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11-28 16:34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榆林市榆林降水量

张 雷

(榆林市榆阳区苗圃,陕西 榆林 719000)

1 引言

近年来,经过不断努力,我国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但是仍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林木种质工作依旧需要不断完善。我国林木种质资源消耗颇为严重,众多的野生树种资源面临灭绝的风险。国家林业局早已出台有关规划,即《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为我国树种资源保护树立了新的目标[1]。榆林沙区位于我国北部的一个特殊而又敏感的生态过渡带,存在有气候、地貌、植被及土壤等资源复杂性,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旱生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地,并且也是该种植物的密集地。为此,在榆林沙区建立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通过收集、保存、引进以及养植多种沙生植物,以确保林业生态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背景

2.1 交通与行政

榆林市坐落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区,与甘肃省、山西省、内蒙古省以及宁夏所交界,是陕西省交通枢纽中排名第二的城市。榆林市由北连通内蒙古鄂尔多斯京包铁路,城市南侧与延安铁路交接,西侧与银川相通,并且连接京藏铁路,其里程高达860 km,东侧可以直通山西太原。另外,榆林机场交通也非常便利,由19条航线、26个通航点等形成了网状结构。可见,榆林市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榆林市现辖12个市区县,人口总数约为370万人,占地面积也相当庞大,经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榆林市占地面积已达435万多hm2[3]。

2.2 自然环境

榆林属于一个古老的台地,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并没有观察到有火山活动以及火山岩,并且发生地震的概率也相当低。榆林的气候类型按照地理分类可归类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季节方面,春天榆林比较干旱,并且伴有较多的微风;夏天气温比较高,炎热并且干旱,夏天比较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秋天气候比较凉爽;冬天温度较低,寒冷并且干燥,气温、降水的情况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另外,榆林沙漠滩涂、沟壑、河流等分布界限比较明显。

相关研究指出,榆林市存在的植被类型主要有5类。一是沙生植物,其主要生长在沙地荒漠区域,常见的沙生植物以灌木或者草木为主,例如黑白沙蒿、臭柏等,一般林下生有柴胡等等草本植物。二是沼泽植被,该种植物主要生长在沙漠滩池地区的洼地、河道两岸等地方,常见的例如芦苇、沙棘灌木等。三是草甸植物,主要生长在河口等低湿地区。四是干草原。五是乔木类,该种类型一般不是天然生长的,并且大部分是混杂交植的,常见的例如有杨树、榆树等。

3 榆林沙生植物受降水变化的影响

陕西省南北狭长,包含了3个气候区,区域气候的变化比较明显。随着社会工业的不断发展,二氧化碳、氮气等温室气体被大量的排放至大气当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并且全球也出现了变暖的局势,而气候的变化则会对降雨量产生影响,整个大气水循环包括植物吸收、蒸腾等作用也受到相应的影响,这就可能造成区域性的水资源供应不稳定,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对当地经济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我国水资源利用分配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就是降水变化。因此,对榆林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的相关研究均表示,陕北高原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呈现出逐年递减的局势,这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全球气候变暖、大量野生绿植物种灭绝的情况下,对适应沙区环境的植物种类进行收集、保存、栽培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榆林市珍惜沙生植物保护基地降水量变化的研究,以探求认识当地气候资源,对农林业的发展做出指导。研究结果显示,该植物保护基地1961~2014年的平均降水量是402.4 mm,变差系数为1.0%,在8个特别干旱年当中的平均降水量低于300 mm;该地区每年的降水比较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降水量最多,大概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3%,但是存在较大的变异性;研究中对该地区降水量进行了周期性变化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变化在8 a以及14 a特征时间尺度下,分别存在有4个和2个枯丰期;对1961~2014年该地区降水量的研究还表明,其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中途可能存在有稍微的波动,未来降雨量变化的独立性开始增强,因此,该地区降雨的变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4]。通过对该类数据的分析,加强周期性降雨量较少的时间段中非抗旱树种的水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近些年由于此方面相关研究较少,仍需要去不断验证,结合实际情况,提前预防受天气降水量的影响,为沙生植物种植资源库的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4 建设榆林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意义

4.1 沙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方法

在大自然中存在有一定的物种分布规律和物种环境适应性,这是地球上物种长期进化演变后的结果。沙生植物的收集可以分为原地和异地,其生态环境未受到破坏,在该种情况下收集保存的物种可以成为原地保存,最为常见的就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物种在外界环境的威胁下发生迁移,在新的环境下保存或者人工引种培育可以成为异地保存。在对沙生植物收集保存时还可以具体的将工作划分为植株保存、种子保存或者离体保存等等。对植物进行收集保存时按照其遗传基因不丢失的情况下,满足种植的目的为原则进行,按照不同种类的沙生植物进行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进行收集保存。

4.2 能够促进农林业的建设发展

我国林业局早就已经颁布了相关农林发展意见书,其中提出要在林木育种、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榆林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榆林种子植物》中提到榆林的野生植物种类大约有470种,可见,榆林的植物基因库还是比较有预防力的[5]。建设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有利于培育更好的林木种子资源,有利于提高物种的抗旱、抗病虫害等抵抗能力,对种植资源的创新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4.3 能够促进民生林业的和谐发展

对榆林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进行建设,能有效保护榆林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这对民生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为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当地民生林业的经济发展,还能为该产业的长久发展添加更新的亮点,对农林业发展扶贫方针的落实有重要意义[6]。同时,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会需要大量的临时工资源,还可以对富余劳动力就业、群众收益起到推动作用,有利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5 结语

在榆林沙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时需要结合榆林的交通、自然、气候、地理特征、降水量以及后续发展意义进行有关思考,切实做好相关准备。由于榆林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条件具有相应的特殊性,所以该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要从宏观上出发,还要把握好实际情况的要求,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通过研究该地区范围的降水分布特点可以更好地对水资源的利用以及农林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另外,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对促进农林业的建设、推动新世纪农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降水量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在追赶超越中加快榆林高质量发展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榆林抿尖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