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虹
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实践的途径探析*
胡虹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3)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是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衡量标准,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机制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怎样通过合理的实践途径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素养,是当前各高校思考的重点。
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途径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给高等教育进行结构调整、强化企业内涵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培养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因此,怎样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能力,寻找出培养和实践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职业核心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快速适应岗位变化;高校务必要将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有培养出快速适应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对于大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高校应该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从大一开始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和专业课程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弥补,利用开放式教学方式,采用专业导师+学生团队+创业项目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由专业教师在课前选择创业项目内容,由学生提前准备有关项目的相关资料;课堂上由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项目任务,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知识内容讲解的作用,主要的学习任务还是需要学生在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中完成;最后由各组进行任务汇报,各组采用互评的方式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再由专业教师协助各小组解决任务难题,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整个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的,培养技术型的创新人才。同时,高校依托各个专业工作室,给学生开放拓展专业技能的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课余时间通过专业工作室给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通过训练项目实践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高校通过对现有的教育体系课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一方面能够培养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还需要将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职业核心能力;同时各高校根据大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开发出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课程,从而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强化理论和创新实践融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是紧密结合的,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大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奠定就业的基础;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实际平台的搭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环节就直接进入实践操练环节。学院的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创建大学生创业园,设置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就业指导课程、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手机APP软件等方式搭建学习和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新媒体渠道更便捷地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政策和信息,再结合各二级学院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依托学生社团和专业工作室,全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动。
构建平台,通过文化引领,在学校给大学生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社团平台,利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组建高校创新创业平台。这样的平台具有多重性、广泛性、自主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协会、创新创业的营销协会等,通过举办职业实践大赛、创新创业策划大赛、生存训练营等一些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刺激广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是盲目地开展各项活动,而要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和行业特点,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运用创新理念来开展活动,进而突出协会的一些行业特色。通过开展这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同时又能够让大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长创新创业才能,还可以通过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来开设创新创业的专题讲座,邀请往届毕业生来给学弟学妹分享经验,让大学生能够掌握到最新的创新创业理论,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诚。
高校将校企合作这种形式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效机制,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并完善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将校企合作作为依托,全面建设具有真正实践意义的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地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在营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重视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将校企合作这种形式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效机制,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并完善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将校企合作作为依托,全面建设具有真正实践意义的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地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在营造校园文化过程中,注重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可以单独设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来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产业引导创业环境的营造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重点,并据此开展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训,用一些创业实践模拟商业模式构建成功创业的培训方式,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于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方案着手,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组建具有代表历史的师资队伍,这样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创业咨询老师、创业导师、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创业实践教师,同时,高频率邀请一些名师来进行创新创业的专题辅导,给高校学生做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专题报告,开设创新创业的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规划生涯与就业指导等课程,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利益与风险创业、创新创业的内容等。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利用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咨询机构、教育相关机构等,构建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开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专项培训以及理论课、实践课、仿真课、实训课等。从网络课程资源方面完善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想真正做到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教育,同时引进一些创新创业课程,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进入创新创业教学环节当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课。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以及创新创业培养的目标进行深挖,充实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改革对大学生的考核方式,探索出适合创业的弹性学分制以及相关的考核方法,把学生的社会实践转化为学科的一部分学分,鼓励学生通过专业实践来提高适应性人才应具备的各方面社会能力,全面掌握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各项指标要求,反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达到人职匹配的培养目标。通过健全真正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校企合作,才能共育创新创业人才,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大学生能够在真正的环境下体验模拟创业教师引进企业项目,实践校外创业训练等创新创业过程。同时,在整个学校营造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别和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扶持优秀的项目,同时积极参加互联网,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及青年创业大赛等,同时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各样的师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引导师生开展创新活动,成立各种创新创业社团,为创业大学生营造和提供交流培训的平台。
积极参与互联网+共享科技人工智能等为主题的竞赛。开展市场调研,掌握专业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立项点,结合线上新媒体营销渠道,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使推出的创新创业项目符合社会所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而组建的创业团队在在校期间通过创新创业活动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鼓励和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动力。
综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培养高校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专业导师+学生团队+创业项目模式,搭建创业平台,才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核心能力。
[1]万国海,刘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14):86-87.
[2]张斌.创新创业视野下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措施[J].就业与保障,2020(1):86-87.
G647.38
A
10.15913/j.cnki.kjycx.2020.18.030
2095-6835(2020)18-0080-02
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DjSZ201910)
胡虹(1983—),女,江苏宜兴人,本科,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讲师(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严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