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波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1)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 号)、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 (教职成【2019】6 号)(简称“职教20 条”)和教育部《关于做好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职成司函【2019】36 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和要求,2019年4月,全国高职院校启动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5 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首批1+X 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称)制度试点工作[1-3]。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于2019年在第1 批次和第2 批次1+X 证书试点中,成功申报4 个证书,并组织完成两个考核站点申报及对应证书考核考务工作;至2020年4月,在第3 批试点中成功申报12 个证书。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设立于2003年,是天津市“十一五”和“十三五”高职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17年内涵式发展,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实训、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专业底蕴。本文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申报和建设首批物流管理1+X 中级证书试点的实践为例,对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当前高职院校正在陆续开展的各批次1+X 证书试点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响应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要求,为深化复合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首批启动试点的5 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成功申报成为物流管理1+X 证书首批试点院校。
物流管理1+X 证书试点建设流程包括培训试点申报与准备、考核站点申报和建设、培训考核设备升级与改造、师资培训与考评员申报、学生培训与考核共五项工作。
1.1.1 培训试点的申报与准备
申报同时启动学校和专业两个层面的工作,专业建设和试点申报两手抓。(1)学校负责协调和管理。学校层面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由教务处牵头1+X 证书制度工作,二级学院作为试点实施主体推进实施落地工作;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考试考核工作。(2)物流教学团队负责证书材料的准备和申报。专业层面由教学团队制定甘特图确定任务时间节点,对应物流1+X 中级证书内涵要求,在开展社会企业调研、进行专家论证和专业建设方案研讨的基础上,围绕证书培训标准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完成试点材料申报。将物流管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涵与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比对,搭建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和物流1+X 技能证书要求相匹配的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调整与认证内容相匹配的课程大纲或课程标准,并在实践周开设1+X 物流综合实训课程。
1.1.2 考核站点申请与建设
选派教务处考核技术人员参加考核站师资培训,领会考核站点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和管理要求,与负责提供考核技术支持的组织机构进行对接;会后针对考核站点的申报条件和要求,由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负责牵头、物流专业教学团队辅助进行考核站点材料的申报;申报之后,对照管理要求及考务流程,逐项落实考核站点设备的配备和考评员的培训和申报工作。
1.1.3 培训考核设备升级与改造
将物流管理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融入到学校优质骨干专业建设大项目中,在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对标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实训设备要求和考核站点设备要求,利用财政投入资金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补充升级改造物流实训室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与1+X 证书培训考核以及物流技能大赛实现有效对接,抓住机遇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
1.1.4 师资培训与考评员申报
培训试点和考核站点都需要配备规定数量的经过培训达到合格要求的培训师资和考评员。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与牵头物流管理1+X 证书的培训评价机构北京中物联加强沟通与合作,先后派出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5 人次参加1+X 师资培训班学习,派出教务处考务技术人员参加考核站培训班学习,为后续开展试点培训和站点考核工作储备师资和考评人员。
1.1.5 学生培训与考核
根据北京中物联公布的考核计划并结合学校教学进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参加考核的时间为12月初。根据考核时间节点,制定学生培训工作方案。培训实施过程分为3 个阶段:(1)准备阶段。主要任务包括:联系出版社,采购培训教材;对学生开展考证宣传和动员,普及理念,宣传政策;培训团队确定培训教学分工;根据培训指南,进行教学研讨和培训备课;复印学生培训资料和模拟题。(2)普训和选拔阶段。因12月初大三学生正在参加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无法参加首次试点的培训和考核,首先选择大二学生作为试点对象进行全员培训。根据普训结果,并参考学生学业排名,选拔申报的学生参加考核。(3)考前集训阶段。收集培训信息和模拟题,对86 名考生分模块进行强化理论集训和实操集训。(4)考核阶段。组织学生报名,按照取证要求参加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于2019年4月至12月期间申报并建设完成物流管理1+X 证书培训试点和考核站点,完成了首批物流管理1+X 中级证书培训,选拔86 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加了考核鉴定,有约70%学生通过了考核并获得物流管理1+X 中级证书;并在2020年继续申报成为物流管理1+X 证书试点院校。
借助首批1+X 证书试点的契机,物流管理专业完成了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开发了较为完善的与物流管理1+X技能证书内涵相匹配的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改造完成了与培训和考核要求相配套的实训室,配备了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实训设备。围绕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正在建设和完善配套的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同时锻炼了教学队伍,提升了教学团队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的多重能力,实现了申请1+X 试点项目之初确定的“建设开发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提升专业实训条件和实训能力、提升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的目标。后续将围绕1+X 证书制度的标准和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并继续结合社会行业企业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铺垫基础和征询建议。
首批物流管理1+X 证书试点的实践,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后续推进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探索中找到解决办法。
(1)增加证书的含金量,搭建校企互认联盟。这是保障1+X 证书制度能够长久实施推进的基础条件。不同于高职院校之前实施的主要是为了深化学历证书实践操作内容的双证书制度,1+X 证书制度设计宗旨是引导学习者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构建学分和证书之间的转换机制鼓励终身学习,另一方面根据职业规划需求考取同行业中不同职业领域的技能等级证书,以社会和企业共同认可的证书作为入职条件或者作为行业认可的能力标准,拓宽就业创业渠道[4],增加职业竞争力。这就需要搭建由行业(企业)、院校组成的学习成果互认联盟,促进证书、学分互认,推进资源共享,使证书具有社会、企业和学校都认可的含金量。
(2)证书培训考核合理收费,保障可持续发展。这是保障1+X 证书制度能够长久推进实施的物质基础。1+X 证书制度的推进实施,涉及学校、培训评价机构以及企业和社会各方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和更新。物流管理1+X 证书首批试点,采取了政府补贴、机构和学校对学生培训考核全部免费的方式,但免费的形式很难维持证书的长久可持续推进和实施。从长远角度需要本着公证、公平原则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兼顾学员(学生)、学校、企业、机构和政府在1+X 证书实施中的利益并保障证书可持续循环良性推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