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常规检测对诊断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

2020-11-28 07:24肖静司晓盼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9期
关键词:显微镜尿液

肖静 司晓盼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液常规检测对诊断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肾脏疾病患者, 依据尿液标本性质不同分为肾小球性疾病组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 每组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均采集其尿液标本, 用显微镜、尿液常规自动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比三组红细胞(RBC)计数、形态分类;三组RBC镜检与尿液隐血试验结果;肾小球性疾病组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尿液蛋白定性实验结果;尿液白细胞(WBC)检测结果;三组尿液肾小管上皮细胞(REP)阳性率。结果 非肾小球性疾病组、肾小球性疾病组的RBC计数均高于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性疾病组变形RBC多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 均一性RBC少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血试验对肾小球性疾病组、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正常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25/30)、96.67%(29/30)、100.00%(30/30), RBC镜检对肾小球性疾病组、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正常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0%(27/30)、96.67%(29/30)、96.67%(29/30), 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RBC处于满视野状态时, 肾小球性疾病组尿蛋白定性结果在++~++++占比90.00%(27/30)高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的23.33%(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性疾病组的REP阳性率46.67%高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的10.00%、正常组的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尿液自动化检测, 其有一定的缺陷存在, 需要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相结合, 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准确率, 可将REP当作诊断肾小球性疾病的基本指标。

【关键词】 肾脏疾病;尿液;自动化尿液分析仪;显微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32

针对尿液常规检测而言, 其在对肾脏等疾病进行诊断时, 发挥着重要作用。全自动尿液常规自动化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尿液常规指标的常用设备, 凭借准确、快速等优点, 已在许多医院中得到普及[1-3]。为了能够使尿液检查的准确性有效提升, 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深入挖掘, 需要对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 且需明确其对临床疾病诊断的影响。有报道[1]指出, 在对肾脏疾病进行诊断时, 采用尿常规检查, 能够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 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尿液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其尿液标本, 现就对此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肾脏疾病患者, 均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 年龄最小10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1.2±8.0)岁;男35例, 女25例;疾病类型:慢性肾炎15例, 糖尿病肾病18例, 急性肾炎10例, 肾病综合征17例。将所有患者依据尿液标本性质不同分为肾小球性疾病组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 每组30例。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 男20例, 女10例;年龄10~65岁, 平均年龄(41.1±3.3)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UF-1000i型尿液常规自动化分析仪, 长沙科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TD5M型台式离心机, 日本奥林巴斯生产的CX型双目显微镜, 迪瑞原装配套试纸条、UF-1000i原装配套试剂。

1. 2. 2 检测方法 ①采集标本与处理:抽取20 ml中段晨尿, 将其中的10 ml充分混匀, 然后置入到专用塑料试管(尿沉渣)当中, 将条码贴在上面, 排架上机与实验(2 h内完成), 剩余10 ml尿液标本置入离心机中, 1500 r/min, 离心5 min, 取下层尿沉渣0.2 ml, 采用显微镜进行检查。②UF-1000i仪检测尿液:依据说明书流程来进行操作。在分析开始前, 用UFⅡCONTROL实施室内质控;然后用迪瑞定标条进行定标, 通过后进行检测;用一次性尿沉渣专用塑料管, 对10 ml的中段尿液进行收集, 且在2 h内检测。③显微镜:取混匀的尿液1滴, 滴入细胞计数板上, 检验师对计数4个大方格当中的REP、WBC、RBC进行检测, 且进行换算, 使之成为每微升尿液当中实际含有的细胞数。需要指出的是, 针对RBC>6/μl者, 采用红细胞形态分类法进行检测, 且计算变形、均一性RBC占比。④处理隐血阳性结果。采用UF-1000i仪进行系统化检测, 分别在RBC计数≤6/μl、隐血阳性时, 把尿液煮沸, 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三组RBC计数、形态分类;三组RBC镜检与尿液隐血试验结果;肾小球性疾病组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尿液蛋白定性实验结果;尿液WBC检测结果;三组尿液REP阳性率。RBC镜检判定标准:镜检显示RBC>4个/HP时, 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RBC计数、形态分类对比 非肾小球性疾病组、肾小球性疾病組的RBC计数均高于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性疾病组变形RBC多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 均一性RBC少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RBC镜检与尿液隐血试验结果对比 隐血试验对肾小球性疾病组、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正常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25/30)、96.67%(29/30)、100.00%(30/30), RBC镜检对肾小球性疾病组、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正常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0%(27/30)、96.67%(29/30)、96.67%(29/30), 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肾小球性疾病组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尿液蛋白定性实验结果对比 当RBC处于满视野状态时, 肾小球性疾病组尿蛋白定性结果在++~++++占比90.00%(27/30)高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的23.33%(7/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尿液WBC检测 采用迪瑞干化学法进行检测, 5例呈WBC阴性;采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从中发现存在许多WBC, 经涂片瑞-吉染色法并进行分类发现, 其以淋巴细胞居多, 此5例样本通过进行蛋白定性实验, 均呈阳性。

2. 5 三组尿液REP阳性率对比 肾小球性疾病组检出REP 14例, 阳性率为46.67%;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检出REP 3例, 阳性率为10.00%;正常组未检出REP。肾小球性疾病组的REP阳性率高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整个人体泌尿系统架构当中, 肾脏为其重要器官, 当前, 多种病因所造成的肾损伤, 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而伴随肾脏病情的持续加重, 势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严重者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 做好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 尤为重要。

有报道[4, 5]指出, 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尿液当中的RBC, 加速破坏溶解, 促进尿液当中血红蛋白的释放, 因而在进行隐血检验时, 多呈阳性, 而经显微镜检查, 则呈阴性。本文运用RBC方法对尿液当中的一些比较常见的细胞进行检测, 从中得知, WBC与RBC在具体的检测结果上, 并不相符, 究其原因, 主要因为尿液当中酶类物质对热不稳定所引起, 若发生尿路感染情况, 那么一些细菌所形成的过氧化物酶, 能够造成尿液隐血试验呈现为假阳性, 此外, 肌红蛋白同样是造成假阳性的重要因素。针对RBC来讲, 如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出现溶解破坏速度加快的情况, 那么此时机体当中的血红蛋白(Hb)会在尿液当中释放, 使隐血试验呈现为阳性, 而经显微镜检查, 可能呈现为阴性。另外, 在尿液当中, 还有浓度比较高的还原物质, 同样能引起假阴性。

本文指出, 在大多情况下, 采用显微镜进行检测, 所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针对那些隐血呈假阳性的尿液标本, 可借助煮沸的方法来最大程度降低干化学试纸条可能引起的假阳性率;此外, 采用纸条对尿液当中的WBC进行检测, 从根本上来讲, 就是借助粒细胞所具有的吲哚酚酯反应, 而对于淋巴细胞而言, 在其内部通常并无此种酯酶, 因此, 难以将淋巴细胞检测出来;如果尿液当中的WBC当中多为淋巴细胞, 那么采用试纸条进行检测时, 便容易发生假阴性情况。还需要指出的是, 在尿液当中, 存在许多假阴性, 所以, 如果采用诸如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浓度比较高的抗菌药物, 同样会发生假阴性状况;此外, 浓度比较高的呋喃胆啶、胆红素药物, 会使最终结果出现假阳性。有报道[6]指出, 采用干化学方法对WBC进行检测, 存在比较突出的缺陷与不足。针对肾小球性疾病, 其相比于正常者, 存在RBC计数显著增高的情况, 而且大多为变形, 究其原因, 主要因为此类疾病在发病后, 肾小球的基底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且无论是肾小管的pH值, 还是基底膜的间隙、厚度等, 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而且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影响所造成, 当出现此情况后, 便容易造成RBC变形。对于血尿时, 如果变形RBC的占比>80%, 而且在具体种类上>2种, 那么便可明确为肾小球性血尿, 其综合准确率达到了99%。针对健康者而言, 在其血尿当中的变形RBC, 通常<5 μl/L, 因此, 在血尿时, 需采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对血尿来源进行鉴别。如果经显微镜检查发现, RBC满视野以及尿蛋白定性实验当中, 都有++~++++蛋白尿, 那么表明可能是肾小球性疾病, 此结果与相关报道的结论相一致。从本文可知, 肾小球性疾病组的REP阳性率高于非肾小球性疾病组、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将REP检出率当作诊断肾小球疾病的基本指标, 但仍需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 在对肾脏疾病进行诊断时, 无论是采用尿沉渣显微镜, 还是尿液自动化分析仪, 均有优势, 如果将二者联合在一起进行检测, 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相结合,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果的假阳性与假阴性, 因此是一种对尿液进行常规检验不错的方法。

參考文献

[1] 张秀岩, 李庆禄, 池洪治, 等. 尿液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9, 16(4):254-255.

[2] 杜敏, 张军. 尿液转铁蛋白, 微量白蛋白及 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3):112-113, 141.

[3] 李清元, 李振燕. 多项尿液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22):59-60.

[4] 甘峰, 刘典浪. 尿液及肾功能检查对肾脏疾病筛查的临床意义. 哈尔滨医药, 2018, 38(3):239-240.

[5] 成守金, 罗云杰, 许贺春. 尿液mALB、β2-MG、NAG联合检测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中国临床研究, 2018, 25(5):489-491.

[6] 王刚强, 杨丽华, 程翔, 等. 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尿液微量蛋白、胱抑素C及尿常规检测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8, 33(5):70-73.

[收稿日期:2020-05-27]

猜你喜欢
显微镜尿液
尿液检查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打开微小世界的大门——显微镜
显微镜里的物像为什么是倒立的?
显微镜下的世界
探秘世界
尿液泡沫多不一定是肾脏病
跟踪导练(三)
显微镜中奇妙的沙世界
显微镜下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