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小学,甘肃 平凉 74460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以生活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面对21 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应该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生活化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数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中虽然有许多与生活相关的事例,但是这些例子并不具备极强的适用性,有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很远,有些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无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和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寻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生活事例,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两商之和(差)”时,教师可将六一活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改编成应用题:假如学校为了迎六一需要在一天内做1000把伞,而你是校长,请根据招标的四个工厂的生产情况(已知的生产天数和总数)决定请哪个工厂加工。在这个生活情境中,学生作为学校的小主人,急切地想为学校出谋划策,决定先计算出四个工厂每天的生产能力,再通过比较选择最适合的工厂。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很容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原因,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选用一个学生没有节约用水的问题作为例子,让学生猜猜如果水龙头关得不太紧,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学生们的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开始猜测。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一个大概的数字,追问:你能计算出一个月会浪费多少水吗?学生们很快得出了结果,并掌握了计算方法。再如,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国际博览会的成功、奥运会运动员的夺冠,都是数学教学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善于捕捉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将其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又如,综艺节目《我要上春晚》风靡全国,学生都非常喜欢。教师可将其作为教学素材引入到“认识数字”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知道《我要上春晚》这个节目吧?这次的冠军在8月19日的个人总票数是19万,在8月26日的决赛中的个人总票数是20万……你知道这些数字吗?学生十分熟悉这个节目,因此对学习内容都很感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认识的数中学会比较大小,就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学生思维一般建立在生活中的形象事物的基础上,数学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将生活化的策略运用到教学中去,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个人每只拳头一周的长度与鞋底长度之比是1:1,而身高与鞋底长度之比是7:1。当我们了解了这些知识,就能在生活中运用它,当我们想在商店里买一双袜子时,我们就不需要脱鞋去试穿,只需要用拳头比较一下,就知道袜子是否合适。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就是这一知识的具体运用。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如,在教学“加减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让学生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参入。根据小组人数的变化,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如:第一组原来有11 人,到其他组去3 人,其他组又来5 人,现在第一组有多少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口语计算,就能轻松掌握两步加减法。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简单来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运用数学知识得到解决的。因此,教学中要将二者结合,寻找二者的联结点,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内化知识,形成知识的迁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同学们,学校准备要依靠一面长为70 米的墙,用90米长的铁条围成一个停车场,且面积不少于600 平方米,怎么围才合理呢?这种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抱团”游戏:教师说一个数字,而学生按这个数字抱在一起,没有和同学抱成团的学生算输。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运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加强实践,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价值,不断内化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得到解决,而这一过程自然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计算”后,教师可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学校准备把一间长7 米、宽5 米的教室改成活动室,初步预算用5500 元来铺地板,现有三种规格的地砖:第一种是边长50 厘米的正方形地砖,47 元/块,第二种是边长60 厘米的正方形地砖,55 元/块,第三种是边长80 厘米的方形地砖,75 元/块,你会选择哪种呢?学生首先计算出三种地砖各需要铺多少块,用房间面积分别除以三种地砖的面积,再计算出三种地砖的成本,最后通过比较选出最合适的地砖。这样的生活实例,可以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在生活实践中验证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中随时会运用到数学知识,但是生活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选择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才是关键。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含义之后,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如脚长与身高比例约为1:7,婴儿头长与体长比例为1:4,12 岁儿童头长与体长比例为1:7。教师还可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如“煮米饭时,米饭和水的比例是多少”“数学书的长宽比例是多少”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