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营经济培育现代科技创新企业研究

2020-11-28 03:27刘劲松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培育科技服务

刘劲松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近几年,国内在科技创新领域有较好的成效,同步推进医疗、材料及电子信息等,并产生大量的新型产业,即新能源、计算机程序等。但和国际高水平相较,无论是公司规模,还是经营收益、科研成果等,依旧存在较长有待追赶的路程。如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创新的关键阶段,科研院所应全力帮助相关民营企业,增强其的自主创新实力,致力于培育出具备知识产权且能借助品牌效应的企业,将具有创新潜力的企业归纳到培育重点行列中。积极开拓培育民营企业的途径,既能为企业获取稳定运转的理论思路及合理手段,又可增强其综合性的创新动力及实力。研究本课题,强调对培育全过程的推进,注重培育对象的发展动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可为类似课题研究予以思路,并借助对文献资料的分析,为现实培育问题提供借鉴参考信息。

一、科技创新企业

(一)界定

综合国内外对创新型市场主体在理论层面的概述,笔者认为此类企业必须具备自主创新水准,把保证创新能力一直存在,并有发展的动力,以保证经营的创新性。此外,自主创新需借助产权及品牌等方面加以衡量。科技公司需将技术作为前进的主推动力,并注重将所有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及消化,以融会贯通。同时可借助产雪结合的方式,控制科研费用,保障稳固的发展动力。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笔者对科技公司的界定为:具备自主产权及品牌属性,注重市场导向作用,实施产学融合,具有创新实力及企业文化,始终保持发掘经济增长点的动力,并拥有永续创新的背景。

(二)特征

此类企业的总体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拥有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确保具有核心科技。保障企业总体科研水准位于同领域的前沿位置,主动参加或举办本行业的科技指标设定活动。其二,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及实力。同行业中,科研项目费用支出占本年度营业收入比值较大,并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或团队,或和具有运作科研项目能力的高校及机构,有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拥有科创的潜力,强调对科研及高技术人才的发掘及培养运用。其三,具备带动行业发展的能力,同时拥有市场品牌,强调科研潜力以及对品牌因素的开发,借助正当竞争,推动自身发展,并逐渐树立起独具特色的品牌,获取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其四,拥有经济盈利能力,注重内部管控,保证管理实际成效。近三年,公司需始终处于盈利状态,财务数据真实且良好,盈利收益均有持续抬头之势,构建保障自主产权的管控机制。其五,形成较为完善的发展战略体系及文化内涵,注重战略建设,将创新融入企业文化中,以形成不竭的前进动力[1]。

二、科技创新企业培育计划

(一)计划制定

培育计划供包含四个部分。其一,总体思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强项行业,展开战略性的布局,将创新作为培育计划推进的根本动力,将重点落在应用上,致力于在体制方面获取重大突破,强调产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的合理化调整升级,并确保企业在培育计划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创新的潜在动力。依托于技术,扩大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注重人才开发,维护知识产权。

其二,总体目标。科研及技术人员的费用占比需实现大幅提高,培养具有创新实力或潜力的民营企业,建成百户以上,有创新技术产生的年营销额,高于一亿元的企业应占2/3左右。专项网络创新平台建成并得以优化,此外,在科研机构、公司独立科研中心等,都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形成产业化园区。

其三,关键任务。结合本地市的发展实况及预估前景,整合创新资源,将本地的支柱产业归纳到关键服务项目中,培育出具有完整价值链及产业链的集群,力求在技术及核心项目中寻找突破口,争取挤进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同领域前沿。

其四,保障机制。首先,构建稳定的创新环境。发挥平台作用,注重服务效力,形成中介系统,刺激开发源头,扩充高质量人才,帮助企业实现改革,使市场内保持创新氛围。其次,将民营企业进行分类,予以不同的服务,引导企业正确制定前进方向。再次,灵活并充分运用相关政策。同步推进政策落地、支持民营经济融资、合理提供财政帮助。可成立专项基金,仅供科技研发项目。最后,注重考评环节,增强对试点企业发展实况加以考评,以此帮助企业更客观地了解自身,形成前进方向及目标,保证其发力点正确。

(二)执行流程

第一步,制定纲领性文件,针对上述内容加以明示。第二步,相关民营企业自愿申报,在此之前需明确申报企业的基本要求,即拥有独立法人、具备独立的知识产权、达到我国技术标准及相关政策要求、拥有科研队伍并具备创新的实力、有确定的发展计划。第三步,进入试点环节,可发挥优秀企业的榜样作用,同步培育不同规模及经营范畴的市场主体,落实试点工作。第四步,确定培育重点,归纳到培育计划的公司,予以基金及各方面的优先帮助,为其创造适宜成长的环境。第五步,成果验收。定期针对试点公司上阶段情况加以评价,不仅针对公司上交的资料进行评价,还开展实地探访,以掌握实际情况。第六步,经过上一步的验收后,对合格企业予以奖励,并授予其荣誉称号。

三、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的思路分析

(一)构建综合性评价框架

现阶段,在针对创新主体开展运营评价时,采用定量与定向相配合的方式。前者根据相关财务及其他数据信息进行指标衡量计算,可以从账面上反映企业的运转状况。而后者是由专业人士通过现场探访进行评分,未能通过任何数据计算,完全是根据专业人士对企业现状的个人感受。此种评分方式完全凭借专业人士的个人能力,易受到主观上的干扰,导致评分结果有失公正及合理性。面对此种情景,势必要科学调整评价结构,强调方式的公正性。如今,可应用的评价手段较多,并均得到实际运用,有一定的培养成效。但根据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创新性需要和创新实力的结构情况而言,确定选用多层结构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式,以用作体现企业运转期间,存在的不同类型模糊关系[2-3]。

多层结构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式,结合模糊综合手段及分层探究方式,形成的评价体系。此处的分层可以从两个角度阐述,其一,单纯的层次分析;其二,以多层次的视角,探究多样化的事物,换言之,针对不同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梯度的评价框架。

(二)建立科技创新信息库

培育创新企业是一场持久战,应当保持跟踪式的服务模式,建立专门的服务对象信息库,可帮助服务方了解市场主体的运转状况,结合汇总数据研究,能掌握不同领域的市场发展态势,使民营主体与整个行业运转过程加以分析,以提高优质的创新服务。在组织扶持培育活动期间,应当把体现制定好的培育方案中,所有的试点对象都录入到信息库中,确定统计范围全覆盖。借此实现对组织主体运营过程的动态审查,及时掌握不同指标的波动趋势,以了解企业在接受服务帮助后的运营成效变化。此外,提高划分企业的准确度,并整合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数据,更深程度地了解各领域市场经济的进步幅度及方向。科研院所可通过分析进步幅度,确定需要整改的实际问题,借此调整对某个民营企业的培养方案,实现服务的针对性及效用性,维护其全面运转。

为构建良好的服务信息库,可先建立相关的服务网,以支撑培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建立科技资料服务网,满足对相关市场主体备案的需要,所有申报及认定环节均可在线上处理,提高执行流程的推进效率。确保试点企业筛选的可行性。此服务网应由当地的相关机构及部门开展,注重运用大数据分析,并配合“天眼查”,将申报对象的基础数据、自主产权等信息进行自动筛取,并完成比对,以控制填报及审核环节的任务量,提升遴选的成效。另外,组织经济主体进行信息备案,建立重点企业信息库,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根据当地市场实际状况,试着对此类公司在科学层面进行界定,并确立备案指标,以服务网为依托,拉动企业及时加入平台备案[4]。完成上述操作的企业,会获得电子版的证书,为相关主体赋予科技标签,以满足对身份的精确识别,科学搭建企业信息库。此外,把数据库备案环节用作对经营主体筛选的方式,保证培育梯队均具备发展的潜力,以为持续性培育做好基础保障。现如今,在服务网上完成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万户。

(三)创新金融市场的结合

增强科技创新实力的终极目的是为实现科研成果的调整,促进此类市场主体实现跨越式的进步,而达到此项目的,既要保证投入经费的充足性,又要求有专业人士加入其中,提升管理的效力。如果仅借助相关部门的支持,服务及培育渠道过于单一,基本不能适应纷乱的市场环境下,经营主体对资源及人才的诉求,容易限制其发展的进度。此外,如果只借助研究院及部门的力量,会导致整个培育计划中,缺少社会及市场加入,造成科技创新缺乏深度,导致诸多社会生产资料闲置。简单而言,顺应市场主体运转规律,以创业投资等手段,引导具有承受高风险且市场运转经验较多的专业金融机构,在培育系统中担任经验支助者的角色,以保证整个项目过程拥有统一的引领者。借助市场经济的推进形式,促使科技创新,保证推动方式的可行性及永续存在效力。所以,应推动试点企业和金融市场主体建立有效的融合关系,整合运用创业及经营风险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培育活动的全力推进,缓解民营企业在经营中的融资难阻碍因素。银行方面,应重点强化对此类企业的分析,并推行专项的信贷产品,合理增加信贷类型,以稳固贷款的便利性。

构建创新科技的交易市场,开展线上共享渠道,并注重增强市场的规范化,推进全面的行业监督。同时要配以合理的交易规定,保证该线上市场内的公平性,确定交易品种及内容的完整性。借助科技产权交易途径,发挥其影响力,把科技与金融进行整合,提升交易成效。并为目前尚未拥准入门槛条件的创新型民营企业,予以金融安排。具体而言,首先需结合各行业的具体属性,确定企业标准,并支持多元化的出资手段,增加非货币的资金占比。民营企业的运转形式无法和大型国有企业媲美,所以应适当减少企业资产及创收程序的金额。其次,优化债券发行体系,债券在资本经济中具有关键价值。国内在债券方面的管控极为严苛,信用等级评价不标准以及二级市场运转效率低等情况较为严重。对此,应在法律政策下,调整应对举措,以提高对相关市场的管控。比如,民营企业结合当前的组织信用等级和市场情况,在特定范围内确定债券利率,并为此类企业适当放宽管控程度,推动利率的市场性。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均衡程度,可允许经济相对较好的区域设置发行市场,尽量为其提供比较自由的运营空间。最后,可续开拓风险方面的投资及筹资途径。部分地区的民间资本,在获取投资途径方面,过于狭隘,涉及类型偏少,投资项目较为集中,导致丧失诸多投资机会,并形成大量的闲置资本,继而造成风险市场与之具有类似的问题[5-6]。相关部门应鼓励民营公司资本运用在此类投资项目中。并充分利用产权交易,改进资本流动途径,保障数据的透明性,以获取更多的资本,融入科技园区的发展运营中。

(四)制定多层次培育机制

企业家是当前市场运转的关键队伍,把控市场主体经济转型方向,是缓解就业难题的主要力量。市场主体的出现是其一手操办的,企业家的个人决策及看待市场形势的准确性,关乎组织的总体发展方向。如果仅拥有高质量的企业家,引领市场主体进步,但未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创新条件,势必会阻碍其前进的脚步。所以,若想确实达到推进此类民营主体高效创新进步,便应制定多层次的培育机制,专门负责服务此类企业,以企业为中心,维护培育计划的全面实施。具体而言,首先,针对企业家开展培育活动,保证其可以全面成长,推动组织内部的创新源头效力;其次,针对现有的各方结合情况,开创新的合作体系,同步运用企业及外力帮助,使创新效率得到提高;最后,全面改良企业创新条件,为此类市场主体奠定优质的成长环境。

在多层次的培育机制中,需设立三层结构,环环相扣,保证培育服务的有执行。其一,培育机制的内环是整个创新项目的中心,建立组织创新和生产链体系,着重针对“人”开展培养。一方面,针对企业家的统筹能力及对创新发展的理解程度实施培养教育;另一方面,技术员乃至普通职工,需注重其激励效力,保证每位职工均具备创新意识,合理优化自身所处的岗位工作,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提升技术员的能力,以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优质的原动力。第二环涉及高效救培训机构、当地政府部门、科研院等类似机构、金融及中介服务方。要求服务的民营对象和科技信息研究院、高校及相关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打造科技创新的合作平台。当地相关部门应起到全面把控、统筹全局的价值,同时,涉及的融资平台及中介服务方,需在此期间,予以充分的支持。第三环主要是大环境,具体有制度、人文、市场以及城市中的基础设备。

(五)推进科技创新型战略

根据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资料,自主创新包括原始、集成以及再创新三种,借鉴海外的相关培育经验,市场主体在运行的不同时期,实际使用的创新手段也具有差异。现如今,国内的社会整体发展已经取得较好的成绩,需综合国内外的市场条件,对培育此类企业的推进方式,加以科学化选用。从国内创新的总体情况,确定科技创新手段,需通过吸收消化的方式开展,由此逐渐上升至集成创新。因为各区的经济发展水准并不均衡,所以,针对不同的民营主体,需设立具有侧重点的创新手段[7]。在相对发达的区域,可选用集成化的创新培育模式,同时要兼顾原始创新战略。而在欠发达区域,需开展再创新的模式,主动吸收并内化,结合自身的科研能力,进行二度开发,以得出延伸性的科研项目,开展模仿性的运转战略。此类创造方式是借助他方已经成熟或处于半成熟的技术,帮助自身发展,并探究科技产品及服务中的漏洞,通过补充及改进,从而实现创新成功。新事物出现在大众眼前后,即使考虑到每个运行环节,即产品定位、外包装等,而言难以达到完美的程度,需要针对部分缺陷及问题进行调整。此时,开展模仿战略的市场主体,需准确抓紧商机,合理运用已有的产品及服务,加以模仿调整,保留其长处,用更优、更合适的技术代替缺陷,保证服务行为的针对性。该项发展战略,可帮助此类民营企业控制市场扩展经费,进一步稳定市场份额。

(六)实施跟踪式企业研究

培育企业属于一个动态的程序,若能掌握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科技创新实况和期间遇到的难题,以及时掌握培育计划的不适应因素,对此,需构建跟踪式的研究体系,以掌握培育的全过程,安排专业团队,细化分析民营企业当前的经营态势,识别培育目标和当前成效之间的差值,通过把控培育过程,获取服务民营经济的实践经验,为改进培育方案,增强企业创新实力,予以科学参考信息。为保障企业的动态发展成效,在掌握企业经营效率的前提下,注重帮助企业养成创新动力。对此,首先实施合作教育,增加复合型的应用技术员储备量。对于此类人才的要求是拥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并掌握市场形势,拥有内部管理能力。现阶段,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等待就业,而此类企业却无法吸收到适宜的职员,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较多,最关键的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有较大差异。对此,高校及科研院应支持学生及科研技术员加入培育计划中。继而实现近距离跟踪企业研究,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引导企业自觉向科研机构及高校确定关联性,把自己的实际需求反馈给科研院,以调整服务方向。其次,建立“孵化器”,一方面,构建研发项目中心,基于集成化的创新,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打造研发中心,若实况允许,可把该中心安排在组织内部。另一方面,加紧建设并完善“孵化器”,借助跟踪式分析,掌握企业现状,帮助其提高科研项目的转化效率,深化产学联合,保留持续创新的动力[8]。

四、结束语

通过制定培育计划、明确培育程序,开展基础性的服务计划。但现实培育工作却存在漏洞,缺乏合作层面上的长效机制,实际投入力度不足,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偏低,特别是定性指标。为此,应注重突破老旧的培育模式,有效运用现代科技工具,建立数据库,融入金融市场,并开发新的培育战略,合理运用集成化创新与再创新模式,打造跟踪式的分析体系,实现对民营经营主体的全过程服务。笔者对本课题的分析,仅能对近期的培育计划产生作用,未能分析培育服务的长期效力。另外,缺乏比照分析,横向对比缺失,此部分有待继续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培育科技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