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臨产能过剩的危机。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探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成因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能源紧张和生态环境面临修复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市,受到了市场的广泛青睐,也一举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变动及投资主体的不断涌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危机逐渐出现,在该产业产能过剩风险不断积累的形势下,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能够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1.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的表现
1.1规划产能远超预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2年,我国就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确立了目标,2020年,实现纯电动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而在2015-2017年间,根据我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在国内已经落地实施的新能源整车项目已经超过了200个,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同时,根据我国各大汽车生产企业所公开的产能规划数据来看,已经超过2000万辆,提前实现了既定产能目标。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际产能状况超出设定目标近10倍。因此,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愈发明显,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产能过剩累积风险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1.2各类资本不断涌入
当把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产业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类资本闻风而动,不断涌向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领域,甚至出现了全国性的“造车运动”。在这种形势下,大量传统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提出跨越式的产销增长计划,宣布其产业结构加速优化,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例如,北汽新能源提出的新能源计划,计划在2020年实现年产销5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计划在2020年投入15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一大批新兴企业也将投资目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各类企业逐渐开始以资本进入的方式参与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壮大的行列中,出现了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同时,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对不同车企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投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被进一步打开后,其他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开始了投资活动,比如格力集团、中信集团、汉能集团以及五粮液集团等,都通过各自的投资手段参与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显然,这种局面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市场中,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该产业的繁荣,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危机埋下了隐患。
1.3配套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产能过剩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程的表现还体现在其相关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动力电池产业的迅猛进步。截至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已高居全球市场份额的70%。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68%、324%、78.6%,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需要看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产能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全部释放,则会形成巨大的规模,达到现阶段市场实际需求量的7倍之多,能够满足年产500万辆的电动汽车和50万辆电动大客车的全部需求。而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规划,近5年内都无法达到如此大的市场需求量。因此,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动力电池产品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2.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危机的成因
2.1 过度补贴加剧产能过剩的风险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补贴政策,自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针对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企业补贴、消费者补贴、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尤其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另外,在国内部分地区,除中央补贴以外,还出台了1[∶]1比例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补贴,两级政府的最高补贴额度可达到6-10万元,促使一些小型电动车成为零成本甚至是负成本消费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企业放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是盲目扩大生产,甚至存在违规造假骗取补贴的现象,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中,国内自主品牌扣除相应的政府补贴后,其平均市场成交价格大约是合资汽车品牌的两倍,一旦未来出现补贴退坡制度甚至是完全取消,不少自主品牌汽车的优势将会显著弱化,很难与技术先进、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合资、进口品牌相抗衡,将会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大洗牌”,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
2.2 单一GDP政绩观与地方保护主义
由于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重点的战略性扶持项目,而且其也是产值大、利润高、具有极强带动性的新兴产业,因此设立相应的产能项目,将大幅带动地区经济增长。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为提高经济增速,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某新能源汽车在某省内成立产能项目,如按年产60万辆汽车估算,其年产值将高达600亿元。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作用下,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均保持了高涨的热情,在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大型企业中往往都有地方政府的扶持。
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优势企业和高效产能无法进入,弱势企业则坚持维系,就会加剧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的过剩,形成巨大的产业发展风险。
2.3 行业市场门槛低
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产能过剩危机的原因还包括行业市场门槛相对较低。与燃油汽车制造业相比,更容易进入到市场中。其中,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尤为明显。当前,我国传统燃油车辆的盈亏平衡点为200万辆左右,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则在10万-20万辆之间,促使各类资本纷纷追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空间。同时,现阶段市场中也存在一些研发能力不足、生产和制造经验缺乏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并通过合资建厂、控股和切入供应链等手段参与到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大量的低端产能过剩,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3.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危机的解决对策
3.1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存在的危机状况,首先,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要根据最新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制定和修改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各个阶段的产业目标,尽可能地防止出现产能过剩。其次,对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优化,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措施,并制定详细的采购细则,如基于技术控制标准和比例控制等,保障政府采购活动,缓解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再次,深度结合“政产学研用”,通过建立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伙伴关系,有效推动各个市场主体合作研发,能够避免出现政府、企业信息不对称、产业政策不适应实际发展、制度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从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方向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3.2优化政府补贴扶持方式,强化行业监管
考虑到过度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的促进作用,为防范产能过剩危机和消除风险,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补贴扶持方式,强化行业监督和管理。需要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目录的技术门槛,同时,依照实际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相关产品产能;然后要将普惠制补贴形式转化为奖优扶强模式,以此提高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政补贴支持实效性。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过度补贴,地方政府可以调整补贴方向,变鼓励购置为支持使用,并对使用环节、使用年限等做出明确规定,并辅助停车费减免、高速公路免缴过路费等政策,保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力度的合理性。最后,要强化行业内监管,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采用“汽车折价退款”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制度,并在落实开展中加强对汽车市场的监管和监控,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可以通过政府部门与相关行业联合会等公共监管,完善奖惩制度和举报机制。另外,要采用社会监督的方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多媒体进行有效的行业监管。
3.3 改善地方政府政绩观念,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有效防范新能源汽车市场产业产能过剩,要改革地方政府单一的GDP政绩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政绩考核标准,从而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要统一地方财政政策,由中央牵头制定规范化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逐渐取消地方目录。并强制规定政府采购以及市场准入和财政补贴等方面享有同等政策待遇。另外,要强化对集中采购的管理,保障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以及公共交通等单位在采购新能源汽车程序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避免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3.4 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消费市场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消费市场。主要是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合理引导消费,基于低碳出行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强化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切实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量和质量。另外,要出台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加快完善充电桩、售后服务站等配套体系的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产能过剩危机,为加强防范和有效解决问题,要仔细分析其表现,并探究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从而提出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优化政府补贴扶持方式,强化行业监管、改善地方政府政绩观念,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消费市场等策略,紧密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不断创新和完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蔚.特斯拉开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机会分析及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2]陈璐.基于ARIMA季节模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预测研究[J].知识经济,2019(01):55-56.
[3]張厚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危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3):28-30+35.
[4]王振.一汽轿车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孟顺.冷静对待新能源汽车投资热[J].上海汽车,2017(02):1-2.
作者简介:
苏尚彬(1989-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车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