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陈子龙是明清时期复古思潮的代表人物。其诗歌可以分为刻意摹古的青年时期和转益多师的壮年时期。他的复古主张主要是重情和写实,即不仅要学习古人的审美和格调,更要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陈子龙;复古;重情;写实
作者简介:焦阳,女,汉族,1992年生于黑龙江,现为辽宁大学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陈子龙,字卧子,号轶符。崇祯初年参加以张浦张采为首的复社,并与夏瑗公等人成立几社,崇祯末年被推为云间派的领袖。著有《陈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等,并编写了《皇明诗选》、《农政全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英雄。被前人喻为“明诗殿军”,在明末文坛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陈子龙的诗歌以崇祯十年为转折点,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前期作品多是推崇七子的拟古之作,后期作品随着阅历的增多,诗风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早期诗歌的“刻意拟古”
陈子龙同李雯编选的《皇明诗选》收录前后七子之诗共172首,被称为“七子之遗调矣”。陈子龙更是贬低了宋元之诗:“诗衰于齐梁而唐振之,衰于宋元而明振之。”他意在作诗要学唐诗之格调,也极力推崇了复古派的主张。他还在《王介人诗余序》中提到“宋世无诗”,可见陈子龙对宋诗之偏见。因此他前期的创作也多是模仿魏晋和唐之体制。
陈子龙前期的乐府诗确实存在好坏杂糅的现象。例如《拟古诗十九首》、《拟古三首别李氏也》等几乎是抄袭之作。《上山采蘼芜》是一首写弃妇的诗。陈子龙虽扩充了诗歌的内容,但是万卷不离其宗,仍旧是以弃妇的口吻,通过简单的对话表达对丈夫的不满。这些诗歌不讲求创新,内容风格都是模仿原作,没有多大价值。再如《却东西门行》:“黄鹄成羽翼,心好万里游……人生何所乐?得志还故乡”注代魏武本意,其实就是模仿曹操。陈子龙以曹操自居,想到自己年事已高,而统一大业仍未完成,因而忧愁苦闷。“朝饮”和“暮宿”极力模仿曹操心境的壮阔,与“冬食南稻,春复北翔”有异曲同工之妙,“少年游侠,剑谈箜篌”写的也确是“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的一代枭雄曹操。最后两句紧扣戎马归故里的美好愿望,与“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一句相差无几。虽然整首诗读起来铿锵悲壮,承载了魏晋之风骨,但其和曹操本人“刚健爽朗”的境界仍是无法比拟,且刻意模仿之作很难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
二、后期诗歌的“转益多师”
陈子龙虽推崇前后七子的诗歌,但经历了明朝的大动荡,大变革,他必定会做出适应社会现实的改变。其一即对情的理解,其二即他主张诗歌的“怨刺”,即对现实的重视。
首先,陈子龙强调的情不是公安派所推崇的个人化的喜怒哀乐,纵情忘为。他的情更倾向于“情志”,不仅需要“表情”,更要“达意”。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思乡爱国之情,陈子龙都秉承“诗以情至为美”的思想。崇祯十三年作的《渡易水》写于从松江赴京的所见所感,“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前两句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愿意为国杀敌的决心;后两句则借景抒情,表达对国家的担忧。整首诗一气呵成,深沉悲壮,颇有大将之风。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自此之后陈子龙对情感的表达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再含蓄无奈,多了些壮烈洒脱。《哭张天如先生》一连写了二十四首,其一“读罢惊魂似梦里,千行清泪不成悲”表达了对朋友逝去的沉重悼念,《会葬夏瑗公》全诗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疼痛之感,读来痛快亦痛心。
再次,陈子龙主张“诗可以怨”,即诗歌要有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陈子龙后期的诗篇大多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其中包含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怀,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表达了对御敌战争的忧虑。作于崇祯十年的《小车行》是诗人入职途中的所见所闻。黄沙漫漫中夫妇推车而行,途中以树皮充饥。此情此景,哀鸿遍野,泪如雨下的不只是无家可归的流民,也是此时眼见为实的诗人。
明朝灭亡后的陈子龙心情十分沉痛,诗风和内容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开始参加反清复明运动,抱着一颗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而这一时期的诗也是陈子龙的巅峰之作。如《秋日杂感》:“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开篇两句将悲秋和暮愁至于广阔的景色中。然而面对现实,又不禁悲从中来,得出“无处埋忧”的感慨,读起来令人心酸。听说清军已经“饮马五湖”,我却连划着渔船隐居水乡都做不到!
三、结语
陈子龙“诗以复古”的理论一直贯穿于其诗歌创作中。他对前后七子、公安派和竟陵派都有继承和发展,矫正了其流于表面的浮华和食古不化的模仿。既强调诗歌要承袭《诗经》、《楚辞》的格调和优美,又强调诗歌要补查时弊,反映社会现实。纵观陈子龙的诗歌,除了早期的刻意习古,缺乏自己的诗歌特色外,壮游之时及烈士暮年,诗歌都真实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之,陈子龙是明清之际诗坛的重要领袖,是明清诗歌“重情尚实”的转折点。他以感情真挚的语言,心怀家国的气度和隐忍不屈的爱国精神谱写了明朝最后一个复古诗人的华章。
参考文献:
[1]陈子龙.陈子龙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陈子龙,李雯,宋征典.皇明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