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安妮(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王小亭(1900—1981,Newsreel Wang),又名王海升,出生于北京。中国早期著名电影摄影师、新闻摄影师。早年赴美国留学,学习摄影技术。他曾从事旅行摄影方面的工作,并在《良友》《大众画报》等杂志上刊登过旅行摄影作品。虽然,其最为人熟知的是以《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为代表的新闻摄影作品,但是王小亭的摄影之路实则不限于此,它是更为丰富,更有待于被挖掘的。
“余性好游,登山涉水,探险旅行,更所喜也。”①1923年春,给予自己此番评价的王小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行八人(其中三个外国人)一齐前往中国西北进行长期旅行,开启了一段颇为艰辛的探险之旅。他们自上海出发经北京到包头,再由包头艰难跋涉到达宁夏,历时二十四天。约四星期后,从宁夏行至蒙古王爷府。此地为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风沙甚大,环境恶劣,王小亭与同伴多乘坐骆驼行进。数日后,水尽粮绝,处境艰难,他们只能猎取野兽和宰杀所乘骆驼饱腹。之后到达凉州,始见人烟,在一小镇上稍作休整,才舒坦些许。继而驾马前往甘州,直至迪化,自此行程已过一年。漫长的旅途,不仅有恶劣的自然环境阻挠他们行进的脚步,还时常遇到贼人,不过有各地官长派兵保护,人身安全倒也得到了保障。
王小亭等人行至新疆时,已入山穷水尽之境。旅途艰苦,不言而喻。然而,于王小亭而言,探险旅行走这一程,本是他所喜所愿之事,如今愿望达成,虽历经千辛万苦,仍甘之如饴。更使其感到欣慰的是,这一路走来,他与同伴拍摄下许多照片,可谓是无价的收获。为防途中有所遗失,这些照片先从新疆邮寄回了上海,而王小亭等人则从新疆回到甘肃,准备随后返回上海。然而 “计划” 难敌 “变化”,王小亭一行人途遇班禅活佛,得其热情招待,并且赠予他们护照,相劝一同前往西藏,他们再三考虑后,决定继续探险之旅,同班禅活佛共去西藏。
其实,王小亭并非是最早拍摄中国边地的摄影师。早在1905 年,晚清医官全绍清就用相机揭开了西藏神秘的面纱。他用照片将西藏人民的风俗、宗教、服饰、军事等情况记录下来,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所刊载,成为第一个用照片向世界介绍西藏的人。在王小亭之后的另一位活跃在中国边地的摄影师——庄学本,则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考察,留下了大量照片和调查报告等。而王小亭最早以新闻图片报道的形式展示了中国的边地。1926 年5 月,《良友》画报第4 期刊载了王小亭叙述此次西北探险旅行经过的文章和这期间所拍摄的部分照片,名为《王君探险记》,这是我国较早的摄影报道。
1933 年至1934 年,《大众画报》连载王小亭的专题摄影——《中国游记》,共十二期,分别是《三峡天险》《蜀道难》《西藏新年之鬼神舞》《贡嘎雪山》《男惰女勤之打箭炉》《四川茶与西藏人》《川边行猎》《失去的热河》《猓夷族》《游牧生活》《北平印象》,以及用其所摄照片拼成中国地图的最后一期——《美丽的中华》。
王小亭在第一期《三峡纪游》里提到自己从事摄影旅行职务十年来,已经游遍中国22 个省份,而在《大众画报》发表的照片与文字将侧重于 “边疆的风土人情和游人少到的山川胜迹”②。由此可见,这12 期《中国游记》不是王小亭旅行摄影作品的随意整合,而是有主题性地进行选择和发表的。在游记中,王小亭提到自己曾经为了拍摄三峡风景而雇民船涉险行进,并感到尽兴。这与他去西北探险虽常处于绝境,却仍然为拍摄到照片而满足的心情是一致的。可见其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和对摄影发自内心的热爱。在第二期的《蜀道难》中,“天桥:铁索桥长数百尺摇曳空际”“栈道行人步步留”“悬桥攀渡:悬命空际下临深渊” 等表现蜀道险峻之势的照片,令人心生畏惧,胆战心惊,而王小亭却仍然乐在其中,“途中有些地方,人迹都不到,可是我毕竟也尝尽了蜀道的滋味”③。可谓是 “摄影痴人” 了。
在之后的几期《中国游记》中,王小亭用图文的方式分别介绍了西藏新年的 “打鬼” 仪式、四川可同五岳齐名的贡嘎山、被称为 “打箭炉” 的康定和藏民女勤男惰的日常生活、川藏的茶贩、川边的打猎情形、热河的历史和沦陷、川贵间的猓夷族、西藏人民的游牧生活、北平风味等。由于前11 期都是中国边地人文、风光的展现,故王小亭别出心裁,在最后一期特别挑选出自己拍摄的能分别代表各省特色的照片,制成中国地图。
王小亭这种迎难而上,喜好拍摄人迹罕至处景色的风格倒是与英国著名风光摄影大师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1876—1944)颇为相似,其于1926 年出版的《扬子风景》也是记录了部分偏僻的长江流域的风景,获得好评。或许,这种骨子里具有冒险精神的摄影师更能发现为众人所不知晓的美,带给世人以惊喜。
1937 年8 月28 日,当时王小亭是美国米高梅公司《今日新闻》报的电影摄影师,他用 “埃尔莫” 电影摄影机拍下了一个坐在上海南站地面上号啕大哭的小孩,此时火车站已被日军轰炸为废墟。随后王小亭托美国军舰将胶卷带到菲律宾马尼拉,再交航班转送到美国纽约。米高梅公司截取这一画面制成照片,命名为Chinese Baby(《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在报刊上发表,著名的美国《生活》画报以整页篇幅刊载。据统计,约有1.36 亿美国人看到了这张照片。它还被《生活》杂志收入《生活摄影文库》。这幅影片中的截图画面将王小亭的新闻摄影事业推向顶峰,使他享有国际知名度,但也使其遭到日军的污蔑和通缉,被迫于1938 年携全家逃往香港。然而,他的漫长硝烟路并不止于此,也非始于此。
万国新闻通讯社于1925 年左右,聘请王小亭为特约摄影记者,一说是担任范济时(Varges)的助理和中文秘书(一说二者兼有)。有文章指出王小亭是在1927 年结识范济时并加入万国通讯社,但在1926 年12 月25 日第18 期的《天民报图画附刊》和1926 年第71 期的《中国摄影学会画报》就已经刊登了范济时拍摄的名为 “特约记者王海升君在开封龙亭摄曹锟六五寿影” 的照片。因此,王小亭结识范济时和加入万国通讯社的时间至少是在1927 年之前。总之,王小亭终于是走上了战地新闻摄影的道路。
“我前往各地拍摄,希望用镜头记录下这个动荡的中国社会。”④骨子里爱冒险的王小亭,战场的枪林弹雨阻挡不了他,硝烟愈是弥漫的地方,越是活跃着他的身影。“王小亭于1930 年被《申报》聘为新闻摄影部主任,在其协助下,《图画周刊》创刊,用橡皮影写版印刷新闻照片的方法,使该报销量大增。”⑤
王小亭拍摄过1926 年至1928 年间进行的北伐战争、武汉反英运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等重要事件。1928 年,他也以万国通讯社记者的身份前往济南,记录下 “五三惨案” 的画面。1929 年的《西北战事真相》是他记录的 “蒋冯战争” 的情形。1931 年,他奔赴锦州前线采访,客观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情况。1932 年 “淞沪抗战” 中英勇杀敌的十九路军,1937 年10 月,奉命与日军血战4 天4 夜的国民党团长谢晋元和该团主力,都被他拍摄下来。
据相关资料显示,王小亭逃往香港后,“曾跟随英军和美军拍摄过新加坡、菲律宾和婆罗洲的战事,后又同陈纳德的‘飞虎队’到过桂林。1942 年9 月,他和美国记者西奥多·怀特(白修德)以及杰克·贝二登被美国驻中缅印派遣军司令部任命为随军记者。”⑥之后王小亭继续他的电影摄影事业,“任米高梅公司驻台湾主任摄影师,拍摄了《台湾樱花盛开》《章嘉活佛火化》等影片。”⑦1981 年(一说1982 年或1983 年),王小亭在台北去世,结束了其不凡的一生。
王小亭,这位活跃在20 世纪的中国摄影师,为他所奋斗的摄影事业,被捕过,也被炸伤过,可他始终怀揣着对摄影的热爱和冒险精神,在动荡的社会中,记录下众多难能可贵的画面,其大量的战地摄影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同时,他也是一名专业的电影摄影师,因这方面的资料尚缺,暂且不述。然而,王小亭新闻摄影之外的探险旅行摄影作品也是十分精彩的,他是一位优秀的探险家。他不仅是战火中的勇者,也是自己人生中的勇者。王小亭,这一在中国摄影史中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摄影师,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仍然有限,可见有关中国摄影史的研究,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注释:
① 王小亭. 王君探险记[J]. 良友,1926(04):11.
② 王小亭. 三峡纪游[J]. 大众画报,1933(01):16.
③ 王小亭. 蜀道难[J]. 大众画报,1933(02):14.
④ 徐百柯. 民国那些人[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64.
⑤ 董太和.《中国娃娃》照片不是摆拍的!(下)[J]. 照相机,2008(09):79.
⑥ 展江. 上海滩浴血 新闻片称王——记国际知名摄影记者王小亭[J]. 百科知识,1994(02):16.
⑦ 袁舒. 王小亭:动荡中国社会的记录者[J]. 青年记者,2013(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