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1804),美国政治家、军人、财经专家。他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789年9月11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费城上任,成为美国第一任财长。这位34岁的财政部长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国家财政混乱不堪,国家信用近乎破产,市场缺乏统一货币,各州关于贸易关系争吵不断,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为战争债务所苦。
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债务问题。履任3个月之内,不眠不休的汉密尔顿推出了他的《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他的提议包括偿还5400万美元的国家债务,并且由联邦政府偿还2500万美元的各州债务。这两个提议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汉密尔顿认为虽然大陆会议发行的债券已经大幅贬值,但联邦政府仍然应该以票面价格将其兑换为新的政府债券。目的是使国内外投资者对联邦政府产生信赖,以期吸引新的投资。而以过去盟友麦迪逊为首的反对派虽然也赞成偿还债务,但认为应该区别对待债券的原持有者和后来以极低价格收购这些债券的持有者。因为美国独立战争后经济的混乱,很多老兵不得不低价出售债券,换取现金谋生。而且,银行家和投资者意识到政府购买会带来极大利益,已经在市场上引起了抢购风潮。如果现在按照票面价格兑换这些债券,对当年那些为革命效力的人太不公平,因为他们被投机分子骗取了应得的报酬。
汉密尔顿对这观点不以为然:首先,双方之间的交易属经济行为,如果区别对待这些债券,就意味着违背信用,政府的干预几乎等同于没收私人财产。其次,大多数的买卖都是私下进行,无从考证,即使政府想区分,实际操作上也绝无可能。
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这对曾经的战友,现在却发现他们在关于美国应该是什么样这个问题上,渐行渐远了。这一回合,汉密尔顿获得了胜利:国会否决了麦迪逊区别对待债券的提议,汉密尔顿的计划得以实施。但他由中央政府偿还各州债务的提议,却在国会的首轮投票中败北。
当时,大部分南部各州(除南卡罗来纳之外)已经偿还了战时债务,因此认为由联邦政府来偿还所有州的债务,对他们来说不公平,是在他们履行完自己的义务后,强迫他们去出资帮助那些不负责任、没有履行义务的州。这些反对看起来都是出于经济原因,但对麦迪逊来说,这不仅是关于钱,更是关于权力,这才是最危险的。因为在帮助各州偿还债务的幌子下,联邦政府不知不觉就会取得超越各州经济主权的地位。因此,偿还债务主要并不是关于钱,而是关于控制、关于权力、关于独立。
麦迪逊的判断没错,这正是汉密尔顿的目的。债务国家化,就意味着国家需要取得相应的税收权力来承担这样的责任,而这必然会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整合整个国家。
由于国会反对,汉密尔顿的天才计划眼看就要泡汤,这时救场的人来了。这不是别人,正是他日后最大的政敌、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
在华盛顿任命这两位主要内阁成员时,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几乎不认识对方。杰斐逊大部分时间出使欧洲,直到近期才不情不愿地应华盛顿之召回来。杰斐逊大致了解汉密尔顿更倾向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但汉密尔顿对于杰斐逊的观点却一无所知。两人虽不亲近,但在内阁共事的头一年并没有发生冲突。杰斐逊看到一向神采飞扬的财政部长忽然变得垂头丧气,一筹莫展,便提议由他做东,邀请汉密尔顿和麦迪逊来家赴晚宴,商议国事。
在1790年这次著名的晚餐上,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斐逊达成了妥协:南方各州同意债务偿还方案,而新政府则将首都建立在南部的波多马克河边。
当整个社会还在慢慢消化他的第一份报告时,工作狂汉密尔顿已经在起草他的又一份报告了。1790年年底,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合众国银行:银行启动资金——1000万美元,政府出资200万,其余800万通过出售银行股票的形式向私人募集;银行的运行由政府监督。由此可以将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紧捆绑,鼓励私人投资,充实国库。财政部确保国家遵守义务,全国性银行调控私人信贷,二者携手合作,增加社会财富和個人财富。而购买国有银行股票的意愿越高,国家的公共信用自然也就越高。这个报告实际上是他上一个公共信用报告的延续。
这一报告再次遭到了麦迪逊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宪法并没有赋予政府这一权力。尽管参众两院在1791年年初相继通过了建立美国银行的议案,但华盛顿总统拥有一票否决权。在决定是否签字前,华盛顿向包括麦迪逊、杰斐逊在内的内阁成员征询了书面意见。杰斐逊与麦迪逊一样,对这样的提案表示反对,认为宪法授权国会发行货币,但绝没有授权国会将发币权转给任何私人银行。
当时的美国是一个典型农业国家。所以土地拥有者与银行和银行家的关系非常紧张。杰斐逊一生都被债主苦苦纠缠。个人经历难免影响人的世界观,所以美国政界大部分对金融和银行体系抱着怀疑,甚至鄙视的态度。但从未拥有土地、一贫如洗的汉密尔顿却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金融、银行体系能够为一个年轻国家带来繁荣。所以他为美国未来勾勒的蓝图与杰斐逊、麦迪逊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华盛顿几乎已经决定否决这个议案,但他还是给了汉密尔顿一个机会来说服自己。一个星期后,汉密尔顿向总统提交《论银行合宪性的意见》,指出宪法不仅给予政府明示的权力,也给予了默示的权力,且二者同样有效。由于政府处理的行政事务纷繁复杂,因此必须宽泛解释宪法,唯此政府才能够完成宪法赋予的责任;严格解释宪法只能是作茧自缚,导致政府软弱,或令宪法一次又一次面临修改而致混乱;而且根据宪法中“必要和适当”条款,总统为履行宪法赋予的责任,必须有极大的行动自由。汉密尔顿的论述打动了华盛顿,他在1791年2月15日签署了《银行法案》。这就是今日美联储的前身。拥有华盛顿百分百的信任,可能是汉密尔顿一生最大的幸运。
在汉密尔顿为美国勾勒的蓝图中,还缺最重要的一环。1791年,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他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旨在说明新共和国如何能够发展制造业,刺激经济,“使其在基本需求、特别是军事需求上不再依赖别国”。它是汉密尔顿对于美国未来发展道路的设想,后来被称为“美国工业化的宪章”,是汉密尔顿眼中美国成为一个繁荣、安全、幸福国家的最重要一步。
汉密尔顿对工商业的推动,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这些反对者认为工厂会伤害农业,并威胁到共和政府。而且,美国拥有大量土地,但人口稀少,资金短缺,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美国应该是一个农业民主国家,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杰斐逊。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支持,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最终并未转化为法律,国会搁置了这份报告。但这份预言性的文件终究是不会被遗忘的。1810年4月,麦迪逊总统的财政部长艾尔伯特·加勒廷应国会要求,提出了一个详尽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这个报告继承了汉密尔顿的主要主张。事实证明,杰斐逊的拥护者们最终还是接受了当年对手的基本主张。
18世纪末的北美社会仍是带有殖民地时期深刻烙印的农业社会,国民的90%以上是耕种者。当时所谓的制造业少得可怜。但汉密尔顿清醒地看到了近代西欧工商业的兴起,以及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工商业加速发展的趋势。在他生活的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刚刚起步,但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历史大趋势。在这份报告中,汉密尔顿参照英国工业革命的实践,规划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将美国置于世界经济体系中。当美国的工业革命开始迅速发展时,它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蓝本。
汉密尔顿作为财政部长的最初18个月,他提出了一系列大胆构想。但这些构想在当时充满争议,直接导致了美国最初的政党形成。到1792年,杰斐逊和麦迪逊动员一批反对汉密尔顿政策的人,展开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新闻讨伐,攻击汉密尔顿本人和他的施政方针。作为回应,汉密尔顿和他的支持者们也在报纸上展开回击。很快,杰斐逊和麦迪逊这一派被称为民主共和党人,而汉密尔顿及其支持者们则自称为联邦党人。虽然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主流声音仍在谴责党派活动,但美国的政党制还是不期而至了。
(摘自东方出版社《绅士谋国:美国缔造者》 主编:钱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