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摘要: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诗人之一,我们经常关注其家国情怀,而该文拟从杜甫的一些写友情的作品来谈杜甫的“重情”,从而使其形象更立体生动,丰富可亲。
关键词:杜甫;友情;李白
作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杜甫时常被一遍遍提起,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深沉的爱国情怀,他是“诗圣”,他是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承前启后,他“光焰万丈长”。这是文学史上的杜甫,是我们熟悉的杜甫身上的标签,但如果再去多读读杜甫的作品,把他首先还原为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个体,我们会发现杜甫是一个重情的人,他对国家对百姓对朋友对家人都充满深厚的情感,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并能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淋漓尽致表达自己,千载之下,犹能引起读者深深共鸣的人。
譬如说写朋友之情的,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写于公元759年,其时,正值安史之乱,前一年夏,杜甫自左拾遗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冬赴洛阳,第二年春天,也就是759年春天,从洛阳回华州途中,遇老友卫八处士,久别重逢,感慨万千,遂有了这首情真意切的千古名篇。 诗篇开首即感慨见面之难,恰如参商,及至今日相见,故旧灯下共话,依然觉得恍然如梦。又值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动荡不安,已然四十多岁的杜甫东奔西走,颠沛流离,偶遇故交,万千感慨,涌上心头。所以杜甫生发出“少壮能几时”,一别经年,今日相见,发现两个人都已鬓发苍苍,而打听以前的老朋友,才知道很多都已经亡故了,忍不住惊呼连连,五内俱焚。杜甫接着写自己没想到,二十年后,居然又能重登卫八的家门,而二十年,岁月流转,卫八的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年前,卫八尚未成婚,而今,“儿女成行”。接着,杜甫紧承上文,写道卫八的孩子们开心的接待父亲的这位老友,并问自己来自何方,而这些对话还没结束,卫八就催着孩子们赶紧摆上酒菜。那款待杜甫的饭菜又是什么呢?是夜雨春韭,是新炊黄梁,朴实的如卫八一家人一样。酒席间,作为主人,卫八说两个人见面实在太难了,应该多喝一点,所以“一举累十觴”,而作为客人的杜甫也觉得应该多喝一点,而多喝也不醉啊,他深深感谢朋友的热情款待,情意绵长。只是明天啊,明天就要分别,别后我们隔着重重山岳,在这样一个时局动荡不安的情势之下,这一别,终是世事茫茫,读之令人顿生伤感,颇有以乐景写哀之感。也正因如此,公元759年春天的这个下着雨的晚上,两个老友久别重逢,恍惚如梦,一点春韭,一顿黄梁,几杯薄酒,才那样弥足珍貴,才能在千百年之后,如此深深地打动读者。哪怕明天就要分别,而且一别世事茫茫,但至少今晚,今晚我们相聚一起,薄饮几杯,人生哪,总是苦多乐少,也正是有了这一点点的乐,才能支撑我们走过那些凄风苦雨,世事艰难,时局艰危。
还有,我们津津乐道的李白和杜甫的友情。这两位唐代超一流的大诗人,曾不止一次相遇同游,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分别后,杜甫写下不少和李白相关的诗篇,譬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同样写于公元759年,只是是秋天了,其时,杜甫在秦州,也即今天的甘肃天水,而李白因为永王李璘事被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放还。杜甫不知李白实况,但因为担心这位老友,所以赋诗怀之。杜甫这样写道:秋天了,我远在天边的秦州,这里凉风初起,秋意萧瑟,而你呢?我的老朋友,你怎么样呢?我很担心你呀。短短十个字,不止交代了自己的近况,而且写出了对李白的惦念,造语平淡,但内蕴悠长。接着杜甫写道,我给你的书信不知什么时候能收到,江湖风波险恶,我很为你担忧。接着杜甫不由的感概,有文采的人总是薄命遭忌,而那些魑魅鬼怪总是喜欢幸灾乐祸。一方面,他是为李白的遭际感慨,而另一方面,这又何尝不是四十多岁,饱经世事沧桑的杜甫为自己的经历所发的感喟呢?而在诗歌的结尾,杜甫非常自然的想到了同样无罪流放的前辈屈原,想着李白会投诗汨罗以吊屈原,因为在杜甫看来,他们两个人都是蒙冤的,所以是“共”,是“共冤魂语”。
因为其时杜甫远在秦州,他不知李白近况,所以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位朋友的担心,甚至为李白鸣不平,短短的一首诗,但杜甫对李白深厚的情谊跃然纸上,真可谓纸短情长,言有尽而情无穷。
同一背景,也同样写于这一年的,还有《梦李白二首》,两首诗同样满纸都是对李白的担心和忧虑,也正是因为深深的担心,所以杜甫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在其二里边写道自己“三夜频梦君”,我连着三个晚上做梦梦到你啊,仅一语就写出了他对李白的深情厚意。
杜甫对这位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挚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在《饮中八仙歌》里是这样描述李白的,“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字里行间充满景仰骄傲之意,我的这位老朋友是多么厉害啊!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46年,其时杜甫初入长安。而在这之前的744年,李白与杜甫相遇,后又遇高适,三人同游。第二年,李白游齐鲁,再次与杜甫相遇同游。这是文学史上多么美好的两年,两个大诗人见面了,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才有了这些流传后世的深深打动我们的文字。
总之,我们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去关注杜甫这些写朋友之情的文字,千载之下,依然能被深深的打动,从而会更深刻的体认到杜甫的重情,伟大与崇高。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