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学精微设计

2020-11-28 07:25徐连松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 要】在教学设计中,研究者基于三层级阅读理论,聚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解码层,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将眼前景象与内心情感自然融合的艺术技巧,通过琢磨词语的表达效果、品味四字短语兼骈偶句式等思考路径,习得写景骈文的阅读理解策略。在评鉴层,引领学生运用本文写景中独特的骈文句式,描绘生活场景以自然传情,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与思维水平。

【关键词】《与朱元思书》;三层级阅读理论;骈文阅读策略;自然传情

【作者简介】徐连松,高级教师,南京市薛城名师工作室核心组成员,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BHA17015)

一、教学内容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情景交融的方法,进而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

2运用骈文句式,描绘生活场景并自然传情。

三、三层设计

(一)释义: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思考路径】

《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独绝”“奇异”在何处?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后,学生即可把握山水的“独绝”“奇异”之处: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

【设计意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文,对仗工整,文辞优美。疏通课文大意是释义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必要的认知基础。在这篇文章中,结合注释,学生即能感知。因此,本设计没有停留在学生一眼便能望到边界的释义层,而是在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迅速切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解码层,从阅读策略上回溯并深入剖析与此释义相关的内容。

(二)解码:作者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是如何做到将眼前景象与内心情感自然融合起来的?

【思考路径】

1精用形容性、限制性词语,自然含情

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净”字,勾勒出一番清净的自然美景,再加修饰性词语“俱”与“共”,成功构建出一个与喧嚣污浊相对立的、天与地浑然一体的、纯澈清净的理想世界。又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一个副词“任意”,既突出作者逐流而下的快意,又展现出作者的狂放不羁与率性洒脱。这类或形容、或修饰、或限制的词语,言简而意丰,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合力将充沛的情感尽情翻奏于作者指尖,让读者在吟咏间唇齿生津,值得学生结合语境好好体会。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试着体会以下句子中形容性、限制性词语的表达效果。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多用四字短语兼骈偶句式,增强气势

文章开篇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为四字骈偶句,既添画面美感与韵律美感,更显流动气势。极富意蕴的整体远景几笔就勾勒完毕,用简洁却如泼墨一般的几组四字短语或骈偶句迅速切换到局部近景。“水皆缥碧……猛浪若奔”,生动地写出湍急的水流,比利箭和飞马还快。作者借助形象的比喻,将水流之急速呈现在读者眼前,再加上工整而富有气势的四字短语或骈偶句,气势倍增。这正是作者内心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与潇洒追求。作者笔下的水,生动凸显了自己的风骨。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尝试涵咏作者借助连续的四字短语以展现山的精神风貌的巧妙之处。

除了当时盛行的骈文四字偶句,还有六字偶句,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悲秋之蝉、凄苦之猿,这里“蝉”与“猿”的声音呼应上文泉水激石与好鸟相鸣的情境,在作者“千转”与“百叫”、“不穷”与“无绝”的对举描述中,传达出作者自由、洒脱的内心世界。作者在骈偶句的反复使用中达成美景与真情自然的交融。

文中四字短语或骈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或铿锵有力,不容置疑;或余音袅袅,引人深思。此外,文章打破了当时一般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即在四字句、六字句的基础上,加入五字句与四字句交替运用的骈文句式,如“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这种形式上的突破,再次彰显了作者率性自然、狂放不羁的静观世相者形象,使此文、此人更显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3巧加拟声叠词,增强临境效果

“泠泠作响”的清脆泉水,“嘤嘤成韵”的欢快鸟儿,为幽静的山水提供了快乐的源泉,而自由的泉水、欢快的鸟儿也衬托出山水的幽静与空灵。“泠泠”“嘤嘤”两个拟声词,将视觉与听觉糅合,巧妙传达出作者在美不胜收之境下的满心愉悦。同时,这两个拟声叠词也将这一美妙的视觉与听觉效果翻倍呈现,增强了写景文本的“在场感”。作者对眼前自由、欢畅、清净之景象的钟爱之情,自然交汇喷涌而出。

而“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组创造性的议论性骈句,在前文恣情铺展的基础上,既收缩一笔,总括奇景,又顺势宕开,总抒感慨——水到渠成。

【设计意图】作者是如何做到将眼前景象与内心情感自然融合的?这是本文阅读解码的密码所在。通过三条思考路径的训练,学生能夠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学会写景骈文的阅读理解策略,这是本文解码设计核心价值的体现。其中,四字短语既是几千年汉语言文化中的瑰宝,生命力依然无比旺盛,更是骈文句式上的最大特色,所以将其作为本设计解码的重点。

(三)评鉴:学习本文后,你能运用一组或几组骈句来描绘一处场景并自然传情吗?

【思考路径】

1写作提示

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顾文中几组精彩的骈偶句,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例文引路

教师可以先从四字骈偶句引导学生尝试简单的训练。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这一主谓短语骈句中,主语“急湍”的特点是“急”,对照谓语“甚箭”“若奔”,主语和谓语前后自然勾连。经过分析得出规律,学生如要描绘校园,可仿照课文中的例子,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做主语,如花香、书声,再考虑其特点,如“花香阵阵,书声琅琅”。在这一仿写中,虽然没有使用比喻,但自然用上了叠词“阵阵”“琅琅”,抒情效果也很好。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其在此基础上加入比喻,将主语的特点更形象地表达出来,如“花香似梦,书声如涛”。

南朝时期的骈文大多较为严格,学生仿写可以降低难度,句式上不必严格对称,大胆跳出四字句限制,自由创造。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春》中有几组骈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据此,学生可以就“食堂众生相”这一情境进行骈句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这种骈句描绘,告别呆板枯燥的场景描写,使场景描写形象化、立体化,从而达到独特的抒情效果。

【设计意图】迁移运用是最高层级的理解。在评鉴层,笔者从解码层中选取一个核心点“骈句”来作为评鉴层的训练,這既关注了本文解码的核心,又指向“弱水三千取一瓢饮”的训练。在这里,教师可引进短语知识进行随文训练,并对示例做拾级而上的解剖性分析,进而展开分层训练。提供学生熟悉的示例,营造自由的创造空间,更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技能的迅速习得和更自如的真我表达。“自然传情”的要求,是本文表达技巧的“硬核”,也是学生表达去标签化的必要保障。

四、设计审思与追问

在价值指向上,我们常常把释义作为阅读教学的目的。实际上,释义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而非阅读教学的全部价值。在快捷完成释义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当充分地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

本文更具有教学价值的点在于解码层:你是如何读出山水之奇异的?你在这描绘山水奇异的字里行间如何读出作者的情感?这即笔者设计的焦点问题二:作者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是如何做到将眼前景象与内心情感自然融合起来的?聚焦于此,“我是怎么读懂这篇文章中的山水”就有了坚实的落脚点,从这个角度上说,阅读教学也才是教学阅读。

甚至,可以推而广之,掌握了这样的阅读策略,我们就真正撬开了山水骈文系列的阅读大门。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不胜枚举,精美的骈文也不鲜见,而此文既然是写景骈文中的名篇,那么教学的着力点自然就可以落在独特的骈文写作样式上。

在解码层的三条思考路径中,第二条“多用四字短语兼骈偶句式,增强气势”是重点思考路径。另外两条路径,也是写景散文中常见的技巧,对表情达意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恰好与第二条思考路径相得益彰,更凸显了本文骈文的特色。而所有的思考路径,不能仅靠“标签式”的赏析,必须始终在情境中赏析才能领略文质兼美的艺术特色。《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作者将眼前景象与内心情感自然融合的技巧,正是本文解码层阅读之“码”。

评鉴层中的“鉴”包含借鉴、化用的意思,是对前两个层次所学知识与能力的实际运用。实际运用既是对行文技巧方面更高层次的理解,也是能力习得的最好训练方式与体现。这一层的设计只选择了一个小的训练点,即引导学生试着写一组或几组骈句来描绘一处场景并自然传情。这样的训练,在契合本文作为骈文名篇最大的教学价值的同时,也因选点更聚焦而更具有操作性。在思考路径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中所学所得。在训练强度上,笔者给出的要求是写一组或几组,这是基于学生实际能力差异而作的分层要求。教师细致解剖、分析示例,找准思维训练点,结合学生实际,训练才会起到实效。

由古文迁移至现代散文《春》中的示例,既让学生感受骈句的现实生命力,也让学生产生训练的心理亲近感,又鼓励他们可不受四字句限制,跳脱束缚,自由创造骈句,更是强化评鉴层中“借鉴”的真正意义——寻求可学之处,实现能力迁移,把所学的知识与能力运用于新的情境,实现读写结合,把读写结合落实在关键处。如此,“化用”源于“借用”又高于“借用”了。

三层级阅读教学微课设计,三层解码,精准聚焦、拾级而上,一切只为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思维水平。

(责任编辑:周彩珍 助理编辑:蒋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