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经历了5次大的产业周期,每个周期大致60年,前30年为基础技术的发明阶段,后30年是技术的加速应用阶段。
目前,我们处在信息产业周期的后30年,在前30年的信息技术发明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全球性的技术型公司,比如IBM、微软、英特尔等。后30年,产业周期进入到了下一波的产业数字化周期,ICT加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引来了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机会,仅制造类、信息科技类、咨询服务类、金融类这四类就已经超过了16万亿美元。而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跨入数字化产业周期?如何把握新数字化的机遇?
要抓住新的机遇,关键就在于创新,而创新又依赖于开放合作。在当今时代,协作和开源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与技术的融合,行业与行业的融合,带来了业务场景的复杂与多样性,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全盘搞定,这就需要高度依赖产业链以及跨行业之间的合作。
开源是人类合作推进开放式创新的重要合作方式,正在促进更大规模、更加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合作。Gartner在2016年的一份全球调查报告中写道:“如今,95%的主流IT组织已经在他们的IT关键任务领域内使用开源软件,不管他们自己知道不知道。”世界正朝着开源软件迈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开源将成为软件的主要基础,不断提升软件的创造力以及效率。
华为是中国最早参与开源活动的公司之一,开源早已成为华为公司产业发展的关键战略。目前,华为是Linux基金会、OpenStack基金会的白金会员;是Eclipse基金会的战略会员;同时,华为也是Apache基金会的金牌会员;华为在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中拥有10多个董事席位,以及200多个TSC、PTL、Core Committer席位,社区影响力持续提升。例如,在全球第一大社区Linux内核社区中,华为综合贡献全球排名第四;在云原生社区CNCF中,华为综合贡献全球排名第五,亚太地区排名第一。
开源的开放性,使得“+开源”已经成为行业和技术构筑生态的共识,比如在物联网的场景中,一直面临着资源碎片化、行业技术参差不齐、端到端难以集成等共性问题和挑战。“+开源”可以帮助物联网上下游的产业链快速形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例如中国联通物联网公司联合芯片模组等行业龙头企业,以LiteOS为技术底座,通力协作打造行业统一标准,实现项目的快速集成与落地。目前,该项目已在水务、消防、物流、园区等多个行业有成功的实践。
在边缘计算场景,智能边缘拥有广袤的市场,但面临边缘业务部署复杂、云边缺乏协同等挑战。华为通过开源基于云原生的边缘计算参考架构KubeEdge,可将边缘计算、容器化应用编排功能扩展到边缘的节点和设备,推动业界形成边缘应用和设备管理部署的统一标准,解决智能边缘和物联网用户的实际需求,目前已在工业质检、园区、煤矿等多个行业有了成功的实践。
如今,微服务化已成为企业应用的发展趋势,但企业应用面临耦合度高难、资源利用率低、运维难等挑战。华为通过开源微服务框架Apache ServiceComb,致力于帮助企业、用户和开发者将企业应用轻松微服务化上云,并实现对微服务应用的高效运维管理。当前已经被各行各业的企业广泛使用,覆盖IoT、生物医药、金融保险、互联网、地产、教育等领域,并成为中国领先的微服务行业标准的核心参考框架。
操作系统是计算产业软件生态的基石,但目前存在着LinuxOS生态碎片化和脆弱的问题,为促进鲲鹏计算产业的生态发展,华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用“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的产业战略,决定将原华为EulerOS使能鲲鹏的代码和能力贡献到开源社区,统一技术路线,统一社区发行版,打造一个跨平台统一操作系统的开源社区。
随着开源使用率的持续增长,开源本身的合规引入、质量以及安全性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企业如何安全地使用开源?开源社区如何提升开源项目的运作效率、质量和安全性?端到端的研发工具成为了关键。华为在长期的研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开源风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华为内部,已经沉淀为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与工程工具。
华为基于内部的研发工具平台,打造了华为云DevCloud,提供给企业和开发者使用。华为云DevCloud将逐步汇聚百万开发者,构筑更加广阔的软件生态,与第三方工具码云合作,推出码云加速镜像,助力社区开发更高质量的开源软件。
我们希望可以联合企业、社区共同构筑更加广阔的软件生态。开源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的生力军,华为非常愿意与开源社区开发者、行业伙伴和客户一起,结合产业客户的具体问题与挑战,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我们希望能够让开源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场景上释放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