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安全形势与科技发展需求分析

2020-11-28 15:13:50赵小兵戚作秋李蓉华陈莹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3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灾害

赵小兵,戚作秋,李蓉华,陈莹

国际公共安全形势与科技发展需求分析

赵小兵,戚作秋,李蓉华,陈莹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4)

伴随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球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公共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很多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等在公共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共安全科技在推动国际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有许多的公共安全问题未能得到满意的解决,甚至在有些领域至今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安全问题一直威胁着人类。如何让公共安全科技引领新时代公共安全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国际公共安全新形势,剖析了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现状,研究了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新需求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推动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几点建议,为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公共安全;安全形势;科技发展;科技需求

1 概述

伴随着各领域全球化的深度融合发展,人们在从事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获得共同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一系列问题,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公共安全问题就是一个值得人类深思的问题之一,而且这些问题在过去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01年纽约世贸中心道恐怖袭击事件,造成3栋建筑整体坍塌,2 825人遇难。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地震海啸,造成近30万人死亡和失踪。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了约1 209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500万人受灾,2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40万人失业,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生产事故、疾病疫情和社会事件。2008年中国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69 22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8 451亿元。2015年中国的“8·12”天津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 428辆商品汽车、 7 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68.66亿元。2017年,恐怖分子在英国制造了“5·22”曼彻斯特恐怖袭击事件。2018年,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遭到改装无人机袭击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在同一个全球生态环境下生存,面对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公共安全形势,如何让公共安全科技引领新时代的公共安全事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国际公共安全新形势,剖析了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研究了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趋势,并从公共安全科技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措施与建议,供相关方参考。

2 当前国际公共安全形势分析

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近些年,国际上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避免或减轻了一些灾害、灾难、事故的发生或影响,但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公共突发事件仍然令人们感到震惊,当下国际社会的公共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世界灾难仍没有减少。新型冠状肺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澳洲山火灾持续了数月,受灾严重;美国爆发了40年来最致命的流感(乙型流感);东非爆发了遮天蔽日的蝗灾;印尼洪水导致数千房屋被毁;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遭到美国的3枚火箭弹袭击;伊朗击落乌克兰民用客机,机上17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巴西罕见暴雨导致2万人流离失所,死亡人数已达到842人。全球多处地震不断,菲律宾火山喷发,克什米尔多场雪崩,西班牙风暴袭击,加拿大多伦多遭遇50年一遇特大暴风雪。俄罗斯圣彼得堡体育馆在拆除屋顶的工程期间突然坍塌。罗马尼亚、白俄罗斯、匈牙利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印度相继传出H5N1和H5N8禽流感疫情,累计屠宰数万禽鸟。这些仅仅是2020年前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部分公共突发事件,这些灾难性事件的教训是惨痛的。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的那样:“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比如由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人类生产带来的安全事故,人类生活等带来的难民问题,毒品走私、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等社会性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变异,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新时代,国际公共安全面临的新情况不断涌现,不确定性更加显著,可预测性更低,防范处置更加复杂,影响和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等。在国际化不断深入的新时代,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新科技等领域的风险相互交织,显现出风险来源的复杂性、风险发展的连锁性、风险走向的不确定性、风险影响的扩散性等特征。大型自然灾害频发、新型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国际恐怖主义横行、生态环境遭遇严重挑战等,当前,国际公共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而且越来越复杂。

3 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国际上非常重视公共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美国对公共安全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沿,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展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各类公共安全指挥系统。日本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建立了符合其国情的突发事件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了国立防灾研究院,投入大量的资源提升灾害监测科学技术水平,尤其是发展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系统、风廊线雷达网、高性能计算技术和新一代遥感遥测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模拟、实时监测、预警等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意大利从各个方面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尤其重视利用科技手段应对突发事件,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多部门联动指挥与信息共享系统,将最新的卫星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灾害监测与预测工作中,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员疏散和救助工作。俄罗斯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面对突发事件,实行“逐级负责,垂直管理”的原则,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俄罗斯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后,也已将对公共安全的研究从防卫扩展到预防和降低风险上。德国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的二级应急管理体系,由各个州对所管辖范围实施救助、预防、处置,建立州内常规的应急管理体系,跨州救援由联邦政府进行协调。建立了现代化的公共安全应急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遥感系统和视频系统建立了庞大的信息共享体系,在公共安全管理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一直重视并不断加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新加坡、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都提出了构建韧性城市,2015年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的主题就是韧性,特别是在消防救援方面,国际上比较发达的城市,目前均已经实现了韧性城市目标。从世界各个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的经验来看,均以机制体制为保障、以完善体系为基础、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全面发展公共安全科技,促进公共安全领域的进步。

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很多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等在公共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共安全科技在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安全问题仍然一直威胁着人类,许多公共安全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甚至在有些领域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的办法,比如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准确预测、大数据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仍处在起步阶段,公共安全保障平台及联防联控技术体系仍不完善,应对巨型灾害的处置能力不足,安全韧性的目标仍未全面实现,人们对安全机理的研究和认识仍不完全等。这些均需要世界公共安全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探索。

4 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需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在公共安全领域也需要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来引领公共安全事业的发展。面对着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现有的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公共安全需求。虽然近些年国际上的公共安全科技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面对很多突如其来的、新生的、复杂的公共安全事件仍束手无策。国际上很多国家针对本国突发事件的特点,均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在应对常规性的公共突发事件上,可以说是具备了相应的应对能力,但对于一些新生的、复杂的、难预测的、连锁性及巨型的公共突发事件,在处置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美国的新型流感等凸显了人类在新生突发事件上仍是被动的,这也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的迅速应变能力不够;澳大利亚山火事件暴露了在应对复杂、大型的灾害上,其应对措施仍不到位,束手无策;加勒比海域古巴的地震、菲律宾火山喷发等说明了人类对类似自然灾害的准确预测预报尚未实现,应重点攻关。中国天津港爆炸事故说明了人类在生产安全防控技术以及应急处置专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等。人类同灾害、灾难、事故等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把公共安全科技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协同发展,为有效解决公共安全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有力支撑至关重要。

5 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分析国际公共安全科技现状可知,国际上的公共安全科技发展趋势,正逐步由单领域向着多领域融合研究,由单灾种向着多灾种耦合,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分别研究到智慧安全城市的全面研究,从传统安全保障向安全韧性提升和综合风险治理跃升,由被动防灾向着主动预防,由理论化向着产业化,由特性化向着标准化,由传统技术逐步向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技术等高科技方向发展。公共安全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明显正逐步走向系统化、产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大数据化的方向前进,正努力对公共安全的共性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专用设备、集成方案等进行重点突破,且更加关注于影响重大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技术、应急救援平台建立、应急联合保障机制及安全韧性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正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6 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协同发展的建议

6.1 要加大对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国际联防、联控机制的研究

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国际联防联控体系,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国有难多国共担的机制。注重防范和化解跨国重大突发公共安全风险,提升国际联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6.2 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才、技术、物资、平台、数据等的共建共享机制,把好公共安全总防线,有效地防范、化解和管控各类公共安全风险:①要把握好防控风险的纵向路线,进行全线科技攻关,即本质安全技术、评估预测技术、监测预警技术、连锁联控自防技术、减灾控制技术、应急处置技术、恢复与重整技术、统计调查与改进技术等。②要把握好防控风险的横向路线,做好多领域融合、跨行业交叉、多部门联动、多灾种耦合等方面的综合性防控技术研究。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应用技术研究。既要重视技术类研究,又要重视管理类研究。③要织好公共安全科技的支撑网格,从人才交流、联合研究基地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构建、联合项目规划、信息共建共享等方面,建立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支撑网格。

6.3 提升公共安全科学的基础研究能力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搞清楚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发展和破坏规律,建立有效的仿真模型,灾害的发生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在灾害面前并不是无法作为的,科学的预报和公众的充分准备是减灾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预警技术的重点攻关,为灾害防控和应急处置等提供精准的决策保障。

6.4 加大对公共安全事件的科技攻关力度

提升对新领域、新灾种事件的突击应变科技攻关能力,重视对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难预测性灾害的预测预报 预警技术研究,重视对大型复杂灾害的联合应急处置与保障技术的研究,重视对灾害发生机理的基础性研究,重视对 巨灾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重视国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建设等。

7 结论

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全球命运与共,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公共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绝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当前,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在多个国家频繁出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教训惨痛。要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各国在长期与灾害、灾难、事故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共建国际公共安全新秩序,建立国际共建共享的公共安全研究创新平台和国际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提出应对策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注重公共安全科技的国际攻关合力,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和国际化快速推进时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助力公共安全科技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要全面推进公共安全科技在可溯、可预、可测、可防、可控、可治等方面的合力攻关,开发更多的国际先进核心技术,拿出更多硬核产品,形成公共安全国际联防联控体系,为维护人类安全和全球化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共同建设平安的地球家园。

[1]张艳朋.大数据对公共安全管理方法论的变革[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5.

[2]余丽.国际公共安全责任分担的中国方案论析[J].中州学刊,2019(12):1-6.

[3]DARIUSZ B.The concept of public safety and order in the social and the humanities sciences[J].Journal of Modern Science,2018,38(3):221-236.

[4]刘助仁.美国、日本、俄罗斯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机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22(3):17-20.

[5]杨玲,范川川.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创新科技,2008,18(10):40-42.

[6]莫坤.浅谈国际工程企业海外公共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研究探索,2017(4):34-38.

[7]傅首清,梁爱民.信息化支撑环境下世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电子政务,2010(11):79-84.

[8]杜文.巨灾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研究[D].河南:河南理工大学,2012.

[9]陈建国,赵秀娟,范维澄.中国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及其在澳门的应用实践[J].科技导报,2019,37(23):17-24.

[10]范文.国外扶持公共安全产业的政策实践与启示[J].科技掠影,2012(11):54-56.

C939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3.032

2095-6835(2020)13-0084-03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灾害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电子测试(2018年18期)2018-11-14 02:31:20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突发事件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