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超,张习烨
(焦作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 GB/T 4754-2017 ),通常认为装备制造业包括 8 个主要部门的重工业:金属制品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机和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制造业、仪器和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金属产品、机械和设备修理行业。信息化是指以提高人类行为效率和降低行为成本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人类行为中各个相关联环节中的需求为研究对象,而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物质资源充分利用,组织结构极度优化的过程。
关于信息化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外国学者Christopher K及Eaward Sieber认为先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装备制造业在升级道路上加速进行。Jamali表示在产品生产中,CAD等数字信息技术对常规的产品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内学者苏畅认为根据当前的情况,我国制造业应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及研发,使升级有效进行。刘吉超,李钢指出信息化发展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从而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由此可见提升信息化水平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提升焦作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的路径进行研究。
2019年焦作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共计1157家,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 312 家,装备制造业占比27%。装备制造业分县区来看,武陟县、示范区、温县发展较好,装备制造业企业分别有60家、37家、49家。代表性企业主要有大江造纸、中原内配、超威电源、厦工机械、兰兴电力、科瑞森、迈科冶金、豫电中原电力电容器等。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503.7 亿元,装备制造业在焦作市六大(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产业、现代家居产业、服装服饰)产业中,完成增加值 221.0 亿元,总量位列第一,占比43.9%。
焦作市人民政府2009年9月2日发布《焦作市2009~2011年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提出了“电子政务、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三方面工作要点,并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要求: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机遇期,引导重点企业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等应用系统,推进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2016年7月6日,焦作市人民政府发布《焦作市“互联网+工业”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了: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1月6日,焦作市人民政府发布《焦作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在工业信息化方面指出: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工业设计及研发、现代物流、节能环保、市场营销等领域广泛应用,推动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2018年5月8日,焦作市人民政府发布《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提出“鼓励企业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走创新引领、开放合作、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之路。重点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2020年4月17日,焦作市财政局发布《积极争取政策资金 助力焦作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局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与上级对接,争取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6560万元,涉及转型发展攻坚、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等32个项目,惠及企业21家。
截至2019年,焦作市已经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9家、对标企业156家。焦作市具有代表性的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已经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甚至部分已经向智能制造发展。2019年9月25日,中原内配集团携手河南移动以及华为、中兴、爱立信三家产业链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5G智能制造智慧产业园建设。河南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河南省“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数字化企业培育单位的28家企业之一。可以说,焦作市的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覆盖面较大,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4.1 认识层面
对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紧迫性认识不够。对信息化建设内涵理解不深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不高。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者忽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2.4.2 管理层面
信息化应用大部分处在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单一环节应用多、系统集成应用少。企业内部环节之间、企业对外信息化建设需求不明确、不能有效协同。
2.4.3 硬件及技术层面
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信息技术创新水平低,高技术含量装备匮乏,信息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企业各个部门间信息化水平不一致,有的部门信息化水平较高,而有的没有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得内部管理信息在搜集和传递的过程中受阻,很多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各个部门,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办法,信息化管理控制机制也不够完善。
产品的制造过程是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过程,但多数企业内部某一个环节信息系统应用比较有效,缺乏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衔接,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间不能随时沟通信息。这个需求在多数企业中还是非常突出的。
在信息化条件下,很多先进企业已经把客户的作用发挥到信息化管理环节中来。如产品质量的好坏除了以标准的质量规范为前提,更重要的是获得客户的满意和支持。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研究其产品在产品的质量、价格、功能和服务等各方面的价值,客户对产品性能的满意度等,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应加大力度对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成立焦作市工信协会主要负责组织和宣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成功案例。打破惯性意识观念,加强“两化”融合紧迫性,提升参与意愿,打破单一环节应用,实现集成应用,深度挖掘各个环节需求。使信息化发展相关思想、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覆盖面辐射范围逐渐扩大,增强人们对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关注度和认知能力。
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设备信息化升级是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的基本标志,没有生产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就很难实现全局信息化。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先进技术与智能生产设备实现有效衔接,如在生产设备中植入智能传感芯片等嵌入式软件,通过信息技术的操作,让生产数据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输,同时便于对生产的智能操控,实现装备技术升级。
生产线上的机器之间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等通用技术的介入,实现联合运转,并对其他机器和生产条件做出调整,共同进行生产作业,建造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通用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生产线。智能的生产线通过信息系统的加入使得在生产时,凭借专家知识等人工智能所拥有的功能借助智能机器这样的载体来代替人实施控制、决策、信息处理等,得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升级。
产品升级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对装备制造业产品设计进行升级,研发智能设计系统要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产品设计,减少产品研发周期,完善产品信息化打造及生产。并完善PDM产品数据管理中产品相关数据整合,在产品设计中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概念设计、工业设计、结构与仿真研究、数据处理及协同、制作等整个设计环节,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产品更加信息化。
装备制造业企业应逐渐重视“产品+服务”的PSS产品服务系统的应用,通过使产品加入网络软硬件模块,对用户数据进行搜集,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实现产品制造服务化,通过市场数据推动技术创新,积极改进服务水平。现今定制化、个性化己成为产品需求的特点,针对这样的需求,应发展订单式、柔性化、动态配置的生产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产品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应通过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相关客户程序实现连通,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可查询。
当前,焦作市信息化的法规制度存在某些缺陷,针对信息化的专利保护不完善。要进一步规范有关法律体系,采取措施保护信息化专利,加快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要符合实际发展情况,对侵权有标准化的界定及监管和怎样对知识产权采取相关执法行为应进一步完善,完善全市自主创新法规制度,加强技术研发专利保护行为,企业才能有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要制定出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专利保护法规政策,完善发展体系,使信息化推动全市装备制造业升级在法规政策上得到基础保障。
企业信息化建设激励机制不完善,应采取奖励性措施增强企业主动参与意愿。创设企业信息技术研发中心。鼓励焦作市装备制造企业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汇总市场信息、掌握发展走向、不断进行新项目研发,以及做好企业发展需要的相关工作,并坚持创造蕴含市场竞争力及价值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信息技术研发与创新发展关键的一部分就在于人才,吸引、培育、使用信息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应针对优秀信息化技术人才调动、落户等出台相应的政策方案,为其工作发展提供有竞争优势的机会及环境,完善信息技术人才机制,引进并留住优秀人才。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政策及资金支持,支持装备制造业提升信息化水平,采取奖励性、补助奖、资本性等多种投入方式。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设立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基金,落实基金配套,尽快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