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恩重·儿女情深
——评《江湖儿女》

2020-11-28 13:10王前超上海戏剧学院上海200040
流行色 2020年3期
关键词:巧巧炮灰樟柯

王前超(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给我们还原了金庸、古龙笔下的武林江湖,《笑傲江湖》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可见,江湖由“人”构成,有多少位看客,他们的眼中就有多少个“江湖”。

江湖中没有是非,没有黑白,甚至也没有善恶,所谓的泾渭分明只是曾经存在于某些人心中的一池春水,舀一瓢喝了是什么味道,那股味道就是江湖了。可无论是什么味的江湖,关二爷永远都是江湖里的神。万里功名,情深义长,在《江湖儿女》里,斌哥看重前四个字,而巧巧看重后四个字。贾樟柯在《江湖从头说》里写道:“‘江湖’意味着动荡、激烈、危机四伏的社会,也意味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儿女’ 意味着有情有义的男男女女。写下‘江湖儿女’四个字时,我好像潜到了自己的情感深处。我眼前一直是小东和他的女朋友骑着自行车的身影。他们以身相许,如此红尘笃定。”《江湖儿女》与三年前贾樟柯的另一部电影《山河故人》有着巨大的相似,同样的三段式叙述,同样的横跨十多年的时间叙事线,主人公的命运同样的颠沛流离。《江湖儿女》的起因是一把枪,讲述了山西道上的 “大佬” 斌哥和他女友巧巧的故事——人的命运就是一场巨大的流离失所,失而复得也终将离去。

廖凡和赵涛无疑是这池波澜起伏的春水中最动人也最悲情的鸳鸯。廖凡饰演的斌哥在年轻时爱的浅薄,想的是如何在道上扬名挣钱,而身边的女友巧巧,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个黑道大哥的标配罢了。影片的开始,一帮兄弟,一个场子,一尊关公,一杯薄酒,四个大字 “其利断金” 告诉了我们,这就是当年的江湖,而彼时的巧巧跟随着斌哥出双入对,她不明白江湖,眼里只有她的斌哥。直到街头那一声枪响,为了保护斌哥,巧巧因鸣枪而入狱五年。枪不是她的,但是当她举起枪的一刻,她既显了对斌哥的 “情”,又明了江湖的 “义”。

对于所谓的 “江湖中人”,巧巧起先并没有这样的身份认同,当斌哥握着她的手开枪时说:“现在你拿着枪就已经是了。”枪作为“江湖人”的身份标记,在街头响起的那一刻,就在巧巧的身上打下了强烈的烙印。也是在斌哥与黑帮的火并中,巧巧完成了自己由“风尘女”向“江湖人”身份的转化。当两个帮派火并,其中一名帮派大佬需要女人出来维护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名大佬的没落。巧巧虽然进了监狱,但她“江湖人” 的地位已经崛起,影片至此,叙事的重心开始放在了巧巧身上。

巧巧开枪救下斌哥,为了斌哥甚至不惜顶罪入狱五年,可是斌哥一次也没有去牢里看过她。奉节宾馆一叙,物是人非,斌哥说 “我已经不是江湖人了”。他亲手把她推入这个污浊的 “江湖”,自己却又泰然置身事外,看着巧巧一个人在江湖这滩烂泥里摸爬滚打。奉节的那个晚上,两个人始终不曾正面相视,体态姿势始终保持着一种 “局促地错位”。在这场戏里,斌哥始终不曾直视巧巧。这种 “错位的关系”,反映在江湖文化里便是对江湖崇尚的 “男尊女卑” 传统的逆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便是对一段不平等的爱情的寿终正寝。巧巧明白了:对于斌哥来说,最重要的是江湖里的威严和面子,是金钱和地位,从来都不会是她!于是她说出了那样的一句话 “咱俩再也没有任何关系”,而斌哥拉错手的细节,对于当时脆弱敏感的巧巧而言是致命的,拉错的手终结了这一段 “错位的关系”。

还记得当初巧巧和斌哥第一次去火山边的时候:

巧巧:“你说火山灰是最干净的吧?”

斌哥:“有可能。”

巧巧:“经过高温、燃烧,烟灰不就是最干净的。”

斌哥:“这鬼地方,成了炮灰也没人知道。”

巧巧:“你有枪,还怕别人把你灭了?”

斌哥:“有枪的人才死的快。”

看完电影你就会发现,这段对话其实早早就暗示了结局。火山就是江湖,正如导演贾樟柯的这部电影的英文译名《Ash Is Purest White》,在这个江湖里,斌哥最终成了炮灰,巧巧却经过高温、燃烧,成了最干净的火山灰。

无论是曾经的巧巧还是后来的斌哥,无论是曾经的斌哥还是后来的巧巧,不过都是江湖里游移不定的浮萍。他们都是平凡的,是时间的炮灰,在上帝的眼皮子底下用力活着,那个监控就是上帝视角。上帝是一个导演,只有少数人的生活片段会被剪接到电影成品里,他们成为了英雄,留名史册。而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会被当作无用的素材闲置在仓库里,他们成为了炮灰,被丢弃,遗忘。但是贾樟柯试图告诉我们——Ash is purest white,我们炮灰的生活也很美。

贾樟柯曾经在采访中说 “他希望观众把微笑挂在脸上,滋味留在心底”。《江湖儿女》的功夫深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慢慢地品。就如同离开奉节后满心绝望的巧巧,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遇到了徐峥饰演的骗子。本以为是一段罗曼蒂克的开始,没想到却是你瞒我瞒的勾心斗角。其实巧巧也早已洞悉骗子的身份,却还是愿意跟随他去新疆,原因无他,只因江湖多戏谑,儿女几多痴。谁不想在溺水的绝望下抓一根救命的稻草呢?新疆、新人,于巧巧而言那是希望。火车上有一处细节值得玩味,巧巧说自己见过UFO,这当然可以和《三峡好人》联系起来,进而鼓吹贾樟柯构建了一个所谓的 “电影宇宙”,但我更愿意把UFO 理解为巧巧和小卖部店主之间关系 “错位” 的开始。因为巧巧见过的UFO 是在骗子落座后扔到桌上的杂志封面上的,可见巧巧也在对骗子撒谎。当两人同时都怀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时,错位便发生了,同样的,“江湖” 也在此刻相遇并悄然发生。我们可以见到,当骗子知道了巧巧 “囚徒” 的真实含义后,他开始觉得自己对这个美貌女人的掌控力变得不可预估了,他打心眼儿里慌了。于是,他故意选择了 “装睡” 这个最为疏远巧巧的姿势。如果说此前斌哥拉错手的举动,是 “巧妙的无心” 之举,那么此刻徐峥扮演的骗子的举动:压低帽檐、拉高衣领、双臂环抱,倚靠车窗都显得那么刻意与直白,这是 “赤裸的存心” 之举,在巧巧的眼里显得那么刺眼。她选择了离开,再次从“错位的关系” 里抽离。就像她在荒野中看到的UFO,新的生活在恍惚、游荡之后,转瞬划过消失。

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贾樟柯为 “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小武》之后,一部又一部的贾樟柯电影,《站台》《世界》《三峡好人》……都在尽力呈现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困惑的、焦灼的个体生命。戛纳首映后,有媒体称这部电影为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中国版《美国往事》。但导演所要展现的价值观与时代情愫,却远远不是《美国往事》可比的。

江湖、儿女!看似并列式叙事,实则本身就是 “错位” 视角下的产物。江湖永远没有一处地方是干净的,但儿女们的心是柔软的、干净的,只是我们把他们放到 “江湖” 这么一个文化语境下去观察,儿女也就变得陌生与遥远了。巧巧从山西出发,经过三峡、新疆,最后又回到了山西,但这长达7700 公里的旅途,用了17 年的时间,这17 年里,江湖没变,人心却变了。斌哥从一介豪强变成了社会底层,而巧巧从一介风尘弱女子变成了能顶半边天的女中豪杰。巧巧一路经历了什么?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看到的景象去努力还原整个过程,她被同行的人偷过钱包,被摩托车司机调戏过,遇到过自称旅游开发商的骗子,在这种环境猛烈的激化下,一位新的江湖女性诞生了。这就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最强烈的 “错位”——江湖儿女身份的最终转化。

贾樟柯镜头里的江湖是很有画面感的。它存在于二十年前的KTV、麻将馆和坟头蹦迪的丧礼上,也存在于二十年后的老城旧房和微信语音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没有消亡,只是换了一种滋味。这个浪漫主义的词汇延伸到现实语境里,就是每一个人的离合悲欢。但巧巧眼中的江湖似与他们不同,没有许多虚名,她的江湖无非情义二字。没有拿枪前,她说我不是江湖人,她只是江湖大哥的女人。开了枪,顶了罪,好像是纳了投名状,从此一生江湖飘泊。

斌哥在轮椅上问:“你恨不恨我?”

巧巧回答:“对你无情了,也就不恨了。”

斌哥再问:“那你为啥收留我?”

巧巧答:“江湖不就是讲究一个义字,你不在江湖了,不懂。”

贾樟柯说,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情义二字,情和义是可以分开的。如他所说,“江湖代表奇异的旅程、险恶的世界;儿女是其中的人。古老的词组让我感觉到一种命运的延伸”。情不知所起,也常常不知所踪,然而 “义” 字却是巧巧守住的江湖,可是于斌哥而言却是不够的。他以为巧巧对他还有情,可当巧巧挣脱了他紧握的手,他才知道自己错了。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留在巧巧身旁。他是要做大哥的人,麻将桌上的位置互换是他不能接受的命运,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挣一挣。

江湖于斌哥,要功成名就;于巧巧,只求义薄云天。

《江湖儿女》的镜头,直白、真实,甚至都没有任何渲染。初看时,你会有点不适应这种镜头感,因为我们早已经习惯了那种被修饰的华丽而完美的镜头,每一帧画面都经过了细心的处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樟柯只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用镜头安静地记录着这个时代已经被遗忘或者正在被遗忘的东西,而甚少加以评判。当人们都习惯了当评判者在旁边指指点点发表言论时,能够安静地只是作为旁观者或亲历者简单而详实地记录着,显然更为稀缺。毕竟评判是简单的,而且会有很多的自我满足感。

《喋血双雄》里周润发曾经说 “我们都已经不适应这个江湖,我们都太念旧”。吊诡的是,《江湖儿女》里念旧的反而成了最后的“江湖中人”。斌哥一辈子要的是江湖上的“面子”,而巧巧身为一介女流,她要的只是一份情义,一份安定。“一生很短,只够爱一个人;一生很长,用来找一个人。” 正是这份情义让她当初义无反顾地替斌哥坐牢,也是这份往日情支撑着她苦苦追寻。

当斌哥问巧巧为何还收留他时,巧巧望向远方想了很久,说 “江湖人讲究的是义气”。昔日的女流接下了昔日黑帮大哥的盘口与家当,错位的身份与蹉跎的岁月最终重合,意味着不管过去的情多深憾多长,最终都淹没在了时代的浪潮中,徒留一地唏嘘。

或许,这是一部非标准意义上的江湖,然而又或者是最接近真实的江湖。而这些江湖中的男男女女,又何尝不是人性中挣扎与泅渡的江湖儿女呢?

一世的悲喜交集,我会在江湖等你。一生的崖间浪里,今生所爱的凭据。

锋利,柔情,江湖气,或许这就是贾樟柯电影最好的模样。

江湖人,江湖见;江湖事,江湖了。

猜你喜欢
巧巧炮灰樟柯
落汤鸡
凶爸爸
江雪的诗 〔组诗选二〕
BOX OFFIcEBOMBING AT THE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贾樟柯:走西方
贾樟柯:我的电影基因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