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光
(福建省沙县图书馆,福建 三明 365050)
1928年夏,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在沙县夏茂建立,沙县是三明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份;1934年1月25日,中央红军主力东方军解放沙县,使沙县成为拱卫中央苏区的东大门;1949年6月16日,沙县解放,建立了三明地区最早的人民民主政权。从沙县特别支部建立到沙县获得解放的22年间,沙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自由和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走出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将军等英雄儿女。作为文献信息资源搜集、储藏和传播中心的图书馆,要引导读者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力量,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好红色文化故事,建设好红色文化资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沙县图书馆收藏的图书《福建中央苏区·沙县卷》《中共沙县地方史大事记》《红色夏茂》,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也把读者带进了那段烽火岁月。
1928年夏,沙县夏茂籍党员官锦铨、姜源舜根据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回到夏茂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沙县特别支部(隶属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地方党组织),这是三明区域内的第一个党组织,沙县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31年6月28日,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发出指示:“四军应以沙县、永安、宁洋为筹款区,即在三县筹款自给。”随后,红三军团派出20 多名干部到沙县开辟根据地,开展筹粮筹款工作。
一是芹山阻击战。1933年9月初,东方军围困延平(南平)并制定“围城打援”战术,在沙县青州一带设伏。18日上午,红5 师13 团与敌19 路军61 师第366团在芹山展开激战,将这支19 路军号称铁军的部队基本消灭,活捉敌军团长、营长各1 人,缴获步枪500多支,机枪20 多挺及大批军用品。一是攻打沙县县城之战。1934年1月8日,红军发起攻打沙县城的战斗,面对坚固的城墙防御,红军多次进攻未能成功;25日采用坑道爆破方式炸开西面城墙,全歼守敌,缴获各种枪支1500 多支、子弹10.8万发、炮8 门、炮弹2万余发、无线电台1 部,以及大批粮食、布匹、食盐等物资。三是湖源遭遇战。1934年5月28日下午,途经沙县湖源的红三军团第十九师与在此宿营的敌八十师二三九旅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攻防战,红军在湖源老乡的引路下,采取前后夹击的方式,全歼敌八十师二三九旅,缴获步枪八百余支,机枪二十挺,迫击炮三门,子弹十万余发,电台一部。这是第五次反“围剿”后期东线取得的重大胜利。
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沙县转入游击战,逐步发展成为闽西北游击队的指挥中心和根据地。活跃在沙溪河两岸的主要有两支队伍:一支是闽西北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消灭地主阶级、铲除恶霸等活动;另一支是闽西北游击纵队南坑支队,著名战斗有攻占南霞乡公所、青溪乡起义、攻占郑湖乡公所等战斗。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南下解放军于1949年6月16日解放了沙县,随后游击队还参与接管尤溪县以及解放顺昌县、大田县、宁洋县、永安市、三元县等战斗。
一是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品牌不响。从管理的角度看,县民政局、县旅游局、县党史办、县博物馆等均担负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职能,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运行机制,束缚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旅游产品开发的协调推进力度。二是相关单位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意识不强。沙县有记载的革命遗址有35 处,由于自然侵蚀、水利建设、城镇开发等原因,革命遗址消失16 处。此外,村民保护意识不强,许多文物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三是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资金不足。革命旧址修复从设计、材料选择、建设施工到后期管理,难度大、资金缺口大,严重制约着革命旧址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是树立红色文化资源不可再生的理念。红色文化的物质资源如文献、文物,特别是遗址等具有不可再生性,容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甚至消失。各部门要将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落到实处。二是树立红色文化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理念。红色文化遗存大多地处偏远,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经营性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时机还不成熟,各部门应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作为公益性事业来推进,统筹各方面补助资金,加大财政投入,为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优质服务。三是树立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的理念。着眼于沙县是红军主力东方军开辟的新苏区,是解放战争时期闽西北革命斗争的活动中心这一定位,各部门要把分散的红色资源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各部门要策划一批乡村游项目,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厘清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权、使用权和受益权,加大财政投入,争取社会资助,让红色资源得到永久保存。要制定科学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沙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方案》,把具有传承革命传统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红色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用好上级优惠政策,用活各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专用资金,做好重点革命文物、遗迹、遗址等设施的维护和修缮工作;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改革红色文化的开发经营体制,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沙县小吃业主返乡创业资金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红色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各部门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红色文化品牌战略建设。一是抓策划,做响红色文化工作品牌。各部门要把具有传承革命传统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红色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明确相关单位红色文化项目的发展定位和工作重点,打造“红色夏茂古镇”“东方军在沙县”“沙县的游击岁月”三个品牌。二是抓产业,做强红色文化旅游链。各部门要围绕“文化+旅游”,打造红色文化引领绿色生态、民俗活动和小吃特色为底蕴的旅游产品。如依托“中央红军村”——富口荷山村、大佑山、小佑山、七仙洞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精品,融合旅游资源,增强影响力。三是抓创建,做亮红色文化新农村。各部门要按照建设新村镇的基本要求,整治红色村庄的周边环境,确保红色村庄景观和环境的协调,提升红色村庄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鼓励当地农户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农家乐”餐饮服务,让红色文化装点美丽村镇。
总之,沙县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好红色资源,推广红色书刊阅读,发扬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