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娜娜
摘要:学前卫生学是以卫生学的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儿童(0—6、7岁)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保护、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旨在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找出影响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和健康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指导托幼机构、家庭、社区创设各种有利环境,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学前卫生保育课程中,促进学前卫生保育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前卫生;应用
学前卫生学是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之一,本课程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学前保育知识,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根据营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搭配健康、合理、营养的膳食,根据学前儿童疾病与预防及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等知识为幼儿及时处理身心问题。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好学前卫生学、遵循学前卫生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从现阶段学前卫生学课程的现状、问题的分析,并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至课程中,对学前卫生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教学重点不突出。一是情感教育方面,强调各种学前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程度不够,学前卫生学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效果不够理想。如在讲授营养学基础知识内容时,应该提倡学生对幼儿充满爱心和耐心,除了可以搭配营养丰富的膳食,还可以将营养的食物制作成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小植物,引起幼儿对食物产生食欲;二是知识侧重点方面,未能将学前卫生学课程的重点完全设置清晰,各章节之间的的知识重点不突出、每个章节的理论内容与应用性重点不突出。如“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这部分内容,因学前教育专业已设置学前心理课程,“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可以不做重点讲解,从而可以使整个学期的课时更充裕。再如,教师在讲授“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保育”这一章节时,若花大量时间去讲解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内容难度大、枯燥,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一是学生掌握学前卫生课程内容不够全面。很多学生觉得学前卫生课程中偏理论的内容难以理解或者理解程度不够深,往往浅尝辄止,上课时出现开小差,精力不集中等现象。二是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够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和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如在学习“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时,理论知识虽然掌握,但学生在见习、实习等过程中,遇见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却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处理此类事件,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教学内容繁冗。学前卫生学内容涉及生物科学类、医学类、营养与食品科学类、教育科学类、环境科学类、人体工程类等,设有“人体八大系统”“学前儿童膳食营养”“托幼机构卫生”“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常见疾病与预防”“传染病及预防”等板块,教学内容繁冗复杂,难度大、重点不突出,再加上幼儿师范高职高专学生对偏理工科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理解掌握课程内容难度大,另外還可能所学与所用相距甚远, 因为实际教学是以学科体系作为出发点, 而非以幼儿园实际的保教问题解决作为出发点。
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前卫生学涉及生物科学类、医学类、营养与食品科学类、教育科学类、环境科学类、人体工程类等,涉及的学科种类丰富,且理论性知识占该学科大部分内容,教师常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只能僵化的吸收,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养成不动脑、不动手的习惯,造成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尽管能记住理论知识,但在实践应用时却不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使得课程实践性大打折扣。
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一年级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经历高考的失利,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自信,从而影响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不高,学前卫生学又是一门理论知识繁杂、难度大的学科,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主动掌握理解的内容比较有限,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建构主义融入该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措施
融入建构主义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习应面向学生,以其为核心,重视其主体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不仅重视传授知识, 还应注重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领会掌握蕴含在理论知识中的精髓, 强化应用技能并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职业素养。同时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激起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通过学习通平台,将教学内容和拓展知识在课前发布给学生,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自主预习,并参与讨论;又如应用情景教学演练方法,使学生亲身参与、模拟真实场景,如在学习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部分时,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真实演练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急救措施,学生不仅能记住理论知识,还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完善教学评价模式。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在课程完成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掌握课程重点内容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学前卫生学要改变单一以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估来评价学生对学习掌握程度的方式,而应采用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的模式[2]。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估是根据整个学习阶段里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来考察。如学生平时课堂提问、作业考查和章节测试、应用能力测试等活动。教师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可能导致学生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后果,增加形成性评估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学生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借鉴与吸取其他同学优秀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当中学会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学习学前儿童食谱的制作时,不同学生对食材搭配和制作方法都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学生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设计出更优的营养食谱;再如,在学习“传染病预防与措施”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在新型冠状肺炎流行期间,应如何预防新冠肺炎,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引出传染病传播的三大环节和传染病预防措施。
淡化理论性知识,强化应用性内容。对于当前存在的教学内容繁亢、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应淡化理论性知识,强化应用性、针对性强的实践性内容,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理论够用, 强调实训实践”的原则[3]。结合当前最新案例、学生的见习经验,系统地阐述课程内容。在学生见习前,由教师针对常见幼儿保育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通过班级群等方式对学生见习所遇到的问题进
综上所述,学前卫生课程目前存在很多问题,融入建构主义理念的改革学前卫生课程势在必行。学校要找到当前幼儿师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问题。学前卫生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采用更科学、先进的教学设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做出改变。
参考文献
[1]李雨姝.浅析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16(08):7-8.
[2]张艳丽,张更立.幼师专业《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24):42-44.
[3] 张颜.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教师,2019(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