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山区秃杉造林技术探讨

2020-11-28 16:34涂永鑫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株数火烧杉木

涂永鑫

(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福建 德化 362509)

1 引言

秃杉(Taiwaniaflousiana),杉科,台湾杉属,别名土杉、台湾杉,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珍稀植物。秃杉为常绿高大乔木,树高可达70 m,胸径2 m,出材率高达90%。与杉木相比,在同等立地及经营管理水平下,秃杉8年后开始明显超过杉木,单位面积蓄积远比杉木大。此外,秃杉作为速生用材树种,生态适应范围较杉木宽,在多代萌芽采伐迹地上造林生长快,是第二代杉木优良更新树种。近年来,南方各省均广泛引种,四川、云南等省将它列为全省的主要造林树种。德化葛坑林场对秃杉的引种和栽培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总结了一套从育苗到造林及抚育的栽培技术。

2 育苗

2.1 种子采收与处理

秃杉种子约在11月中旬采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林分年龄40年以上的秃杉母树林或嫁接15年以上的无性系秃杉种子园采种,禁止从劣质林分采种。优先选择来自福建省、云南省龙陵县、云南省昌宁县、贵州省等优良种源区的种子。种子贮藏时勿使其曝晒,勿使其受潮发霉。一般均在第二年早春播种,种子不耐贮藏,隔年播种发芽率即大下降。

2.2 播种育苗

苗圃地应选择前作为水稻的壤土或沙质壤土的农田。以防杂菌感染。播种前2个月进行挖稻桩,晾晒干后加干芒萁骨进行堆烧成火烧土备用。后进行圃地深翻,并撒施生石灰消毒,用量为100 g/m2,同时将生石灰与土壤碎土拌匀,再晾晒15 d。播种前3 d用70%的五氯硝基苯与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混合,用量为6~8 g/m2,与20~30倍细土配成药土,再均匀撒在苗床土上,作好畦后再次碎土,拌施钙镁磷肥为基肥,施肥量为500 g/m2。为避免晚霜危害,秃杉种子播种时间为2~3月份,最迟不超3月下旬。畦面用过筛的细火烧土垫底,并用镇压滚压平。秃杉种子轻,要混合细土再进行撒播或条播种子,条播间距10~15 cm。播种后,在圃地表面覆盖厚度为0.3~0.6 cm过筛的细火烧土,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在细火烧土上方覆盖1~2 cm厚度的稻草。秃杉播种量为4~5.5 g/m2。

2.3 容器育苗

容器袋采用7 cm×12 cm或8 cm×15 cm规格。营养土用30%轻基质土+20%火烧土+50%黄心土+3%钙镁磷肥或40%轻基质土+20%火烧土+40%黄心土+3%钙镁磷肥。基质消毒方法同大田育苗。为确保苗木保存率,每袋播秃杉种子4~5粒。为保持基质湿润,播种后要及时搭荫棚,定时浇水。其他田间管理方法同大田播种育苗。

2.4 苗期田间管理

播种40 d后抽去稻草,秃杉苗期耐荫,忌阳光直射。因此,从4月下旬起采用荫棚或插芒萁骨遮荫,至10月份即可拆除。施肥从5月份开始,每10 d1次,先施高磷和氮钾混合肥;7~8月份专施0.1%~0.5%的尿素水溶液,9月中旬起施磷钾复合肥,至10月中下旬停止施肥。5~8月份的阴天或小雨天间苗和补苗;8月下旬定株,密度为120~130株/m2。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从5月开始,采用甲基托布律800~1000倍掺氧化乐果500倍水溶液与多菌灵500~800倍掺氧化乐果500倍水溶液,每隔10~15 d交替使用,解决病虫害抗药性问题,提高防治效果。并及时拔除病株,远离圃地集中烧毁。

3 造林

20世纪90年代初,林场进行了秃杉不同立地、不同海拔、不同等级、不同混交方式等造林效果的对比实验,经过几十年的观测得出:秃杉是耐荫树种,造林地尽量选在阴坡、山脚和谷地等土层深厚、湿润之处。选择土层厚50~80 cm和地位指数为16的Ⅰ、Ⅱ、Ⅲ类地,海拔400~1200 m的山地,采用合格苗,与杉木、木荷、柳杉等树种混交,采用块状、丛状、行间的混交方式,能取得较好造林效果。

3.1 林地准备

造林地完成清山,采用带状、穴状整地,穴间距为1.8 ~2.2 m×1.8~2.2 m,植穴规格为50 cm×40 cm×30 cm,回表土,施基肥,每穴施钙镁磷肥0.25 kg,与土壤搅拌均匀,覆土成馒头状。土要敲碎,去除杂草根。在福建山地禁止采用机械带状整地,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3.2 造林

秃杉造林时间为春季2~3月份,最好选择雨前天气进行造林。起苗时尽量不伤苗木根系、枝叶,沾0.2%多菌灵的黄泥浆。起苗后及时造林,并适当深栽。造林时要做到苗正、根舒、夯实,回填松土呈龟背形。容器苗造林时要脱掉营养袋。并在造林当年的4~5月份施灭蚁灵防治白蚁。

4 幼林抚育

4.1 幼林抚育

秃杉易受日灼危害,应注意遮荫。造林当年抚育时,6月仅需挖除五节芒、灌木根系,以幼树为中心进行扩穴培土,并每株施以复合肥50 g左右的追肥。秋季,进行全面除草松土一次。造林2~3年,每年全面除草2次,并施追肥,每株施复合肥100 g左右。并除去杉木萌芽条。造林4~5年,每年全面劈草一次,并除去杉木萌芽条。

4.2 病虫害防治

春夏两季高温高湿季节,秃杉幼树易受白蚂蚁危害,要及时施用灭蚁灵。每亩施20包左右,并用薄膜做好防水,提高灭蚁灵的有效期。

4.3 其它管护

采取有效的管护措施,防止牛羊等牲畜掠食和践踏行为发生。小班四周做好防火林带的建设,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如果管理得好,秃杉在第3~5年就能郁闭成林。

5 成林抚育

5.1 透光伐

秃杉林分生长7~10年,林分郁闭度达到0.7以上,非目的树种杉木萌芽条和杂灌等生长竞争压抑到目的树种秃杉的生长,林分就要进行一次透光伐,伐除杂灌、过密木、杉木萌芽条和生长不良林木,保留株数120~150株/亩,保留木应均匀分布。

5.2 疏伐

秃杉林分生长到12~15年,已进入快速生长期。林木出现自然整枝现象,林木分化明显,林分中被压木、濒死木株数增加较多,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按目标树经营体系法对林分林木进行分类,根据林木生长情况分为Ⅴ级,伐除Ⅴ级、Ⅳ级、部分Ⅲ级,伐除部分过密的Ⅱ级木,保留株数80~100株/亩。疏伐后,对林分中保留下的秃杉Ⅰ、Ⅱ、Ⅲ级林木加强抚育,追施复合肥。施肥时,在树冠滴水线处两侧开沟,沟的规格为:50 cm×20 cm×20 cm , 复合肥施0.5 kg/株,施后用土覆盖,避免肥料蒸发流失。

5.3 生长伐

为培育秃杉大径材,当秃杉林分生长到20~30年,林木分化明显加剧,林分郁闭度达0.7以上。林分连年生长量明显下降,低于林分平均胸径0.8倍以下的林木株数达到30%以上,适时开展1~2次生长伐,最终保留株数为40~60株/亩。

猜你喜欢
株数火烧杉木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杉木阔叶化改造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生态疏伐采伐强度控制要素探析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火烧毒品
驴肉火烧
起源
不同草种交播对春季冷暖季型草坪草消长的影响
不怕火烧的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