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2020-11-28 18:07
绿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尖山森林公园公园

汤 震

(湖南省临湘市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 湖南 临湘 414300)

1 湖南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情况

湖南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临湘城区西南1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9′27″~113°25′02″,北纬29°27′16″~29°29′58″。东西纵长10.3 km,南北横跨6.0 km,总面积2879.9 hm2,其中国有土地面积1812 hm2,集体土地面积1067.9 hm2。

公园地处五岭山系幕阜山余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为幕阜山脉药姑山余脉,是一座突起于丘陵的孤山,属低山丘陵地带。五尖山由轿顶山、鹰嘴山、周家山、望城山和麻姑山5个山峰组成,故名五尖山。公园地势中部高,周边低,境内海拔一般在200~400 m之间,最高峰轿顶山(五尖大山)海拔588.1 m,最低处吴仁冲海拔90 m,相对高差约500 m。

公园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北缘,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比较强烈,冷暖空气交替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寒冷期短,温热期长。

公园范围内有木本植物76科,230属,549种,其中乔木368种,灌木181种,藤本植物21种。林区内两栖爬行类动物有鹰咀龟、石蛙、蛇等,野禽有苍鹰、猫头鹰、画眉、角雉类、斑鸠、竹鸡等数十种,野兽有竹鼠、野猪、野兔、果子狸、花面狸、穿山甲、刺猬等十多种。

公园在林场的基础上建立。林场始建于1958年3月,1968年与白石园、荆竹山、药菇山林场及苗圃、园艺场合并统称“九二三”林场,1970年单独恢复五尖山林场至今。1993年11月,湖南省林业厅以湘林场[1993]15号《关于兴建临湘五尖山森林公园的批复》,同意建立湖南临湘五尖山省级森林公园。2008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五尖山省级森林公园基础上建立国家级五尖山森林公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业务归口林业部门管理。

2019年,公园旅游休闲人数达63.3万人次,带动公园旅游收入1280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公园先后获得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湖南科普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中国大学生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湖南省十佳森林公园等金字招牌。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北缘,是洞庭湖湿地的天然屏障,是南北物种过渡的绿色通道,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其生态保护与科研价值在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公园内生态文明建设已具一定的规模,有屈原流寓九载的相公冲,“行吟泽畔、忧国忧民”的望郢山,追溯“先忧后乐、上下求索”的屈原精神;三国东吴屯兵的点将台,倡导陆逊“以民为本、亲民勤政”的民本思想;宗教圣地祖师殿、普济观、大悲寺等,崇尚“修身养性、返璞归真”的宗教体验;乾隆下江南的百步梯,体现出“体恤民情、强国固本”的帝王文化;江南七才子吴獬讲学堂,树立“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育典范;文化底蕴深厚的屈原书院和世界碑林博物馆,不仅成为学者交流、学生德育教育、国学教育基地和人们欣赏艺术、传承中华优良文化的场所,更是国内外文化交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场所;望城山上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及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守护着森林的美景,为公园增加了几分庄严;森林休闲游道,美丽景观、多样性的体验基地、有氧运动等,为人们走进森林、回归自然、户外游憩提供了优越的场所。通过这些年生态文明的建设,使人们不仅仅收获的是青山绿水间的那份舒畅与闲适,更多的是体会到保护森林,爱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各种生态文明的“知性之旅”。

3 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保护意识不强

湖南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为国有五尖山林场,由于公园的设立,职工的身份由原来的伐木工人变成了管护人员,虽然身份得到改变,但对生态保护的认识还不足。再是随着入园游客市民的快速增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生态资源、环境影响人为干扰较大,增加了生态保护难度。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义虽然有所了解,但对其丰富的内涵理解不透彻,了解不全面,形成在生态保护方面有所欠缺。

3.2 生态产品不足

现阶段公园在提供生态产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公园虽然挖掘和开发了一些生态产品,但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不够丰富,品牌效应不明显,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制约了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

3.3 内涵挖掘不深

森林公园作为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重要场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公园已挖掘了部分生态产品,但这些森林生态产品的示范效应还不强,需继续培育品牌的核心价值。另外,要进一步提升世界碑林博物馆、屈原书院、生态科普、科普长廊、休闲步道等生态产品的内涵,增强人们了解、认识森林公园深刻的生态内涵。

4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公园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保护意识不强、科普知识有待提升、生态产品不足、内涵挖掘不深、生态系统建设需加强、管理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和困难,还不能适应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要求。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进理念的传播,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积极推进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保护

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设立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有计划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相改造等技术措施,促使植物群落的恢复与发展,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繁衍生存环境,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次公园内森林类型多样、自然景观奇特、物种资源丰富,是天然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堂,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态知识。最后是提升宣传力度,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网络、通讯、印制宣传资料等方式全方位宣传生态保护意识,强化保护力度。

4.2 完善森林公园生态科普知识的建设

结合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公园建立科普馆。包括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兽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和昆虫类动植物标本室。设立有多媒体室、展板、橱窗,开展宣传教育的宣教室;设立珍稀植物园。引种多种珍稀植物,建立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复合型植物园,园内植物采用融入自然景观的解说标牌,使人们在休闲中增长科普知识;设立珍稀苗木培育基地,在龙头山建设金钱松、三尖杉、黑壳楠、楠木、榉木等珍稀苗木培育基地,路旁栽植花灌草,打造一条生态景观带;进行登山比赛、野炊、露营活动等项目,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人文探索和社会实践场地,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同时公园也开辟市民义务植树基地,供市民认领养,培养广大市民爱护环境、保护森林、呵护地球的崇高精神,使全民素质进一步提高。最后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开展一系列以生态教育和科普教育为主的生态旅游活动,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生态教育作用,使之成为弘扬和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4.3 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解说系统建设

为了进一步建立规范的解说系统,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在生态教育、弘扬生态文明等公益性功能的作用,普及全民生态知识,增强全社会意识,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公园一是提升解说标识牌的内容。对公园森林资源、人文资源和文物藏品进行充分调查,分类整理,建立与自然环境协调的解说牌,解说牌采用原生态外观,标注拉丁文、中文、英文。对景点、文物藏品、珍稀动植物的科目、年代、趣闻故事进行解说,提升公园生态内容;二是建立智慧解说系统。通过对园区资源全面挖掘整理,采用景点介绍、神话传说、生态文化教育、科普教育、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综合形式,编写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导游词、解说词、电子展品。从多角度充分展示公园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方位的体验平台。

5 结语

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期盼,时代赋予了森林公园特殊的历史使命。森林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载体,森林公园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必然要求。保护优美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文化产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森林公园建设的重点。

猜你喜欢
尖山森林公园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五尖山点将台
在公园里玩
五尖烟云
森林公园游记
周占林的诗
凶器哪儿去了
一见如故
不采野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