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探索

2020-11-28 07:31张翠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探索

张翠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体验情境、亲历体验活动、内化体验情感、切换体验角色等策略,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66-02

体验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成既定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呈现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改善学生心理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科学合理地进行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的体验,让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优势,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一、创设体验情境,培养学生的适应力

创设体验情境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特点,旨在使学生对学习有持久和深厚的兴趣,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首先要保证创设的体验情境切合学生的认知和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其次,结合社会时事,讓学生更有代入感和体验感。这样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体验情境之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暗示和渲染,培养学生的适应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课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出示校园的风景照片,并配备动听的钢琴音乐供学生欣赏。学生十分感兴趣,开始互相讨论。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参加过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参加过跳绳比赛,和同学一起努力合作赢得了比赛,感觉十分有成就感;有的说和同学一起参加捡垃圾活动,美化校园,觉得十分有意义;有的说我在美术课中创作了校园风景画……教师接着说道:“但是,在如此美好的校园中,却出现了校园环境被破坏的行为。”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校园垃圾乱丢的图片,学生纷纷批判这种行为。于是,教师结合垃圾分类的新政策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编写《保护校园环境行动方案》,使学生对环境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仔细思考后,纷纷为校园环境建设出谋划策,如增设垃圾桶、安排志愿者进行劝导等,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教师创设体验情境,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适应力。

二、亲历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体验式教学的本质是亲身经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体验和感受,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体验活动包括课内体验活动和课外体验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形式丰富的体验活动。其中,课外体验活动更为高效,能快速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知识视野,提升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师这样导入新课:“调查发现,小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大多发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目前依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件,给学生观看几则小学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并让学生判断案例中有什么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学生仔细观察后说:“有的小学生在红灯亮时通过人行横道。”“有的小学生在斑马线上奔跑。”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在校园门口的马路边尝试扮演交通劝导员,阻止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起初有些学生胆子小,不愿意与人交际,但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也鼓起勇气去劝导。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的情绪愈发轻松愉快,且劝导用语也变得精进,人们都愿意听从劝导,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上述教学,教师先在课内教学交通规则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产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亲历相关的体验活动,圆满达成教学目标。

三、内化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体验活动如果没有内化情感的过程,便是不完整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内化情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可通过体验式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学生的情感内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一课时,教师先播放讲述亲情的视频和公益广告,再问学生:“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了什么充满爱的事?”学生十分感慨,互相交流,如“早晨起床就有妈妈做好的香喷喷早餐”“工作很忙,父母也每天接送自己”“吃饭后爸爸陪伴散步、打乒乓球”等。接着,教师出示描写亲情的诗篇,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父母的档案”,增进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学生在对父母了解和回忆的基础上回家做了很多调查,制作出非常详尽的档案,其中父母的基本情况,如爱好、习惯等写了很多,像“妈妈喜欢逛街,但都是为家人买东西,自己买的很少”等。教师观看档案后夸赞学生,并进行深入的讲述,学生听后都十分感动,表示要关爱父母,回家做出行动,获得了好的情感教育效果。上述教学,教师鼓励学生抒发对父母的情感,制作“父母的档案”,增加学生对父母的了解,深化了学生关怀和体谅父母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亲情价值观。

四、切换体验角色,培养学生的共情力

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共情力。共情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交能力,在学习方面,符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生活方面,则能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扮好“导演”这一角色,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让学生切换角色、转化立场,这样能提高体验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共情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走近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走过老师窗前》等赞美老师的歌曲,再让学生谈谈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学生侃侃而谈,有的谈论愉快的事,如“和老师一起做运动、做游戏”“和老师谈烦心事”等,有的则说些比较不愉快的事,如“和老师发生了误会”等。为了增进体验,教师设定各种场景,让学生尝试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教师则作为“导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设定以下场景:上课时总有学生讲小话或偷吃零食,且屡教不改;自习课上,教师一离开教室,学生就非常吵闹、混乱,影响其他班级上课。一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其他学生则配合表演,一直假装讲小话和吃零食,不管扮演老师的同学怎么好言相劝,他们都置之不理。在扮演老师的学生快要忍不住生气时,教师及时介入,劝导学生要扮演好角色,不能做出越界的举动。活动结束后,教师让扮演老师的学生谈谈感想,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从而对老师充满敬佩。上述教学,教师先用音乐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再让学生谈论与老师之间的事,一步步地为角色扮演活动做好准备。然后教师设定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即兴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老师的辛苦,从而增进师生情谊,培养了学生的共情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教师要把握好体验式教学的过程,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情况灵活调控教学,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品质。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