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铎,杨海峰
高职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张铎,杨海峰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锤炼专业技能,本着“育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力度。通过完善和健全其体系,不断强化其实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专业竞争力。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体系构建措施,希望能够对高职药学类实验室安全工作有所帮助。
药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仪器;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是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练就技术技能本领的主要阵地。高职药学类实验室具有涉及实验内容广、实验形式多样、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数量多等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如何做到科学、严谨、细致、高效,以保障教学科研活动安全进行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般来说,为了迎合医药事业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已逐步完善了实验室。通过加大资金、人力等的投入力度,已配齐了各种实验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然而,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安全管理权责不够明确,很多安全管理人员没能详细了解自身的职责,没有准确贯彻高职院校所布置的实验管理任务,导致实验室工作量大,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使用寿命,也给教师和学生实验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依托,导致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无法发挥管理效用。
在实际实验工作中,教师是实验室管理的带头人。如果教师缺乏安全意识,给学生展示不够规范的实验,就会误导学生。然而,高职药学院实验室研究人员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没有给学生重点讲述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致使学生实验素养低,无法精准、安全地完成实验。实验室长期不合理地被利用或被闲置,不仅会使实验室教学失去价值意义,还会给学校增添许多不必要的开销。
在管理高职药学实验室时,不仅需要教师、学生的配合,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如果工作人员缺少责任心,不能准确落实学校部署的工作,就会给实验室造成严重的负担,甚至会使实验环境趋于恶化,给师生安全带来影响。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实验环境。通过将自身的管理与校园实验文化相互结合,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从而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和打下基础。
如果一个院校信息技术设备不完善,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则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然而,一些院校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这就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变得特别滞后。例如,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实验室进行全程化、细节化的监督和管理。通过模拟实验过程,考虑各种威胁实验安全的问题,从而对实验室内部采用更加有效的布局。通过深入研究物品、药品等摆放和储存问题,以及人为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能够有效规范人员流动和实验过程,从而保证实验室始终处于安全环境中。
就药学类实验室而言,其实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有关人员加强重视。如果不能加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管理,很容易使安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甚至会给下次实验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在高职药学院中实验室检查机制还未完全成型,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完整健全的检查机制,从而使医药实验设备磨损、老化、不灵敏等情况屡见不鲜。长期以往,教师实验工作难以开展和落实,学生也会失去实验兴趣,这不仅降低了实验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安全检查机制发挥不出本质效用,实验室极容易发生危险,进而给学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明确安全管理工作内容,构建体系框架,是落实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步。为了使教师、学生更加安全地做实验,体验教学和学习成果,需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将权责内容细化,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为学校安全实验保驾护航。
首先,需要将学院内部各个部门人员调集在一起,通过给相关部门人员布置管理实验等工作任务,让他们在统一的制度要求下相互配合,一同完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其次,相关领导应重视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内容,组建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不断落实安全实验工作,从而最大限度上保证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再次,应与课程教学人员一起研究实验课时问题,通过合理安排实验课时,从维护和保养的角度出发,更好地运用实验器材,更好地提升实验质效性;最后,应重视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严明的工作制度,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在制度管理下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
坚持“人本教育”原则,是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运行的根本所在,也是完善安全教育机制的重要前提。要对所有涉及实验的人员进行更加广泛的安全知识教育,不断将实验安全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促进学院健康、良性的文化发展。
首先,学院需要本着对全校人员安全负责的态度,加大对教师实验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众所周知,教师的实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实验室的安全,所以对教师进行必要性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只有提升教师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其次,学院着力将教师打造成基层安全实验的管理者。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负责给学生做示范,而学生才是真正实验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管理和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通过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实验安全教育,防止学生出现破坏实验室环境的行为。
为了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从而在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的同时,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意识,从根本上切实保障实验安全。
首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通过融入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结合时代发展形势,不断提高学院实验能力,从而在保证学校实验安全的同时,提升校园专业文化能力。其次,加大对实验室工作监督和管理的力度。通过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以及让他们在完成工作后分析和总结工作效果,不断锤炼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在工作意识的驱动下,认真负责管理实验室。最后,应从通风和保洁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实验室环境的管理力度。众所周知,药学类实验室与其他高校实验室有所不同,无论是其实验材料,还是实验方法,都需要被严格管理。一旦实验材料变质,极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从而造成师生交叉感染,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通风和保洁工作,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干净、适宜的环境中开展专业实验。
从某种层面上看,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实现高效智能管理的有效办法。为了保证实验室环境,提升实验室安全性,需要坚持利用信息技术,驱动人员管理的原则,不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首先,要结合本院的专业教学情况,对全体工作人员开展更为普遍的信息技术教育。让所有工作人员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不断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实验室工作可持续发展。其次,将专业教学与实验安全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实验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实验人员的实验素养。最后,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分析与研究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依托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采用“能者上,不能者下”“有功者赏、有过者罚”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般来说,安全检查工作是保证实验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学校需要本着高度重视的态度,组织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从而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确保实验万无一失。
首先,加大对教师、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通过让他们养成实时检查的习惯,不断保证实验材料、器材的安全性。如果实验材料变质、实验器材老化,就需要给予及时处理。其次,开展实验应急活动,通过模拟实验室出现安全问题,让教师和工作人员能够依据应急措施,及时组织人员离开现场,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最后,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教师、学生都能本着负责的态度, 保护实验室环境,从根本上推动高职药学类实验室文化的 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药学类学院想要谋求更好的专业文化发展,就必须要建设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将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促进高职药学院在一个和谐、安全、温馨的实验室环境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1]肖源,张卯,吴照亮.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8):286-290.
[2]朱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技风,2018(21):45.
[3]罗敏.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现代畜牧科技,2018(2):15.
[4]黄凯.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4,16.
TQ016.1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3.045
2095-6835(2020)13-0112-02
校级教改项目(编号:JYYB202037)
张铎(1983—),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制药、实验室安全。
杨海峰(198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兽医药理学。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