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田养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建议

2020-11-28 07:34赵春光
科学种养 2020年11期
关键词:稻区种养稻田

利用稻田发展综合种养,是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在稻田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养殖,既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又要了解与其产业相关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否则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稻田养鳖是稻田综合种养项目中效益较好的种养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常年水稻的种植面积为4.5亿亩左右,实际符合搞稻鳖种养的面积有2亿亩左右,我国目前稻田养鳖的面积约120万亩,年产优质商品鳖9万余吨,总产值50多亿元,实际种养面积占符合稻田养鳖总面积的0.6%,生产潜力巨大。通过对不同稻区种养户的实地考察,发现稻田养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稻农对稻田养鳖项目积极性不高。为此,笔者对我国稻田养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发展提出建议,供参考。

一、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稻田养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理论指导不够全面

稻田养鳖理论指导是根据稻田生态中不同生物间生存、生长空间相互关系的原理进行(图1),且注重稻鳖种养的生态生物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

从生态生物学意义上讲,目前稻田养鳖定为共生理论,笔者认为还不够全面或有些脱离实际。查询到共生的传统定义是“两种密切接触的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互利关系”,也有说“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它指的一定是在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他们的环境与生存间一定是平衡、自然且互利的。而在特定的稻田生态中稻鳖种养如未人为干预,其很难形成紧密互利关系。我们搞稻田养鳖的目的是利用稻田空间,在不影响稻作效果的基础上养鳖增利。一定要人为干预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改造原来稻田的生态环境,二是设置养殖动物生长及防护设施,三是调查稻田生态环境中动态饵料生物量,四是通过技术干预促进在种养周期内稻鳖共同生长。即稻田养鳖是使它们“共长”,而不是普通意义的“共生”,因此稻田养鳖的理论指导应是在特定的稻田生态空间里,人为创造投入促进稻鳖共同生长的环境和物质,从而达到共同增利目标。在许多地方出现稻鳖种养后,不是鳖不长,就是稻损伤,达不到“共长”增利的目标。如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一户稻农,按当地农技员告知的春季在挖好鳖沟做好防护后,每亩稻田放养个体重250克左右的鳖种200只,由于未投喂,捕获时鳖的平均体重只有350克左右,最终总核算相比纯种稻还有亏损。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稻田养鳖具有以下两个增利特性:一是互补增利性。如稻田中有害动植物是鳖的饵料,反之鳖的排泄物成为稻田肥料,稻株在吸收排泄物的同时净化鳖的生活环境,促进鳖的健康生长。同时由于鳖的活动吓跑稻田的敌害,稻株生长成为鳖的隐蔽场所。而实际上稻鳖互补增利性的作用极小,如稻田中的饵料生物几乎在鳖种放养后几天即利用至尽,且不再生产,如不进行人工投喂,鳖很难长到目标规格,而鳖的排泄物作为肥料也很难满足稻田整个生长期的需求。相反如果把鳖的数量减少到与稻田生物饵料能再生并达到供求平衡,那么鳖的产出与投入核算几乎无利可言。二是直接增利性。稻田和稻田水体的空间在不影响各自生长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不增加管理人员, 即“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以及一人多用”,直接降低种养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上两个特性中,稻田养鳖的增利主要是直接增利,互补增利的比例极少,如无人工的目标干预,稻田养鳖很难做到高产高效。

2. 条件不符一哄而上

多年实践证明,稻田养鳖想取得高产高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种养模式,还须符合高产高效的基本条件。如稻鳖的种养周期应以春季投放鳖种,秋季捕捞符合(一般指停食后)商品上市规格为最佳,商品鳖个体规格在750克以上较受市场消费者欢迎。首先,稻鳖种养必须考虑所在稻区的气候条件和放养鳖种的具体规格,而单位面积放养量和放养后是否投喂饲料以及投喂多少,均需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后,制定出方案。其次,当鳖生长到一定规格后,当地是否有市场?销售渠道如何?这些都应认真研究,否则会出现养得好但卖不掉的被动局面。因此稻田养鳖应综合考虑,以降低风险。笔者曾到三北地区一些稻区考察,发现稻区无论是稻田形态、水源水质和人文治安条件均较好,一些农户听说稻田养鳖能带来效益,在未考虑是否满足综合条件的情况下就一哄而上进行稻田养鳖,由于地域气候不适等原因,使得鳖的商品规格未达到市场所需,最终无法收到预期效果。

3. 技术应用生搬硬套

稻田养鳖是在我國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种养方式,后期发展多是通过去早期发展地区现场参观、技术讲座以及资料介绍等方式推广发展起来的,大多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导致稻田养鳖项目未收到效益,于是放弃了此类种养模式。稻田养鳖模式看似简单,实际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从养鳖的角度讲,主要有稻田改造、设施设置、鳖种放养、种养管理和巡视观察五大措施。如在鳖种放养前,需要科学地制定出放养品种、规格、密度和方法等技术细节。目前,我国各地养殖鳖的品种较多,放养时不但要考虑生长速度,而且要考虑是否符合当地的消费市场。

4. 设施设置中防护不够扎实

目前我国稻田养鳖生产中防护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田埂不坚固。笔者在华东、华中几省考察发现,种养户中有些稻农在挖鳖沟时,直接在田埂底部开挖,然后用挖沟土加高田埂,在田埂坝上边设防逃网,造成稻田注水养鳖后田埂坍塌和倾倒,致鳖逃跑,尤其在半山区稻田的雨季更为严重。

二是防逃护栏不牢固。鳖是爬行动物,在适温的养殖期,鳖的活动因觅食而扩大,稻田种养范围内的防逃护栏设施过于简单,导致鳖的逃跑,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是进排水口防护不当。稻田养鳖同单纯的种植不同,其要求稻田水体进排水畅通的同时做好防止养殖对象逃逸,要求设施不仅使用方便,更要牢固实用。

四是野害损坏未重视。一些山区和半山区的大型野害,如野猪、野猫较多,防护设施被损坏,造成大批田鳖逃逸。

五是巡查修缮不及时。对多种形式造成的防护设施损坏,未能及时发现、及时修缮,造成一定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稻田养鳖的综合损失,因自然灾害造成防护设施损坏,导致养鳖产量减少的占比高达20%。

5. 产品销售缺乏创意

稻田养鳖在高产的基础上,只有将产品卖上价,才能取得高收益。现实中许多稻农因缺乏销售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好产品没有卖出好价格,使得稻田养鳖这种好的种养模式未体现出价值。

二、发展建议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剖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符合条件顺势发展

一是适宜的气候条件。鳖生长的较适宜水體温度为28~32℃,高出或低于这个范围,则会影响其吃食和生长。稻田养鳖养殖周期大多以当年养至750克左右的个体规格上市为主,多采用春放秋捕的方式,因此要求适合稻田养鳖生长水温的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否则很难养至适合销售的商品规格,如我国气候比较寒冷的三北地区不适合稻田养鳖模式。

二是有稳定充足的优质水源。鳖是两栖类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水中,要求在生长周期内必须保证优质充足的水源,否则无法养殖。

三是有畅通的交通物流和销售市场。鳖属于高端消费食品,其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华中及西南地区,其物流、销售渠道畅通,均适合稻鳖共养模式的发展,生产潜力巨大。

四是有好的社会风气。因鳖是我国传统美食补品,民众大多喜欢食用,又因稻田养鳖容易被捕捞,因此鳖的安全要引起重视,否则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2. 做好规划稳步发展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稻田养鳖在发展过程中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做到稳中求进、有序发展。养鳖不仅要做好区域分布,还要做好市场前景分析,在范围较大的稻区可考虑规划鳖的深加工,以拉长产品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规划为长期发展战略,切忌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

3. 选好模式合理发展

各地稻区的地形、地貌和稻田的形态差别较大,稻鳖种养模式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稻田养鳖比较成熟的模式有田池型、田渠型和田沟型3种。

田池型种养模式是在稻田中套建小型鳖池,这种模式适合优质水源充足、稻田连片和稻田单位面积相对较大的稻区应用。其优点是稻作可机械化操作,在整个种养期,即使稻田晒田时无水,鳖仍可在鳖池中投喂精养,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稻鳖种养模式(图2)。

田渠型种养模式是在稻田田埂内挖建矩形具有精养功能的宽渠,并呈微流水水体在田渠中养鳖、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其特点是只要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季节可在田、渠中混合种养;即使不在种植季节也可在渠内独立养鳖、养鱼越冬,并在稻田种植与收割时方便机械操作,适合在稻田连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稻区推广应用(图3)。

田沟型种养模式是在稻田中挖建不同形状的鳖沟进行养鳖的模式,其适合地势地形复杂、稻田形态不规则、面积较小的丘陵、山区等稻区推广应用(图4)。

4. 掌握技术科学发展

①养鳖稻田的改造

为了保证原稻作产量,稻田养鳖的挖建面积以不超过20%为宜。除田沟型模式外,田池型和田渠型模式应在底部铺设防渗膜,保证池、渠中水质水量不受鳖的活动和晒田的影响。

②养鳖的设施建造

包括建在田埂上和进出水口的防逃设施,设在池、渠和沟边缘的养鳖饲料台和晒背台。

③养鳖的品种及密度

本地的中华鳖和引进的日本鳖这两个品种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其生长速度快,较受消费者欢迎。为了在本年种养周期内达到商品规格,放养鳖种的个体规格以400克以上为宜,且放养密度根据稻田中生物饵料的多少、投喂方式及品种来定,一般日本鳖的生长速度比本地中华鳖稍快。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稻田养鳖不同投喂类型与不同品种养成目标规格的放养密度,供大家参考。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然型未投喂的稻田鳖放养数量极少,而合理放养且进行投喂的稻田鳖则可以加大放养数量。投喂可采用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

定质。采购国内知名品牌的全价配合饲料,为投喂方便,可用成鳖浮性膨化颗粒饲料投喂。

定量。一般刚放养的鳖投喂量可按放养实际重量的3.5%比例投喂,一周后,根据当天气候和吃食情况以10%的比例灵活调整。投喂后2小时观察鳖的实际吃食情况,如未吃完应把剩饵料捞出,第二天减少10%的投喂量;如全部吃完,应增加10%的投喂量。

定时。如每日投喂2次,投喂时间安排在上午8时和下午6时;如每日投喂1次,投喂时间安排在上午10时。

定位。投喂时应把饲料准确地撒在饲料栏或饲料台上,切忌全池扬撒。

④及时巡田

为了掌握稻田养鳖的动态发展情况,及时处理种养及管理问题,在每日投喂前和特殊天气时,从观察鳖的活动、吃食情况、稻田水质、水位变化情况和各种设施完好情况着手,做好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在种植管理结束后,仍需每天早晚巡查,在易发生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季节,更要及时现场巡查。

5. 提质增效高效发展

创建自有品牌,保质保量、讲诚信、开拓新型销售渠道。如进行网上直播销售、门店销售、餐饮店配送和零售等销售方式。稻田养鳖虽在技术上是春季放养,秋季停食后捕捞上市,实际上,在价格合适时可随捕随卖,以满足消费需求。通过调查,同产品因销售方式的不同,效益差距较大。如宁波市明州田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田渠型稻鳖种养模式,是当地的创新品牌,2019年,1 000克以上规格的商品鳖,每500克零售价高达185元,750克左右规格的商品鳖,零售价在每500克120元,其通货批发价每500克35元,核算商品鳖的平均售价为每500克55元,比当年市场的平均批发价(28元)高出96%。

作者简介:赵春光,浙江杭州龟鳖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渔业协会第三届专家理事,中国渔业协会龟鳖分会专家,全国健康养鳖协作网专家委员,浙江省杭州市龟鳖产业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龟鳖产业协会特聘专家, 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养鱼》《科学种养》杂志编委。联系地址:浙江杭州龟鳖研究所 邮编:311200。

猜你喜欢
稻区种养稻田
河南省粳稻新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
2023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稻田摸鱼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