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舞雷
(苏州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太仓 215400)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对所涉及的所有生产、销售、资金、成本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预测和统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度得到提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是指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和绩效评价,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全面、全面的预测和规划。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能把企业战略目标细化与量化,建立多层次的责任中心,并在预算管理的协助下,将企业的经营目标细化为具体目标,定义每个责任中心的业务目标。进行定期分析预算控制,建立覆盖各部门的全面考核体系,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整个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般来说,年度预算目标主要是依照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制定,重点原因是企业战略目标规划具备长期性、可预见性的特征,并且需要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其进行调整。但是对全面预算目标进行制定时,往往会由于对战略目标的了解和缺乏经验,在编制预算目标时不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此外,由于股东回报预期的影响,年度预算目标的设定往往是以牺牲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为代价的。如果我们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过于乐观,给予把预算目标设置的太高,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管理人员的作用不能得以有效发挥。此外,在目标分割中,预算分指标会出现重复变化而一定程度降低企业工作效率。
如果企业缺乏对内部管理水平、内部管理环境和管理能力的评价,就会缺乏自我诊断,致使预算方法不能进行合理选择,尤其是控制权力相对集中的企业,预算管理系统通常是由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果决策者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的目的预算和具体的实现方式,这会导致预算得不到内部制度的支持,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能得到优化。此外,如果管理操作水平较低或认知不够细分预算目标时,它将导致夸大或保守的情况时,子系统预算设置预算目标,从而减少企业经营中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
通常来说总体预算由企业管理层与决策层的决定,员工并不参与。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一部分企业以为预算编制仅与预算管理部门相关,为此做好预算编制后,进行预算执行与评估时没有构建完善的制定管控,久而久之,参与性和覆盖率都很低,预算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初期融入全面预算管理由于企业内部人员缺乏认识,都盲目地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即财务管理,致使全面预算管理许多环节的工作不能够严控成本预算。
要想对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化提高,制定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前要结合企业宏观市场环境,分析与评估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政策法规等的可行性。首先,可从收入的确定角度有效地建立其他指标,如围绕收入指标匹配成本、现金流预算、投融资资金规划等,从而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运动链。在此基础上,建立预算目标不仅可以满足战略目标,同时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以便满足股东投资回报的预期和内部资源科学合理分配。
关于全面预算管理,其具备动态化的特征,且涉及面广、跨度大、岗位多,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渠道与反馈机制对预算目标实施管控。同时要想全面预算管理实现有效性,需要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预算性能在一段时间内,还有一个需要分解月度、季度、半年度目标的基础上,保证阶段目标实现控制与总体预算的偏差。
预算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参与,更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虽然预算管理需要董事会制定,股东大会批准之后才可以由管理层执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安排所有员工参与与配合,所以企业需要坚持人本理念,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对员工工作热情与主动性进行激发,实现预算目标。
总而言之,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高效地管理各项经营活动,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人、财、物等方面的难题,不利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得更好实施。作为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增强预算目标合理性、加强过程监控,及时调整预算、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参与力度等措施来进一步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质量,以更好地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目标的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