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人大情怀和担当

2020-11-27 06:33
江淮法治 2020年17期
关键词:金寨县工作队大湾

蜿蜒于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层峦叠嶂,青黛浓翠。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这里,深山与库区叠加交错,地理环境特殊,是安徽省一块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然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传出脱贫攻坚好消息:革命老区金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也是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脚踏泥土,披星戴月,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大显身手,打理项目、发展产业、解决困难,编织着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他们就是金寨县人大机关派驻到各村的工作队员、结对帮扶的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和各级人大代表。

大湾村新建的农户庭院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刘永刚摄)

扶贫工作队——扎根下沉 书写责任担当

“大叔,最近身体咋样啊?”“老哥,最近活干得顺心吧?家里有什么困难可要及时和我们说啊!”……在金寨县的贫困村里,村民们经常可以听到贴心关切的问候,这声声问候正是来自县人大机关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这几年,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吃住在村里,把帮扶的村子当成自己的家,贫困户更是早已把他们当成了村里人。

兴田村是槐树湾乡的一个边远村落,集高寒山区和库区于一体,产业发展路子窄,发展水平低,多是毛竹、茶叶和油茶,难以取得经济效益,群众生活困苦。金寨县人大机关派彭邦奎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彭邦奎说:“做好群众工作首先是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只有我们踏实了,群众才会信服我们。”他们没有说说而已,而是真正去做了。队员们走进马安组,处理道路纠纷;来到贫困户家中,解决光伏发电不稳的难题;踏进深山,为困难群众寻找水源,解决干旱天气吃不上水的问题……

2017年冬天,兴田村被漫山遍野的厚厚积雪覆盖,彭邦奎带着扶贫工作队的几个队员一走几个小时,来到贫困户家,看危房、扫积雪、送粮食,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难题。“这么大的雪,你们还来看我们,扶贫工作队真不错!”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留下他们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金寨县人大代表郑立平慰问贫困户。(刘永刚 摄)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工作队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教育,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2019年,该村召开会议20余场,参会群众1000余人次,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发展生产的斗志。群众的思想转变了,逐步摆脱了“等靠要”思想,开始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生活。汪德鑫一家积极发展蚕桑等种养业,承包6亩荒田开垦种植,村里帮助他盖起了大棚。“五保户”李运凡种了10亩桑园,工作队员上门传授养蚕技术,每年养10来张蚕种,按每张蚕种2000元的收入来算,一年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得以顺利脱贫。如今的兴田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88%下降到了0.287%,道路设施也逐步改进,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正向着户户通水泥路的目标迈进。

金寨县南水村,虽说临近城区,但每逢大雨倾盆抑或雪花飘飘,极易出现山体滑坡、积雪封山。这时山里人出不来、山外人进不去,俨然是一个“围城”。 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南水村应该怎么发展?产业结构咋调整?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认真调研,集思广益,决定围绕茶叶这一主导产业做文章。他们积极推进徽味香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落地生根,建设标准化茶园200余亩,引进先进的名优茶生产设备,进一步扩大茶叶加工能力。吸收南水村茶农415户,其中贫困户65户,成立金寨县徽味香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既解决公司用工难,又带动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为推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金寨县人大机关在加强南水茶叶品牌宣传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农产品帮销活动。在徽味香生态茶叶合作社的带动下,茶叶种植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大到3000亩,茶叶实现了统一收购加工,茶叶品质得到了提升,不再是“大路货”。

从春到冬,再从冬到春,金寨县人大机关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基本全年无休。或是走家串户,或是在田间地头,或是利用赶集、开会的机会与农民交谈。一枝一叶总关情,工作队和群众的距离近了,感情深了,掌握的实情就更多,开展工作的针对性也就更强。修道路、建塘坝、做产业,一件事一件事地分析,找到制约因素和矛盾点,逐个研究破解办法,拿出具体措施,明确分工、步骤和时限;算收入、举实例、谈发展,将党的好政策、村里的新变化一一摆上“桌面”,坚定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管大棚、看长势、忙销售,多少个深夜,工作队队员们为丰收的果实计划着,田间地头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夜幕中被无限拉长……

人大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 “扶”到了心坎上

结对帮扶,更是结亲相助。在金寨县,随处可见的是各级人大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帮扶忙碌的身影,随处可闻的是各级人大干部帮民解困的感人事迹。

金寨县人大代表、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右三)与六安市人大代表何家枝(左三)一起看望烈士子女。 (周超 摄)

“进村道路狭窄安全隐患大、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危房改造需求大……”这是南水村村民期盼改变的共同心声,这心声时时萦绕在县人大机关帮扶人卢光学的耳边。必须尽快为群众呼吁,加强与县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关心和协调下,村级道路、线路改造、中心村庄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落实,集体经济产业光伏电站如期建设,为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支撑。项目的实施,让群众生活的改善看得见、摸得着,村庄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观。硬化的水泥路盘延在群山之间,城乡公交连着你我他,缩短了城乡距离,打通了群众购销农副产品、发展生产的瓶颈。自2017年以来,县人大机关干部每年到村调研30余次,召开专题帮扶会议20余次,帮助南水村协调联系落实600余万元的项目资金,完成了村道畅通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农电整改、农田水利、高位引水等项目。帮助落实光伏上网指标、线路接入等工作,进一步推动集体光伏扩容电站落地增效,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截至目前,集体光伏电站扩容达305千瓦,村集体收入达到25万余元,贫困户人均分红100元。

只有把帮扶责任落实到位了,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有所提高。金寨县人大机关进一步压实帮扶工作责任,积极落实单位包帮到村、干部结对到户工作职责,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两次帮扶工作例会,组织帮扶干部每月走访贫困户,入户准确核对、填写帮扶贫困户扶贫手册和大数据平台信息,实地查看贫困户住房情况,了解贫困户劳动力及就业状况,优化贫困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建立脱贫后续扶持机制、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制定扶贫措施,发展脱贫产业。机关干部职工每年走访结对联系户800余人次,帮助落实大病救助、慢性病申报报销、就业奖补、各项教育资助等政策,帮助落实就业岗位。

金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仕秀是南水村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人,她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走访了解实情,时刻把贫困群众的愿望、困难装在心中,自己动手填写帮扶手册,联系科技带头人到贫困户家中指导天麻生产,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形成了领导带头、合力攻坚的良好工作氛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她这样要求,要发扬沉下去、接地气、能吃苦、能奉献的精神,用脚去量,用心去做,真正把每个结对联系贫困户的情况了解清楚,真正把脱贫攻坚工作与履行人大岗位职责结合起来。

扶贫还须扶智,助力教育扶贫。针对南水村留守儿童多、教学条件差的实际情况,金寨县人大机关帮扶同志多次深入到南水村走访并慰问贫困学生,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每年结对帮扶贫困学子和大学生5至6名,每人每年资助500到1000元不等。考上大学的李紫文原来是敏感胆怯的小姑娘,驻村工作队和人大帮扶干部高忠旺协力帮扶,为她送去助学金,还帮助她父亲安排公益岗位。现在的她自信满满,神采飞扬:“是扶贫的叔叔阿姨改变了我,带给我温暖,让我有了今天。”

“只有脚上沾满了泥土,才会和结对户的心更近,才会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会让扶贫的劲头越来越足。”县人大机关的帮扶干部杨恒旗如是说。

人大代表——履职为民 助力精准扶贫

“人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金寨县各级人大代表不但把扶贫思考转化为代表建议,更在扶贫一线身体力行践行着“人民至上”。

余静,初到大湾村时,是一个“皓腕凝霜雪”的白净小姑娘。几年下来,早已成为一个干练果敢的村干部。既是金寨县人大代表,又是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的她,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抓班子带队伍、找穷根寻对策、动真情办实事。余静和工作队员们挨家挨户走访了37个村民组,逐户为贫困群众谋划脱贫路子,争取更多的帮扶措施。在余静的带领下,大湾村精准实施了产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光伏发电脱贫、小额扶贫贷款、健康脱贫、教育脱贫、政策兜底脱贫等十项举措;确立“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一体化茶叶产业链条,带动400余户茶农就业增收;引进旅游企业,带动近30户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动员108户贫困户入股光伏发电,建成4处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贫困群众62户201人。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命根子,不能这么荒弃。”农村的耕地抛荒情况越来越严重,余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和县人大代表袁文刚一道对农村耕地抛荒情况作了调研,在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议。目前该件建议正在组织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兴起了栽桑热、蔬菜热、茶叶热、菊花热,抛荒地得到有效利用。村里引进了灵芝种植项目,既有效地利用了荒田荒地,又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

汪家老屋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四支队活动的重要遗址,年久失修。余静和花石乡人大主席何丰一起提出了“县政府应加大投入,恢复和保护红色革命遗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红色资源与生态、民宿相融合发展,为汪家大湾、汪家祠堂、大王庙与十二檀等景点申报4A景区。积极推进大湾慢谷幸福小镇建设,开发民宿旅游,十里漂流也在今年夏天正式“开漂”,吸引了越来越多省内外游客前往旅游观光,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也让当地群众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

“扶贫要扶志,要激发村民想脱贫、愿脱贫、能脱贫的内生动力。”六安市人大代表、大湾村的村干部何家枝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村民杨学伦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何家枝心急不已。一连3个月,她和村干部一起上门家访40多次,联系能人大户指导他种药材、搞养殖,帮忙申请贷款。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学伦思想渐渐有了转变,拿起生锈的锄头,走进荒废的田地,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造生活。现在的他,不仅盖起新房,还娶上媳妇,日子也过得红火起来。在南水村,县人大代表陈烨不厌其烦地帮助贫困户张叶平找就业岗位,一个不合适再找一个,直至他满意为止……

一名代表,一个故事,一份担当。在金寨县脱贫攻坚战中,各级人大代表冲锋在前,用自己的点滴努力,汇聚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用自己的责任担当,谱写着平凡而真实的故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讲述着代表的家国情怀和履职风采。

山还是那座山,贫困村却换了模样。中心村庄得以兴建,沟塘堰坝做到应修尽修,改水改厕等污水处理项目均已落地,温情质朴的农村庭院散落在青山绿水间,一方生活正朝着幸福迈进。人大干部职工、人大代表与贫困村党员群众一起用赤诚和汗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驻村帮扶强基础、精准施策助脱贫的精彩乐章,见证这一切的是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它陪伴着老区人迎接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更目送着他们迈向幸福新生活。

大湾村新貌。(汪建国 摄)

猜你喜欢
金寨县工作队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