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营娜
摘要:实事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哲学基础,在我国农村教育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影响。教育精准扶贫从实际出发,深度剖析农村教育贫困成因,反思总结教育贫困的宝贵经验,坚持对外开放学习与遵循我国国情辩证统一加快农村教育脱贫。
关键词:实事求是;农村基础教育;教育脱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优先发展教育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代际贫困的根本性扶贫,造血式扶贫,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通过帮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脱贫,相对于资本扶贫出现的供血不足,暂时性缓解贫困,体现了其根本上解决各种贫困的能力。由于各个地区教育贫困程度不同,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案解决教育贫困成为重要的方向。
一、实事求是剖析农村教育贫困成因是教育脱贫的方向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底蕴,信息开放程度,师资力量等都在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要实事求是的进行考察,通过创造有利于教育扶贫的因素,破除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教育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使得受教育者有足够的能力和热情反哺农村。研究发现当前教育贫困的成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自然灾害的不可逆。地震,干旱,暴雨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贫困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规律是不可逆的。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得农民投入到生存方面的经济比例提高,投入到教育方面的资金相对减少。通过资本扶贫,暂时性的缓解了经济压力,基本上保持了正常的生活运转。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资本扶贫投资大,效果不明显,自然灾害还会发生,这种无休止的靠国家扶持的循环模式已经出现了弊端,它在经济上使农民从一种农业生产者转变为另外一种农业生产者,在思想上保持原本的生活方式。由于农村大部分以务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大部分以经济为为主,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认为这是一个可以长期生存的模式。
师资力量薄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曾表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育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各国政府应努力重新确认教育师资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资格才发出来。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差距过大,加之地理条件的影响,毕业生在工作供过于求的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去农村求职。当前,农村的老师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老师年龄偏大,教育理念比较陈旧,教学上强迫学生死记硬背,除此之外,由于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要求,“大鍋饭”的现象非常严重。另一部分是刚刚毕业或者拥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她们急于找工作,教师行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过渡期。他们开始信心满满 ,兢兢业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工资只够自己基本生活,交通不便,与人交流受阻,精神和物质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辞职就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在职教师思想束缚,青年教师严重流失,成为现农村教育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硬件设施陈旧。课本,黑板,粉笔上课三宝,教师一边教授知识,一边书写,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在农村,还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整天只有几本课本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和无聊,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会大打折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接受的知识呈下降趋势。公共教育资源不足,政府投入不够,信息化教育在农村成为潜在的机遇与挑战,它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畅享学习乐园,但也对老师的备课,上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应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感和趣味性,空调的配备可以让学生舒适学习,图书馆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硬件设施也能让教师生动而有激情的授课。
思想认识欠缺。资本扶贫对于经济上的扶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生活得到满足之外,已经具备了脱离经济贫困的能力,想要一直脱离贫困,则必须通过自身的发展。教育意识淡薄,从思想没有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经济脱贫,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错过造血发展,必将出现供血不足,再次面临贫困。在扶贫过程中,个人思想上的转变占据主要方面,教育对个人的影响,不仅在思想上会改变自己主动脱贫,而且会带动周围人思想转变,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实事求是反思教育扶贫宝贵经验是教育脱贫的助推器
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会议上再次强调:把经济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最关键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七千万贫困人口。“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实践,教育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紧跟时代步伐,反思总结经验,推动教育脱贫,助力经济脱贫。
原生家庭认识欠缺直接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农村许多家庭受到经济压力的影响,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儿童由老人代为教养。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在教育上显得力不从心,加之隔代教养对儿童的溺爱,当孩子进入学校集体生活时,明显出现了缺乏安全感,参与感等。长期以往,孩子面临心理问题,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回家,减轻家庭负担,这种模式无限循环,成为了贫困代际不能阻断的原因之一。
信息化对农村教育因资源配置薄弱致贫的有利补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前,网络发达,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桥梁。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网络教育以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使许多人体验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思路。在时间上,网络教育能够节省在学校与家庭的接送时间,选择任意时间学习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不理解知识点随时查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在空间上,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不受地方限制。但对于无人监管的网络教育,自觉性是一个大的考验。根据城乡二元体制,教育存在差异性。重视教育,经济条件允许,家长会送孩子去培训机构,购买网课,努力让孩子摆脱贫困代际,但如果缺乏对教育的重视,那么对教育的投资基本不存在。美国经济学家明赛尔认为:劳动者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工作的大力支持。人力资本论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共同研究所得。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诸如厂房,设备,机器,原材料等)的作用,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资本。当前,我国的教育形式样化,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已经普及,成为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对于适龄儿童强制性的要求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如有触犯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家财政支出向义务教育阶段倾斜,生活补助,早餐供应,学费减免等,都体现了国家在教育上投资之大。经济上有了国家支持,已经具备了通过接受教育摆脱贫困的能力,个人对教育有用重要性的认识,是摆脱贫困的根本原因。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接受教育,才能形成“教育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三、坚持对外开放学习与遵循我国国情地辩证统一加快农村教育脱贫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加快完善国家教育立法,保障教育扶贫工作扎实落地。参考美国和日本,国外多数国家的扶贫项目是以新的立法为背景而产生的,只有以法律为保障,才能保障扶贫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国家用于教育的专项资金及教师福利提升,学生生活保障等,确保每一分钱用在教育上。国家做好等层设计,各个省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保证在法律之下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质量。除此之外,政府可以调动市场资源,倾向于教育;利用政策吸引各企业及社会人士自觉投身于扶贫教育;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与地方通力合作,完善教育體系助力脱贫。当前,许多高校已经实施了寒暑假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并将此作为必修的学分。在支教过程中,高校学生从动手与当地学生一起做饭,一起上课,一起开展有益活动中,教授他们生活处处皆学问。但是,其中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高校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在当地也只能停留一两周左右,导致当地学生刚刚适应主动学习与探索的能力,便要与老师分离。因此,高校可以与当地政府沟通,在保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使得高校可以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吸引更多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投身于教育事业。高校的继续教育正在逐渐完善,教师培训也是继续教育的主流之一,长期培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可以解决结业问题。可以通过减免学费或者给定量的补助,资助热心教育事业的学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培养优秀毕业生进行专业化教育扶贫。
重视家庭教育重塑教育观,培养主动学习树自信。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重视度和专业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着单亲家庭,残疾家庭以及棍棒家庭等,他们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应该自由生长,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观因素。我们不能否认在智力上有能够所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非常小的,客观因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实施“家庭识字计划”,重在培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拥有安全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结合当地情况,各地区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的培养,注重培养家长与学生的沟通和实践能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培养教育有用,通过教育可以改变现状的思想。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脱贫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解决实际问题。教育扶贫要精准,必须在实践中边总结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根据教育贫困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勾勒顶层设计,迈出教育脱贫的步伐 。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2020-03-06)[2020-05-25].http://www.gov.cn/xinwen/2020-03/06/content_5488175.htm.
[2] 刘建玮,王院院.中国农村教育扶贫研究回顾与展望[J].山西师大学报,2019(01):91
[3] 李期.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扶贫.”:高校在教育扶贫中应担当的责任[J].延安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19-123.
[4] 程清.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参与的意义,角色与作用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08):55-56.
[5]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6.
[6] 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7(10).
[7]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理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