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江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云南 昆明 650200)
(1)监测指标:为保证考核需求得到满足,把握重点,所研究的森林资源监测指标包括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天然林面积等指标。
(2)监测基数:将2017年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数据确立为监测数据的基数。
(3)监测单位:整个昆明市五华区。
(4)监测周期:2017年年初至2019年末。
(5)计量单位:面积单位公顷(hm2),精确至0.0001 hm2;蓄积单位m3(m3),精确至1 m3;每公顷蓄积(m3/hm2),精确至0.01 m3/hm2。
年度指标监测方法主要是根据高分辨率卫星获取的影像遥感数据,并依托变化发现技术,抓住变化地块信息,形成“上下结合双向校核”模式,并对森林资源变化信息加以核实,使变化信息更加准确可靠,为变化信息提供了一条核实证据链,提高变化信息的可追溯性,确保最终出数结果的准确性。
森林减少图斑获取是由省监测办工作人员对卫星影像进行比对判读,并针对森林减少图斑采取区划措施,并形成相应的矢量属性数据库,同时,市监测办将上级森林减少图斑矢量数据下发至五华区林业主管部门,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核查,进而将经过核实处理的矢量属性数据进行提交,并核实调查记录表及相关佐证资料。
森林增加图获取是由每个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派出技术人员,根据相关人员的指导,结合各种档案资料,如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筛选,还要到实地进行调查,并提交核实调查记录表、现场照片及相关矢量属性数据。在监测基数图层上叠加年度森林变化图层,实行数据更新,获得监测年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以及单位面积蓄积等监测指标,认真分析小班林分现状,并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进行推算,并得到监测年森林面积、蓄积量、天然林面积以及单位面积蓄积等监测数据。
由有林地以及灌木林地逐渐形成非森林的地块,即由于毁林开垦、地质灾害、毁林开垦、森林灾害以及建设占用林地等,使得森林面积逐渐减小。森林面积减少地块可基于经营档案基础,进行卫星影像对比,获取变化规模和位置信息,并针对记载因子开展调查工作,如森林皆伐、建设占用林地的,根据档案资料和前后期影像对比,已明确认定其转变为非森林地类的地块,就不需要使用现地调查。对于由于人为经营活动以及自然生长,使非森林地类逐步转变为有林地以及灌木林地的地块,即为新增森林地块。
分析经营档案,结合卫星影像,弄清森林增加地块信息,采取小班调查手段,对小班界限进行合理划定,在此基础上,全面调查各种林分因子,如小班优势树种等,并填写小班核实调查记录表,现地拍摄小班近景与远景照片,并作为森林增加佐证数据文件。
全区森林面积由2017年的21612.58 hm2增加到2019年的22107.6456 hm2,净增加495.0656 hm2。
五华区森林面积增加的原因有:一是造林更新。五华区近年来尤为注重林业生态建设,不断进行退耕还林还草,使得天然林保护取得突出成效,生态公益林明显改善,加上群众造经济林意愿的增强,使得全区的人工造林达到了森林的标准,促进了森林面积的增加。二是封山育林,使林区资源免受人为干扰,得益于自然封育的有利条件,使得疏林地、灌木林地等转变为森林。三是自然更新。前期疏林地、灌木林地自然更新,转变为森林。四是规划调整。监测期前,其他灌木林地大多位于石漠化监测期,还有乔木生长线的未利用地,在本次调查时,将其确定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退耕还林地以及农民自主经营的林地,促进森林面积增长。
五华区森林面积减少,主要是由于森林采伐、毁林开荒、灾害因素以及建设占用林地,同时,还有人工更新的因素,因本区采用树种更替的方式实施人工更新造林活动,使得森林面积减少。此外,还有规划调整因素,前期农地森林经过种植规划调整,采伐后种植农作物或其他经济树种,使得森林面积减少,还有部分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也会造成森林面积下降。
全区森林覆盖率由56.67 %增加到57.97%,净增1.30%,呈平稳增长态势。
全区森林蓄积量由1170000 m3增长至1224243 m3,净增54243 m3,增长4.64%,均呈平稳增长态势。全区森林蓄积量增加是因为天保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公益林工程的实施,昆明更加注重天然林管理,严禁采伐天然乔木林,并实施封山育林措施,加强对天然乔木林的保护与培训。自天保工程实施后,加上市场对木材需求量的提升,大大增加了人工乔木林的消耗量。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林生长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多种林业科技成果投入应用,促进了人工乔木管理水平的提升。
森林蓄积量增长的原因有3个:第一,新增乔木林地蓄积和以往年度未达检尺乔木幼龄林,而到监测年度已达检尺等增加森林蓄积量;第二,乔木林地生长量不断提升,森林蓄积量也随之增加;第三,乔木林采伐量不断降低,使得采伐消耗量也显著下降。
全区森林蓄积量减少的原因有:第一,正常木材需求,使得森林采伐量增加,导致森林蓄积量减少;第二,森林林木自然枯损,使得森林蓄积量降低;第三,因建设项目占用林地、毁林开荒、灾害以及人工树种更替等因素导致森林面积缩小,进而引起森林蓄积量减少。
在2017~2019年之间,五华区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由64.8 m3增长到65.4 m3,每公顷平均增长0.6 m3,增幅达0.93%。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天保工程、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程实施后,全区不断强化天然林保护,落实管理工作,针对天然林实行全面禁伐政策,并加强封山育林,对天然乔木林进行有力培育,有效地保护了天然乔木林资源。
监测期内,因2017年调查过程中,并未调查天然林面积,故采用2016年的天然林面积作为2017年的天然林,五华区天然林面积由2016年的12729.31 hm2到增长到2019年的 12909.6051 hm2。五华区天然林增长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天保工程、封山育林以及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程实施后,很多天然起源的非森林地类,如疏林地、封育未成林地以及其他灌木林类,经过封山育林以及自然更新等措施的实施,已经逐渐生长为森林,使得天然林面积增加。
天然林之所以减少,原因是林业经营、毁林开荒、森林灾害以及林业经营等,使得原本属于天然林的林分转变为非森林地类。
五华区下一步应当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对于毁林开荒等行为,应予以严惩。深入研究非林地森林保护政策,促进经济林木转化成为森林。构建严格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度,政府部门应当提高重视。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并加强应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掌握森林资源各项监测指标变动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保护与抚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