜”,全区这种“浜”有76条,占到河道总数的50%。水体不流动,水系不沟通,“浜”水就成了死水。二是箱涵、暗涵多。全区开发建设强度大,土地利用率95%以上,一些河道因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被建成了箱涵和管涵。长年淤积在箱涵内的淤泥和两岸企业、棚户区直排入箱涵的生活污水,成为河道污染源。三是雨污分流难度大。全区老旧住宅区、城中村较多,很多区域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虽然采取了截污措施,但雨天雨污混流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外来水源质量差。京杭大运河、锡澄运河、埝埭港三条主要入城河道,年平均水质在Ⅳ类以下,辖区周边基本无优质水源。
二、综合施策,全力恢复水系生态功能
近年来,梁溪区按照科学治理、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在彻底推进河道整治的同时,积极推进排水达标区建设,对全区1345块排水达标区全面实施复查整改,坚决从源头上杜绝污水入河。同时,建立全区河道畅流活水方案,多措并举推进治水工作取得成效,努力打造洁净流动之水、美丽生态之水。
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区22条黑臭河道,是老百姓的痛点,也是河道治理的难点。2016年,梁溪区启动了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区治水办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治水规律和方法,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治水思路,总结出“截污水、清淤泥、修驳岸、整环境、引活水、建生态、强管理”的“治河七环节”,并据此修订“一河一策”方案,通过点面结合、水岸兼顾、雨污同治、建管并重等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经过三年努力,2019年22条黑臭河道全部消除黑臭,并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环境部复核验收。部分河道水质得到较大提升,九曲基、丁巷浜、许夹里浜等河道达到了Ⅲ类水标准,翠园浜、民丰河、丰产河等河道水质达到了Ⅳ类水标准。
综合治理,提升实效。2018年起,在基本攻克黑臭河道基础上,对全区152条河道开始全面综合治理。区治水办以提升河道水质、改善河岸环境为总要求,截污与整治同步,水质与环境同做,对所有河道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整治计划,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带方案招标,对前进河、耕渎河等89条河道实施水质提升综合整治工程。2019年起,根据全区河道水系特点,在原来逐条河道整治基础上,全面推进片区河道流域治理,对六大圩区进行区域性连片整治。以圩区干流河道为重点,实施干流、支浜、支河同治。截至2019年底,全区152条河道中,1个断面为Ⅱ类,14个断面为Ⅲ类,Ⅲ类以上占比达到9.9%。27个Ⅳ类河道断面中,Ⅳ类水以上占比达到27.6%,29个断面为Ⅴ类水体,Ⅴ类以上水体共计71条(占比46.7%),与2016年相比提升41个百分点。
检修管网,源头治污。河道污染的源头主要在岸上,控源截污并彻底解决城区污水排放不入河难题,是河道长治久清的根本之策。为解决这一关键难题,区治水办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路,根据排水管网体系把全区合理划分成1345个单元格,并逐个进行排查整改。采取EPC发包模式,要求中标企业结合河道整治推进计划,对所有污水管道按照“清通排查、视频检测、标识测绘、设计整改”的四位一体要求复查整改,通过最严格的考核验收创建排水达标区。在排查整改管网的同时,对整治河道沿岸划出10米红线,红线内所有违法建筑全部拆除,暴露垃圾、毁绿种菜和养殖家禽等全部清除,坚决防止洗车废水、餐厨污水及河岸垃圾直接排入河道。
沟通水系,修复生态。流水不腐。为保证河道水体流动,梁溪区加强了涵闸泵站整修建设,加大动力调水力度。同时启动诸家桥浜、团结西河、丰产河、创业河、潘步河等河道水系沟通工程,将“断头浜”变为“通水河”。为进一步提升水质,梁溪区因地制宜,重点对52条已基本完成水工及岸带整治工程的河道实施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态净化、人工增氧、生物放养等方式,促进整治过的河道建立生态系统。同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元素,实施植草沟、生态驳岸、初雨调蓄池等“海绵化”改造,有效去除初期雨水悬浮物。诸家桥浜、许溪河等一批多年黑臭、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的河道,重现了鱼虾畅游、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
建立机制,长效管护。为实现长治久安,让河长制真正落到实处,梁溪区全面实行属地管理与专业养护相结合的河道管理体制。所有河道水面、河岸保洁及河道生态蓝线内绿化养护、河道设施管护等工作,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街道作为管理主体责任单位。河道水质管理则通过市场招标,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主要包括河道水质日常监测与管理、水质技术设施养护、河道排水口管理、雨污水管网运维等。在此基础上,建立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河道智慧化管理。对河道基础数据、巡查监管情况、突发事件处理、督查考核评估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大大提高了河道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依水兴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通过治水,梁溪区不仅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也很好保护和传承了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商业、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适合中心城区的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有效推动了老城区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保护中开发沿河文旅资源。运河的水是梁溪的魂,是无锡的文化根脉,运河两岸集聚了无锡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梁溪区在开展河道整治的同时,注重加强沿运河文化遗址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建设。除完成南禅寺、清名桥历史街区、南长街、南下塘特色街巷、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运河文化艺术馆、水仙道院、和平书场等文化场所馆修缮提升外,近年来完成了对小娄巷、惠山古镇、南长街三段等街区的保护性开发。在红豆万花城、祝大椿故居打造的区级非遗基地,导入了惠山泥人、锡剧、昆曲、古琴等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建成了国家级非遗传统音乐戏曲传习基地。全区启动的环城运河健康步道建设,更是将全长11.8公里的环城河岸全部贯通。通过水陆两条线,把城区分散的景区街区、名人故居、博物馆全部“串珠成链、闭合成环”。
大力发展滨水特色经济。充分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创经济和夜市经济。重点开发“惠山古镇—接官亭弄、崇安寺—小婁巷、南禅寺—清名桥”三大“文化—商业—旅游”融合片区,打造以“运河名城·品质梁溪”为形象、具有水乡风情和运河特色的高品质都市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发挥中山路的区位优势和商业文化价值,对沿路建筑外立面及广告进行改造提升,融入传统文化古韵,打造独具梁溪魅力的城市文化地标。丰富城市视觉体验,让都市商圈的现代魅力和老城厢的乡愁回味在中心商务区和谐并存。精心设计“环城运河水上游”“名人故居文化体验”“惠山古镇寻根旅”等水陆旅游路线,把全区旅游景点、文保单位和非遗传承项目串联起来。通过做大品牌效应,充分彰显了梁溪“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独特魅力。积极推进文创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北仓门、蓉运壹号、N1955等特色文创园区,创新旅游商品设计和包装,增强衍生商品的创造和设计能力。与山海美境集团合作,投资50亿元打造邱启敬·和光同尘艺术馆、山海经神兽雕塑馆、地景装置艺术和山海经水上旅游等项目,创建高端文创集聚平台。依托锡钢浜游客中心建设,打造集生态度假、休闲观光、艺术集群、品质居住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推动“夜经济”蓬勃发展。举办“古运河风情夜游节”“古运河民谣诗歌节”等一批夜间旅游项目,强化夜间灯光环境设计,创新游船旅游产品、水上活动互动产品、沿岸文化景观产品设计,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旅游视觉体验和参与体验,使海内外游客能够慢下来、留下来。在此基础上,梁溪区进一步发展壮大适合中心城区的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都市产业。2019年,在无锡市八项经济指标专门考核中,梁溪区获得三个第1、一个第2,成绩为全市最佳。通过治水兴业,梁溪区走出了一条老城区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巩固并扩大治水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梁溪区近年来加快实施了城区品质提升工程。一是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积存垃圾。开展“厕所革命”,对全区300多座公共厕所进行高标准改造建设。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对全区32家农贸市场全部进行升级改造。结合排水达标区建设,对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宜居住区。对违法建筑进行全面清理,加快征收拆迁工作。同时,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全面整治疏导点,让废弃空间彰显文化品位。对槐古支路、中桥二村等七处“脏乱差”疏导点进行拆除整治,将疏导点打造成自然与人文气息并存的高品质生态游园。三是狠抓绿化项目建设,让城区街巷彰显文化品位。通过构建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提升改造道路绿化景观等方式,确保全区道路及街巷绿化生机盎然。全力打造人民东路游园、清扬新村游园、吴桥游园等10处区级精品文化游园和100处街道小游园,启动北兴塘河湿地公园和桐桥港滨水公园建设。针对性挖掘“古韵梁溪”、现代城市等文化主题,使游园各具特色,避免“千园一面”。打造“百巷梁溪”特色人文街巷,彰显历史人文底蕴,切实提升了中心城区的文化品位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梁溪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