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效果

2020-11-28 07:32徐辉
中外医疗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安全性

徐辉

[摘要] 目的 分析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19年6月期间来该院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按照手术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0例)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对比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是(148.53±21.74)mL,手术时间是(72.98±10.62)min,VAS评分是(3.11±1.27)分,住院时间是(12.16±2.54)d,其数据较之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8、11.992、7.198、10.120,P<0.05),但患者Harris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数据是5.00%(2例),对照组是22.50%(9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 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置换术均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但前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出血量少,综合优势更为明显,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效果;安全性;手术损伤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0)09(a)-00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 Methods From August 2016 to June 2019 the article observed 80 patients convenient selection with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the hospital. All patients received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grouped according to surgical differences: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used convention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used 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 surgery to compare the surgical indicators, complications and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effect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bleeding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48.53±21.74) mL, the operation time was (72.98±10.62) min, the VAS score was (3.11±1.27) points, and the hospital stay was (12.16±2.54) d. The data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bett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4.228,11.992,7.198,10.120,P<0.05), but the difference in the Harris score data of patient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1.414,P>0.05);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at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 (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22.50% (9 cases),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5.165,P<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s for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and traditional replacement surgery can achieve ideal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resules, but the former is less painful, quicker after surgery, less bleeding, more obvious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Clinical effect; Safety; Surgical injury

人工髖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替代性手术,主要是利用人工假体替代病变关节功能,并使病变关节获得恢复机会[1]。该手术在髋部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并且手术技术比较成熟,使用效果比较理想[2]。近几年,临床中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年龄逐渐增长,这对手术疗效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基于此,考虑将微创技术应用到这一手术中[3]。所谓微创就是利用较小的手术创伤换取较好的手术效果,微创技术的优势就在于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更小,而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4]。因而文章对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方便选取了2016年8月—2019年6月期间该院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按照手术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0例)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56~80岁之间,平均年龄(68.9±2.4)岁;包含女性19例,男性21例;患者身体质量指数(26.32±1.17)kg/m2;术前Harris评分(32.17±2.86)分。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57~80岁之间,平均年龄(68.2±2.8)岁;包含女性17例,男性23例;患者身体质量指数(25.96±2.64)kg/m2;术前Harris评分(31.88±2.64)分。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等临床检查均可确诊为股骨头坏死,且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患者及家属签署了该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

排除标准:血管病变患者;血液疾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交流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麻后将患者置于健侧卧位,对患侧髋部和下肢皮肤进行消毒,于患侧髋部外侧打开一个15 cm左右的切口,按照髋前外侧入路手术标准实施手术即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全麻后将患者置于健侧卧位,对患侧髋部和下肢皮肤进行消毒,于患侧股骨颈上部切开一个7 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分离皮肤和筋膜,在粗隆止点切断外旋肌群完全暴露关节囊,而后切开,实施股骨颈截骨,但注意保留10~15 mm组织,清理髋关节,关节盂唇进行切除,磨锉髋臼,置入髋臼金属杯,安装聚乙烯内杯,凿开股骨颈,扩髓,股骨髓腔内植入假体,安装金属股骨小头,实施髋关节复位,修整外旋肌群,而后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其中手术指标包括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关节功能越好。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數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数据较之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数据是5.00%(2例),对照组是22.50%(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情况,而且其心肺功能多有进行性衰退,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基础性疾病,在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关节畸形、行走障碍等情况[5]。总体来说,老年患者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耐受力较差,术中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术后恢复周期较长,并发症风险比较高[6]。因此,在应用手术治疗时,必须兼顾疗效和安全性。那么,微创手术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常用手术方案,而且疗效较好,可以比较显著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就目前来说,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已经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但是该手术方式的切口长达15 cm左右,甚至更长,需要进行大面积的组织剥离,对患者损伤较大,术中失血量多,可能会对患者血容量、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脉搏等造成不利影响[7-8]。当然,这也明显增加了术后的恢复周期,老年人活动性能较差,术后恢复周期越长,术后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就越大,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损害[9]。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是近几年的创新,小切口手术缩小了神经和血管损伤的范围,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小,因而术后恢复更快,更具有安全性优势[10-11]。从该次研究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数据较之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Harris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案虽然都能够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但是微创小切口手术下,患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也更短。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数据是5.00%(2例)优于对照组22.50%(9例)(P<0.05)。张淑艳[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数据是6%优于常规手速下的并发症15%(P<0.05)。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的观点一致。而微创小切口手术下患者并发症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微创手术操作技巧较高,特殊器械的使用减小了创伤,组织剥离范围小,对解剖学结构影响小,不会严重影响肌肉功能及术口,那么患者也可以尽快的进行康复训练,因而术后并发症比较少。该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年迈体弱的患者,此类患者对手术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就可能危急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中可尽量地推荐使用微创小切口手术。

综上所述,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置换术均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但前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出血量少,综合优势更为明显,而且并发症较少,使用安全性较高,其适用范围更加的广泛。

[参考文献]

[1]  费兵.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6):64-66.

[2]  季卫平,吴博,王波, 等.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肢体长度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封3,90-94.

[3]  郝立波,魏玺,张卫.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1):51-53.

[4]  杨明利.后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6(2):81-82.

[5]  常超杰.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0):1470-1472.

[6]  金澤.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8(22):206.

[7]  牛恒,黄敬敬.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1):1790-1791.

[8]  陈新军.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6):78-79,82.

[9]  康明,吴家文,郭汉明, 等.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5-6.

[10]  余铭.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463-3466.

[11]  丰峰.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76例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393-394.

[12]  张淑艳.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2):142-143.

(收稿日期:2020-06-07)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安全性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