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新老基建的区别及包含的内容入手,阐述了新基建提出背景,即外部压力增大、中国经济下行、数字化转型加速、传统基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逐步减弱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从投资、产业和行业角度分析了加速新基建对激活新业态的意义。加速新基建,激活新业态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新基建;新业态;经济转型;信息基础设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它是与传统的“铁公基”老基建相对的概念,新基建一词最早始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新基建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部分及5G基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七大领域。新基建既包括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对“铁公基”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既是基礎设施建设,又是新业态新基建。与传统老基建相比具有技术新、模式新、领域新的特点,是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并加速这些新技术的产业应用,产生更多的应用新技术、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模式和全新的应用领域。
一、新基建提出的背景
新基建是在受外部压力增大、中国经济下行、数字化转型加速、传统基建带动经济增长作用逐步减弱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是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抓手,也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1.外部压力
中美关系在经过两年贸易冲突后,新一轮冷战大幕已经拉起,美国在科技、贸易、金融、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进行全面出击和扼制,从中美贸易战到新冠肺炎疫情,美国接连不断对华抹黑甩锅,中美全面脱钩的风险正在显著提升。若中美关系呈现“自由落体式”下滑,这将对两国及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和强烈冲击。为最大限度地减弱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中国不得不采取新的举措,未雨绸缪,练好内功,强生健体,重点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半导体、芯片等行业国产替代,重构阻止外部压力的内生动力,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2.经济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新的业态难以形成规模,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增速负增长,GDP同比下降6.8%。相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逆势上涨,同比增13.2%,验证了新基建已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要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激活新业态。
3.疫情影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压缩产能,裁员降薪、停工停产、经营困难,加之人员和资金流动性的压力,个人和企业的购买和消费能力明显下降,2020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难以为继。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外贸出口冲击开始兑现,2020年1-7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降-0.9%,边际有所好转但仍处于衰退中,PMI新出口订单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短期出口增速仍存继续回落压力。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和出口制约经济修复速度,目前要加速经济修复,就主要靠投资拉动,而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新基建。因为疫情防控期间全社会对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基建需求激增,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广泛应用,这种新模式、新产业缓解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增强了对中国经济抗冲击抗风险的能力,所以目前中国必须以新基建为主要抓手,加速新基建,通过“老基建复苏、新基建加力”的双轮驱动方式,来推动经济复苏,助推新业态。
4.拉动内需
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传统老基建已进入峰值并日渐饱和,老基建投资的边际收益已趋于递减,对经济增长拉动的边际效应已不明显,加之传统老基建投资在上一轮有相当部分资金进入了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内需主要靠房地产拉动,内需不足,经济下滑,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撑起了一片天,从远程办公到在线课堂,从无人机扫码到必达物流,从线上消费到无人商店,从智能护理到远程医疗,新基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拉动内需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居民养成了网络消费习惯,新需求快速释放,在线教育、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等新需求大幅增长。
二、加速新基建的意义
2020年中国经济虽然没设GDP的增速,但要确保中国经济“六保”底线、“六稳”目标,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就要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加快“卡脖子”技术国产化,加大对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助推新业态,从而创造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
1.从投资角度看,新基建能激活新业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新基建短期能稳就业、稳投资,中长期能调结构、促转型。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达3.66%,加之应届高校毕业生874万,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所以稳就业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的一项最重要任务,居“六稳”之首成为必然。从投资角度看,新基建投资能推动涌现一系列新技术,激活大量的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新领域能够吸纳更多就业者的“海绵”岗位,能提供更大的发展和上升空间,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2020年至2025年,中国新基建中仅5G商用就将带动10.6万亿元的经济总产出,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随着新基建投资的增加,就业将呈倍数增加。新基建是人才就业的新基地,正日渐成为带动就业的新引擎,将创造大量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就业岗位,研究表明,未来16个新兴职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网约配送员、全媒体运营师等均与新基建相关,新基建对新型科技人才的就业以及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会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2.从产业角度看,新基建能助推新业态,助力产业数字化轉型
从产业角度看,中国经济正处在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助推新的业态,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浪潮接踵而至,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加速新基建,以新基建为抓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在投资的基础上助力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支撑不断增长的、潜在的数字消费市场,加速推动产业和新业态的形成。
3.从行业角度看,新基建能促进新业态,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行业角度看,制造业是创新最密集、专业壁垒最强的行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附加值低、产业协同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因此,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基建,促进新业态,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只有加大对传统制造业、低端制造业的不断创新,加大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基建投入,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线性发展路径,构建网络化的创新体系,实现制造资源、制造知识、制造能力的跨行业协同和协作,才能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加速制造业创新发展进程,大幅缩短制造业创新周期。
三、加速新基建,激活新业态的路径
1.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新业态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如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算力基础设施如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加快推进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稳就业和稳投资,还能实现弯道超车、危中求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激活新业态,以一业带百业。一是要进一步放开新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方面获得支持。二是要扩大新基建的投融资主体,推动政府和社会合作的融资模式。目前新基建的推动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应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市场来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市场+企业,国家主力+市场活力+企业动力的格局。要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新基建中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三是企业应瞄准核心技术加大投入。要加速布局5G商用,建设一批5G标杆工程;要打造数据港,加快建设一批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应用的数据闭环群体性突破和协同性创新;要建好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的牛鼻子,应作为5G开拓应用的主攻方向;要提升计算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触网登云、用数赋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要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新业态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激活新业态。目前,中国企业已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此次疫情期间,很多企业以科技战疫为契机,大量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撑抗疫复工。在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中,首先要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并驾齐驱抓新兴产业培育,通过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和交叉应用,引导各行业相关产业由基础层向技术层、应用层拓展,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的兴起,助力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壮大。“铜墙铁壁”实现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芯屏器合”构筑新兴产业形象标识。
3.要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新业态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重大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教基础设施。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新业态,主要靠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中央企业作为中国制造的龙头和主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测试和验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发动机、先锋队、样板间的作用,要奋力抢占新基建领域技术及创新的制高点,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为中国企业提供创新的跳板、巨人的肩膀,为创新型国家贡献硬核力量。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创新企业和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要让创新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要重视人才队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要让科研机构和高校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总之,新基建有高度的产业关联度,带动面广,能带动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能撬动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能激活新业态,具有极强的扩散性、渗透性和乘数效应,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效应。但在加速新基建的进程中,应注意避免“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假借新基建的名目大搞“铁公基”项目建设,警惕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放松对过剩产能的控制,要避免杠杆率过高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及潜在的债务风险。
作者简介:
谢蓉(1969--)女,中共甘孜州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