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引领性战略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重点任务收官战,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好“強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三农”篇章,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一、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实践,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充分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农城乡关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要求落到实处。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三农”发展十分关心,要求江苏带好头、领好向,把“四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为目标,着眼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两个大局”“双循环”新格局的高度出发,高质量谋划好“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牢牢扛起农业农村压舱石重大责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就会比较主动。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不断下降,但“三农”发展的基础地位没有下降。实践表明,越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挑战叠加,越是要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今年,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出现严重下滑,一些国家控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六保”促“六稳”。“六稳”“六保”的每一个方面都与“三农”密切相关,保粮食能源安全更是农业农村的直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抓好稳产保供、耕地保护等重要任务多次作出批示,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两手抓,集聚政策资源,强化稳产保供,推进农民工返岗就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组织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年、万企联万村等重大活动,实现粮食丰产丰收,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产业加快复苏,农民收入增幅转负为正,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稳的基础,提供了进的支撑,“三农”压舱石和战略后院作用更加凸显。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守牢“三农”压舱石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守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底线,坚决整治各种乱占耕地行为,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基础建设,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全力在乡村振兴中育新机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两个大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农业农村领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能没有农业农村的基础支撑,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不能没有农业农村这一重要环节。农村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扩大就业、扩大内需的“蓄水池”,是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乡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把握发展大势,主动适应新的形势,主动参与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挖掘新的潜力和空间,以确定性的工作和措施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变化,努力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奋力育新机开新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牢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提升农业,推进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吸纳更多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加快建设美丽特色乡村,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城乡交通网络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功能互补,传承农村优秀文化,让农村更加美丽宜居、更加文明和谐。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发挥农村物流、农村网络条件不断改善提升的有利条件,促进农产品进城和优质商品下乡,让农村享受更多现代科技产品、文化产品等消费品,激活农村消费潜力。加快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以优良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人。在乡村建设中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多的产品消费、更好的发展机遇。
四、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三农”发展的重要保障。去年中央专门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了系统规定,是新时代党管农村工作的总依据。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切实发挥好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和乡镇具体落实功能,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督查推进,注重督查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各级各部门重抓“三农”。健全完善党委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政策创设和工作统筹,整体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落实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强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加快培育一批农村基层党组织、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农村科技服务等带头人,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财政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地方债、土地出让金、乡村振兴基金等资金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多渠道增加“三农”投入。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打破城乡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加强“三农”工作宣传,选树发展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合力。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刘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