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微博、微信以及各类资讯类App层出不穷,不仅改变了我国原有的新闻行业格局,更重要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可以在任何平台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越来越多的快餐式新闻令人们眼花缭乱,对媒体而言,谁抓住了受众的眼球谁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于是,越来越多的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不择手段,部分放弃甚至丧失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标题党大行其道,以偏概全,甚至颠倒黑白,搞虚假新闻,新闻乱象不断出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媒体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是变得无足轻重,而是更加繁重,更加重要,对媒体人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1]。
毫无疑问,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的出现,使得人人有机会发布信息,可以随时将看到的记下来、拍下来,信息的量级几乎呈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信息的碎片化、情绪化等问题。尤其是关于医患矛盾、城管与商贩等重点群体的新闻报道,稍有风吹草动,在真相还没明了的情况下,一经社交媒体发酵就会出现很多真伪难辨的信息,给社会造成舆论混乱和不稳定的乱象。
比如最近的一则新闻“北京西城警方:积水潭医院一患者与医生起纠纷,争执中将医生手机打落”,事件一出,迅速登上各大网媒的重要位置。不明所以的人们看到这则消息,以为又是医生不作为“惹怒”了患者,于是打落医生手机。事隔一天后,北京晚报对此事做了详细报道,采访了知情人士,原来是女子在急诊时要求优先救治,但医生诊断其为轻微肌肉拉伤,无需做特殊处理,女子坚持要做超生检查未果便不依不饶,还要求医生道歉。并且还配上了现场视频,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自然而然让那些想拿此事做文章的人闭上了嘴巴。
又如“华商汉中”在疫情期间的报道《孩子出生不到20天,他却主动申请投入抗疫一线》,稿子标题是以第三个故事洋县辅警在孩子出生不到20天,就主动申请到疫情检查点执勤的内容拟定,文中另外一个故事是西京医院护士在大年初一辞别不到两岁的双胞胎儿子,返岗工作。但编辑在报道整合过程中,因工作仓促,将这两个事件混淆,于是文中出现“20天双胞胎问‘妈妈干嘛去了’”的表述,引发诸多误解。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作为地方官媒的公信力,降低了自身的信任度。
一项调查表明,人们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取信息后,70%的人会再利用传统媒体验证其准确性。所以记者在面对有争议的新闻时,必须第一时间跟进挖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来龙去脉主动公开。
舆论是脆弱的、多变的,就像是海水,一旦控制不好就可能殃及自身[2]。新闻记者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需要通过新闻来引导舆论的走向,不能抱着新闻热度越高越好的心态,而是要善于挖掘新闻背后所反映的事实和其真实意图,从而达到引导主流社会舆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目的。
新闻媒体树立大局意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通过生动而真实的新闻报道,充分展示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展示人们的精神风貌,使百姓从中感受到鼓舞,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信心,激发斗志[3]。
2020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全部脱贫,不仅是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重要承诺,也是我国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扶贫工作进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扶贫工作的进展如何?各地扶贫的经验是什么?扶贫工作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都需要媒体人去关注、去报道,不仅便于各地扶贫工作者交流经验,还能及时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驻村干部不作为等现象,有效推动我国扶贫工作的顺利展开。
比如人民邮电报的报道“艰苦不怕吃苦,网络扶贫担使命”,记者们跋山涉水深入青海、甘肃等一线贫困地区,从“网络之困”的角度讲述了甘肃电信为国家级贫困地区甘肃临夏州消除信息鸿沟、修通信息致富路所做的努力。高寒和缺氧是阻碍网络建设的两大敌人,电信人不畏恶劣的气候和环境,在雪域之巅埋头苦干,三年时间实现临夏全部乡镇100%全光网覆盖,至少30万家庭享受到无线Wi-Fi和高清电视等服务。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传播规律,过去那个信息闭塞,你说我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一名媒体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还要同时拓宽新闻报道的领域,丰富报道题材,多聚焦热点,追踪热点,简而言之,人们关心什么媒体重点报道什么。
此外,新闻报道在语言表达上还应尽量贴近受众,在不违背新闻事实和伤害新闻公信力的前提下,语言使用尽量平实朴素,多用网络热词,以便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比如新华社的报道 “小习惯培养大文明——青海西宁开学季加强节约意识教育见闻”,报道了西宁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在秋季新学期开学以来,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孩子节约用餐、杜绝浪费的饮食习惯。事件虽小,但这种体现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报道,不仅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同样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题材。
又比如新闻“剑指用药不合理!北京:总药师,干得漂亮!”通过“干得漂亮”这种平实口语化的表达,不仅容易引起用户的关注,还准确概括了总药师剑指四大不合理用药的违规现象,对总药师的行为做了高度评价。
新媒体时代,人们更愿意在了解一件事情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立场,而非跟着你的感觉走。因为带有个人倾向的评价会影响读者的思维,读者会将自己的想法放在同意记者或者反对记者的阵营,这样就造成了两者的对立,有时候记者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与社会有分歧的或者相悖的,这样的新闻不但会影响读者的判断,还可能会为记者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2]。
因此,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时一定要以中立的态度去看问题,当新闻记者将自己带入某一个角度去进行事件的整理和思考时,很容易失去视野看不到其他的方面,这样写出的新闻也会是片面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记者不能有自己的立场和倾向,而是一定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客观中立的评价,唯有此才能令受众信服。
比如泉州晚报的这篇报道“退休教师义卖画作助力扶贫”,讲述了一位退休的美术老师坚持画画,并举办过两次义卖作品展,将义卖所得的钱均用于帮助那些家庭有困难的贫困学子。对于老人的这种高尚行为,全篇并没有用任何溢美之词,而是用“义卖”两字,客观评价了老人的善行,剩下的交给受众自行判断和体味。
又如新闻“‘拖欠工资4.7亿’被曝光前两天教师一天收到3笔钱”,报道曝光了贵州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补贴,挪用上级拨付的教育专项经费,并强制教师存款入股等恶劣行为。文章通过摆事实“国务院已督查此事”“县长被停职”“教师一天收到3笔钱”,说明确有此事,作者无需费心再去表达自己的立场,是非曲直受众看完报道自会一目了然。
斯坦福大学对网民新闻阅读行为的一项研究显示,79%的读者在读新闻时属于典型的“浮光掠影”型,如果事件或者标题没有卖点和噱头,就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种眼球经济的驱使下,一方面媒体过度强化新闻报道的娱乐性,比如把反腐新闻情色化,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手法满足受众的低级趣味。一方面媒体加大了娱乐新闻的报道分量,将娱乐新闻当作一种吸引受众消费的商品,以炒作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导致媒体的娱乐功能过度膨胀,而其他应尽的媒体责任在炒作中渐趋边缘化[4]。
当今的娱乐新闻已经完全蜕变为“娱乐圈的新闻”,基本的报道对象都是明星,甚至在很多时候就是“炒作”和“绯闻”的代名词。明星结婚生子、闹婚变传绯闻、个人嗜好丑闻等已然成为了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这些报道虽然能给予大众一定的消遣娱乐,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在传承文化、弘扬真善美方面却严重不足。
2019年吴秀波出轨一事被曝光后,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放大,女主父母、吴秀波妻子也因为公开发声,被卷入了舆论漩涡。媒体不去关注这事件背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反而争相挖掘女主与吴秀波过去的情感痕迹和利益交易,在吸引受众上可谓赚足了眼球,喧哗过后,留给社会一地鸡毛。
诚然,现在的媒体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甩在后面甚至被淘汰,为了生存和发展,媒体加大娱乐新闻的报道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如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略或无视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一味迎合受众,为了所谓的轰动效应制造精神鸦片,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作为娱乐记者必须摆正心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坚守职业道德,尽可能从纷繁复杂的娱乐表象中,挖掘出有一定厚度深度,且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文化报道,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新闻专业守则是新闻从业者专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具体到我国就是新闻职业规范所要遵循的基本专业原则,比如时效性、自主性、真实与准确、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兼顾,客观与平衡等原则。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媒体的市场化竞争,作为媒体人必须要更加自觉地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保证新闻的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不能为了抢新闻和获取经济利益而丧失应有的原则和底线,一旦如此,不仅使新闻记者名誉扫地,甚至会在政治经济层面、精神思想层面带来严重后果,给社会舆论造成混乱。
新媒体时代,“偏激共振”的现象在网络上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喜欢将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发泄到网络,正常吐槽在情理之中,然而这点偏激的情绪一旦在微博发酵起来,再经由微信等社交产品的传播,极容易走向极端,导致负面观点铺天盖地,非常不利于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严格遵循新闻专业守则,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认真研究网络上出现的偏激现象,找到事件的源头,不轻信、不盲从,在经过深入核实和多方求证后,主动、及时地发布真实、全面的信息,积极抚慰公众心理,化解人们的极端情绪,起到社会“安全阀”和“稳定器”的作用[5]。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面对海量的信息,出于人们时间、精力的有限,媒体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就很难再把受众“抓”回来。面对这样的信息环境,媒体往往更加注重新闻报道所带来的点击量、访问量以及所产生的广告效益,无视甚至忽略了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作为一名媒体人,坚决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践踏所应遵循的新闻守则底线,此外还要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大局意识,注重新闻报道的社会传播效果,拿捏好报道分寸。尤其是负面报道,避免为了吸引眼球以偏概全,哗众取宠,而是要以社会责任为先,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需求的前提下,引导社会热点,做好舆论监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人都有了信息发布、意见表达的权利和渠道,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媒体在巨大的经济诱惑面前,部分丧失甚至放弃原有的新闻底线,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不管媒体环境如何变化,不管是作为新闻记者还是编辑,都不应忘记肩头背负的仍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笔下弘扬的仍是社会公平正义。媒体人如何适应变化了的媒体环境,更好地服务大众,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不能拒绝变化,而是要在变化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看重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争做有品位、有思想、有高度的媒体人,不负时代所需,不负党和国家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