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曹汝霖在日本留学时,是君主立宪论的倡导者,他曾说:“我是主张君主立宪的,现在政府腐败,非改革不可,譬如拆去巨宅,重建新宅,仍留君主虚位,留一点元气,免得人民流血,要知破坏容易,建设繁难,试观法国大革命,虽然推翻王朝,成立了共和政体,嗣后战乱频仍,牺牲人命,流了多少的血,闹了几十年,尚没有太平。我们不应只看今日法国的繁荣,而忘了法国革命历史之惨痛!”
回国后,曹汝霖更是在朝堂之上给慈禧大讲特讲君主立宪。
区区一介书生,何以入得了老佛爷的法眼。这得益于清政府的留学生选拔考试,曹汝霖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中国最早的“海归翰林”。也是朝廷里屈指可数的日本问题专家。
1900年,庚子赔款后,花了大把银子的慈禧想知道清政府如果立宪究竟会怎样,于是决定召见曹汝霖。召见之前,袁世凯特别叮嘱曹汝霖,告诉他此番召见,老佛爷必定有所垂询,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果然,慈禧开门见山,问询日本立宪的由来,何时立宪,立宪前都曾到哪些国家考察,最终以哪国的宪法作为参考蓝本,议会的上下两院如何,议员是如何产生的等等问题。由此可见,在召见曹汝霖之前,慈禧对日本议会做了大量的功课,她最关注的,是立宪之后会不会天下大乱。因此,慈禧特别问道,日本国会开会,是不是时常会有党派之间相互争吵?曹汝霖如实回答:的确如此,但是朝议决定之后,各党会摒弃争议变得更加团结。曹汝霖以日俄战争为例,战争前各党争议不休,最后御前会议讨论,天皇決定宣战,日本国会的两大党随即一致主战。慈禧听到此,不由长叹一声说:“唉,咱们即坏在不能团结!”曹汝霖的陈述显然没有消除慈禧对清政府立宪后可能出乱子的担心,颇能揣度老佛爷心思的曹汝霖,随后上奏了一句:“以臣愚见,若是有了宪法,开了国会,即能团结。”慈禧听罢诧异地大声问道:“怎么着,有了宪法国会,即可团结吗?”曹汝霖回答说:“立了宪,宪法就是国家的立法中心,议员都是民众选出来的精英,是领导核心,内阁总理大臣,是国会和皇帝钦命的,属于行政中心,这两个中心,都围绕着宪法中心做事,如果意见相左,总理大臣可以被弹劾,同时总理大臣也可解散议会重选。只要总理大臣选对了人,国会和行政就能和衷共济。”至此,据曹汝霖后来回忆,慈禧“若有所思,半顷不语”。
这个特殊的经历,使主张君主立宪的曹汝霖被主张共和的革命党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到新生的中华民国抛弃也在情理之中。
(摘自团结出版社《民国大律师》 编著:韩松 王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