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静,杨旭,陈洁雅
智能消毒机器人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隔离病房护理使用体验的研究
成静,杨旭,陈洁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120)
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分析资料。深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一线护士对智能消毒机器人的使用体验。调查发现,护士对消毒机器人的接受程度高,但是常见故障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少部分人对于消毒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持不确定态度。通过访谈提炼出4个主题,即智能消毒机器人能减少工作人员暴露风险;替代部分人力,减轻工作负担;需要加强临床使用能力培训;期望以后临床工作人员可以参与相关辅助类机器人的研发,同时研发具有更多的功能、更灵敏的操控感的机器人。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隔离病房使用智能消毒机器人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加强使用方法培训,改善使用体验;期望护士能参与智能产品的研发,开发更符合临床护理需求的智能产品。
消毒机器人;使用体验;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隔离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1]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截至2019-02-29,累计确诊79 389例,累计死亡2 838例。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传播迅速广泛,传播途径多,且传染性强,暂时没有特异性治疗[2],因此在疫情流行期间,做好隔离消毒尤为重要。为有效排查、隔离感染患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设立了疑似患者病房及确诊患者病房。在病区内每日进行空气、地面、物品消毒3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清洁。在工作中为减少工作人员执业暴露及防护物资消耗,首次引进智能消毒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工消毒工作。人工智能在性能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甚至存在与临床脱轨的现象[3]。为深入了解防疫一线护士对消毒机器人的使用体验,了解消毒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研究采用了问卷结合面对面访谈方式。在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问卷采用线上采集,报告如下。
消毒机器人采用过氧化氢干雾、紫外线及空气净化消毒,三种消毒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随意组合使用。机器人停放于污染区,清洁区内打开PDA连接机器人信号,通过PDA点选机器人执行消毒操作,机器人接受指令移动至选定区域,并执行消毒程序,消毒完毕机器人返回充电座充电。问卷派发纳入以下标准: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一线护士,使用智能消毒机器人大于3次;②接受过智能消毒机器人使用培训;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护士中目的性抽取7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符合纳入标准护士共24人,全部为本科学历,年龄为26~44岁。
对24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通过文献回顾[4-7]及实际情况拟定访谈提纲,访谈内容为:①您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有什么看法?②在使用过智能消毒机器人后您有什么感受?③您认为智能消毒机器人有哪些局限性和优点?④您对智能消毒机器人有什么期望?目的性抽取参与问卷调查的7名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顺序。与被访谈对象预先确认访谈时间,告知访谈环境要求及访谈时间,访谈过程中全程录音,并在24 h内采用Nivo12.0软件将访谈录音转录为文本形式,逐句人工核对、调整,直至与录音表达完全一致,并进行节点筛选和编码。
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8]:①反复阅读转录文档记录,熟悉资料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语气、肢体动作等;②逐字逐句分析资料,识别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有意义的句子并摘录出来;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构建节点和编码;④汇集编码后的观点,初步构建出主题;⑤对构建出的主题进行详细的描述,可加入参与者的原始语言;⑥将类似的描述进行比较,对相似的观点构建一个短语形成主题;⑦让受访者对主题结构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消毒机器人隔离病房内使用接受情况如表1所示。消毒机器人故障处理能力如表2所示。消毒机器人前景认知如表3所示。问卷调查对象中所有人均认为消毒机器人有助于减轻临床工作量、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消毒机器人在隔离病房中有存在价值;护士在故障处理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大多数人认为消毒机器人发展前景较好,少部分人对消毒机器人发展前景持不确定态度。
表1 消毒机器人隔离病房内使用接受情况
消毒机器人隔离病房内使用接受情况是/人次否/人次 您是否接受过消毒机器人的使用培训240 您认为消毒机器人在隔离病房内是否有应用价值240 您认为消毒机器人在隔离病房中使用能否减轻临床工作量240 您认为消毒机器人能否减少隔离病房内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240
表2 消毒机器人故障处理能力
消毒机器人故障处理能力全部可以处理部分可以处理全部不能处理 在临床工作者您能否处理消毒机器人的常见故障0222
表3 消毒机器人前景认知
消毒机器人前景前景不好,没有发展的必要前景很好,有发展的必要不确定 您认为消毒机器人在临床运用的前景如何0186
智能消毒机器人能减少工作人员暴露风险,接受访谈护士均表示在患者病房使用智能消毒机器人可以减少护士及清洁工人的职业暴露风险。护士1说:“在这种情况下(指COVID-19疫情爆发),使用智能消毒机器人之前,我们都需要人工推紫外线灯去消毒,而且含氯消毒液也需要人工喷洒,引进消毒机器人之后,可以减少我们进去隔离病房的频率和时间。”护士2说:“它(智能消毒机器人)消完毒,我们再进去更换床单位和清洁台面及地面就比较放心。”护士6说:“可以减少接触,减少我们感染的风险。”护士7说:“它(智能消毒机器人)可以很大程度的帮助我们,减少我们的暴露,同时也节省了物资。”
智能消毒机器人能替代部分人力,减轻工作负担。大部分护士认为智能消毒机器人可以替代部分人力,减少工作量。护士2说:“智能消毒机器人,解放了我们的双手,替代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机械化的工作。”护士6说:“像这类(智能消毒)机器人就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辅助工作,很有发展的前途。”护士7说:“它(智能消毒机器人)可以缓解一些我们的工作压力,代替我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需加强护士临床使用智能消毒机器人能力的培训,全部护士都希望加强培训,配备常驻工程师,提高故障解决效率。护士1说:“希望厂家能有常驻工程师快速解决护士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像医院有电脑工程师快速解决电脑程序等故障问题一样。”护士3说:“定期进行机器检测和保养,定期能组织护士进行培训。”护士5说:“建立一些常见故障处理的指引,或者有一些相关的人员在这里跟进或者培训。”
部分护士认为这类辅助机器人仍然有不足之处,期望以后临床工作人员可以参与相关辅助类机器人的研发,同时研发具有更多的功能、更灵敏的操控感的机器人。护士1说:“消毒机器人机身比较大,它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大,如果过道窄或有阻挡物时,它会卡在那里动不了,希望它的机身能更小巧一点,移动的灵活度更高一点。”护士2说:“希望消毒机器人能做得更细致,如果它可以伸很多手脚去擦拭这些物品表面、地面,可能会更好一点。”护士4说:“护理工作中,机械化的操作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也是造成我们护理工作量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我感觉目前在这方面领域研究还不是很多,所以我们能用到的好的智能产品也是非常有限的,希望以后有更多更好的产品可运用到临床中,减轻我们的劳动负荷。”护士6说:“在研发这种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临床采纳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意见,综合去开发,可能更利于研发一些新产品。”
所有护士对消毒机器人持肯定态度,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部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比如在走廊遇到阻挡物时无法继续前进,或者操控不灵敏等问题,让部分护士对消毒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持担忧态度。这可能与护士接触智能消毒机器人时间短、操控机会少、特殊环境下不方便近距离观察机器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关。有证据表明,在使用一些手术辅助类机器人时,随着不断积累机器人使用经验,可以减少控制和总操作时间[9-10],同样的,任何一种机器在使用初期都需要有一个磨合期,在使用消毒机器人时,也需要护士不断积累使用经验,提高对消毒机器人的操控能力和常见故障处理能力。在使用消毒机器人时也应该保障它的使用环境,清理消毒机器人前进路线可能存在的障碍物,积极与网络工程师沟通保证消毒机器人的远程操控的有效性。初期使用消毒机器人时应对使用对象进行专业、全面的培训,定期检测消毒机器人的性能,提供技术指导,与使用对象建立密切联系,及时处理出现的故障。
所有护士均认为智能消毒机器人的远程操控功能,减少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同时部分护士也考虑到紫外线和消毒液喷洒对人体的损害,认为使用消毒机器人替代了人力去执行消毒工作,可以避免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损伤。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在照射足够时长后能杀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病原菌和病毒[11],同时也会对人的眼角膜和皮肤造成一定的危害[12-13];过氧化氢干雾消毒技术已广泛运用于门诊、RICU、病房等医疗领域,并具有较好的细菌、病毒杀灭效果[14-16],同样,过氧化氢溶液会灼伤皮肤及呼吸道粘膜,刺激胃肠道等;远程操控使护士与消毒机器人处于不同的空间场合,消毒机器人预先对隔离病房内的空气及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减少了职业暴露风险的同时也避免了紫外线和消毒液对人体的损害。部分护士认为智能消毒机器人帮助了护士,减轻了工作量。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其在辅助护士完成一些机械化的简单工作的同时,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与患者进行护理与沟通,这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多项研究也表明患者每天的护理时间与综合死亡率呈负相关[17-18],在解放机械化工作的人力后,势必有更多的人力投入到与患者相关的护理上。
所有护士均提到希望能够加强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培训。在培训后护士可辨别常见故障并处理,但是,护士并不熟悉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一些程序类的故障仍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处理。智能消毒机器人是一种电子产品,它不具有人的思维,需要人操控,在对智能消毒机器人使用进行培训时,采取了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方式,类似研究也表明操作培训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19]。同时,为了规范使用消毒机器人,应建立使用流程,明确其使用环境、注意事项、常规监测、日常保养方式等,以确保消毒机器人发挥最佳的消毒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辅助于临床治疗、手术、功能锻炼等的机器人[20-23]开始运用于医疗行业,在护理行业相关辅助类机器人运用最普遍的是配药机器人,配药机器人的辅助性能也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24],亟待开发其他辅助于护理的人工智能产品。要研发符合使用人群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必须对使用对象的需求有所了解,护士参与到与护理相关的人工智能的研发过程中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发展趋势。尽管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技术进步,但是也面临了技术的拟人化、对社会伦理的挑战、研发的高成本和医疗从业人员对智能化产品的接受程度等问题的考验[25]。
在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智能消毒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问题必须由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员才能解决。使用智能消毒机器人时,需加强操作培训,建立标准化流程,明确使用环境和注意事项。在开发人工智能产品的过程中,期望护士能参与其中,开发出更多、更符合临床护理的智能产品。
[1]魏星.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感染的疾病名称[J].中国科技术语,2020,22(1):60.
[2]徐宝丽,管甲亮,术超,等.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6):1-6.
[3]郑红颖,杨艳,倪佳琪,等.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3):454-458.
[4]LIANG H F,WU K M,WENG C H,et al.Nurses' views on the potential use of robots in the pediatric unit[J].J Pediatr Nurs,2019(47):58-64.
[5]王涛,季梦婷,仇晓霞.肿瘤科护士对智能静脉药物配置机器人使用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34(10):70-72.
[6]WANG R H,SUDHAMA A,BEGUM M,et al.Robots to assist daily activities:views of older adul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their caregivers[J].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2017,29(1):67-79.
[7]MELANIE B,MARIE B,JOANNA B,et al.Robotic seals as therapeutic tools in an aged care facility: a qualitative study[J].J Aging Res,2016(20):1-7.
[8]刘明.Colaizzi七个步骤在现象学研究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11):90-92.
[9]TURCHETTI G,PALLA I,PIEROTTI F,et a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da vinci-assisted robotic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J].Surgical Endoscopy,2012(26):598-606.
[10]BYRN J C,HRABE J E,CHARLTON M E.An initial experience with 85 consecutive robotic-assisted rectal dissections:improved operating times and lower costs with experience[J].Surgical Endoscopy,2014(28):3101-3107.
[11]SZETO W,YAM W C,HUANG H B,et al.The efficacy of vacuum-ultraviolet light disinfection of some common environmental pathogens[J].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20,20(1):981-986.
[12]DO-HYEONG K,JAI-DONG M,WON-JU P,et al.Case series of keratitis in poultry abattoir workers induced by exposure to the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lamp[J].Ann Occup Environ Med,2016,28(1):9-14.
[13]INYOUNG K,YU-YING H.Ultraviolet radiation-induce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regulation of DNA damage repair and inflammation[J].Genes & Diseases,2014,1(2):188-198.
[14]吴柳,罗娟,杨竹兰,等.汽化过氧化氢用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终末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2):902-904.
[15]孙启华,刘峰,张玉霞,等.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机对妇科门诊手术室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9):811-813.
[16]HECKERT R A,BEST M,JORDAN L T,et al.Efficacy of vaporized hydrogen peroxide against exotic animal viruse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7,63(10):3916-3918.
[17]FILIP H,PETER V B,KOEN D M,et al.The impact of nurse staffing levels and nurse's education on patient mortality in medical and surgical wards:an observational multicentre study[J].BMC Health Serv Res,2019(19):864.
[18]YIA-WUN L,WEN-YI C,JWO-LEUN L,et al.Nurse staffing, direct nursing care hours and patient mortality in Taiwan:the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outcome study[J].BMC Health Serv Res,2012,12(1):44.
[19]罗敏,谢燚,陈晓卿,等.医护团队仿真模拟培训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配合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136-138.
[20]BROADBENT E,GARRETT J,JEPSEN N,et al.Using robots at home to support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8,20(2):e45.
[21]LI C Q,ZHOU B,HAN Y,et al.Robotic sleeve resection for pulmonary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018,16(1):74.
[22]SWAIN S K,KOLLU S H,PATOORU V K,et al.Robotic ventral rectopexy:initial experience in an indian tertiary health-care centre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Journal of Minimal Access Surgery,2018,14(1):33-36.
[23]SALE P,DE P M F,LE P D,et al.Robot-assisted walking training for individual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 Neurol,2013(13):50.
[24]LAURA D M,LAURA P,GIACOMO C,et al.The robot at the side of the nurse: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J].Ital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5,41(Suppl 1):A8.
[25]CRESSWELL K,CUNNINGHAM-BURLEY S,SHEIKH A.Health care robotics: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key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8,20(7):e10410.
TP24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3.011
2095-6835(2020)13-0028-04
成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士长。
杨旭。
〔编辑:严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